今年的華納又難了。
全年流媒體發行策略在年初看似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在北美電影市場大盤重新回到億元水平時,在4月《哥斯拉大戰金剛》所創下的華納年度最佳開畫紀錄遲遲未能攻破之時,這一賭博性的策略正走向兩頭不到岸的潰敗。
HBO Max的訂閱用戶增長遠遠比不上Disney+,傳統流媒體Netflix和亞馬遜都增強了競爭力,華納把所有院線大片扔進流媒體的粗暴做法,宣傳效果核彈級,但實際效果卻連洲際飛彈都不如。
旗下所有院線電影票房收益都受到了影響,《X特遣隊》,《哭泣的男人》等片紛紛慘虧,《空中大灌籃2》這種稍微好點的,能否直接回本也很懸。
終於等到了一部《沙丘》。
也不知道華納是不是想著不如一錯就錯到底。
上映之前又宣布流媒體提早一天上線,讓觀眾可以在家裡看「零點場」。
所幸《沙丘》憑藉著歐洲市場的強勁表現以及優質口碑,帶來了一定的宣傳效應,原著又在歐美有著足夠的影響力,首周末的票房表現算是及格。
4010萬美元,足夠拿下一個北美票房榜冠軍。
華納也總算刷新了單片年度最佳開畫紀錄。
而對於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而言,他也創造了執導作品的最佳開畫成績。
前面《銀翼殺手2049》首周末只有3275萬美元,也被輕鬆打破。
但是。
《沙丘》是一部成本過億的好萊塢巨製。
史詩巨製。
首周末居然還比不過前一周小成本續集《月光光心慌慌:殺戮》的開畫超4900萬。
這其實是相當尷尬的。
《銀翼殺手2049》本身是一部票房血虧的慘案,要是比不過就是更大的慘案。
要比的話也只是多了不到千萬美元,並沒有達到「鹹魚翻身」的地步。
《沙丘》成本預計1.65億,加上A級製作巨大的宣發費用,票房凈利潤至少要賺回3個億美金才行。
也就是說全球至少5個億才穩賺不賠(流媒體點播無需額外點播付費,所以流媒體收益難以計算)。
同步上映中國的中國市場也只是達到了預期,首周收1.39億人民幣,換算成美金也就2177萬。
中美兩大市場加起來,都比不過《尚氣》的首周超7500萬表現。
其他市場已經最早提前一個月上映,而中美市場開畫口,全球累計票房只有2.2億美元,距離5億的目標相差甚遠。(次周末票房一般會下降50%左右)
可以看得出《沙丘》在宣傳上很努力。
在中國,還專門做了上映倒計時的海報。
可惜,現實還是太骨感。
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個人風格就是不迎合當下市場的節奏緩慢,同樣作風老派的雷德利·斯科特,新作《最後的決鬥》,就在擁有馬特·達蒙,本·阿弗萊克,以及當紅炸雞子朱迪·科默的情況下成為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次周末票房僅剩210萬,第三周可能會被《尚氣》反超……
過億成本基本是打了水漂。
《角鬥士2》在不合作流媒體的情況下,能拿多少成本,甚至能不能正式立項,也是懸了。
當然維倫紐瓦並非全無機會。
《沙丘》有著比《銀翼殺手》系列更龐大的粉絲群體,而且華納在宣傳上是爛船也有三千釘,所以這部史詩巨製的票房不夠驚喜,但也不算太糟糕。
奈何全球電影市場經歷了2020年的重創,流媒體趁機而入,這直接導致本來就風格在市場不吃香的維倫紐瓦的票房之路更為艱難。
也難怪這位導演強力反對同步流媒體的決策,一方面是出自對電影藝術的信仰和尊重,另一方面,則是很實際的票房分成,有多少錢進自己口袋的問題。
作為導演,項目的主導者之一,他肯定是享有票房分成的。
同時,這也是他證明自己能拍出賺錢電影的一次黃金機會。
前面《銀翼殺手2049》、《降臨》等佳作都虧損……
連《沙丘》也幫不了他的話,他要再拍其他非強IP大製作,恐怕製片廠會暫時對他失去信心。
所有什麼事情都有利弊。
確實流媒體影響了《沙丘》的票房收益,維倫紐瓦未能一舉為自己的賺票房能力正名。
但也正因為流媒體發行,一切還未結束。
華納承諾會通過特定的公式算法以保證《沙丘》續集推出的可能不會因HBO Max造成的票房分流而下降。
大概意思就是就算票房虧損,如果線上點播數據可觀,續集也有開綠燈的可能。
原本《沙丘》計劃就是要先開兩部電影再說,不過可能也是擔心維倫紐瓦的風格繼續叫好不叫座,所以第二部要視第一部的票房情況而定(怕是想方便換導演繼續拍)。
流媒體發行給了票房虧損一個「藉口」。
世事就是這麼有趣。
維倫紐瓦所反對的流媒體,居然成了他翻盤的一個希望。
無論如何,《沙丘》還是幫助了北美市場繼續保持著活力。
保持在千萬票房進帳的只有亞軍《月光光心慌慌:殺戮》,和季軍《007:無暇赴死》,大盤的連續3周破億被終結,不過總票房9400萬也還過得去,比起中國市場周末同期6906萬美元要高,繼續坐住全球第一大市場。
10月29日開始的10月最後一個周末。
中國市場終於等來了《007:無暇赴死》,《長津湖》迎來最強對手;
北美有新晉女神安雅·泰勒-喬伊新作《Soho區驚魂夜》,即便媒體口碑不夠驚艷,也有望憑藉驚悚片的剛需屬性挑戰《沙丘》。(北美的驚悚片相當於中國市場的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