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薅周星馳的羊毛,陳思誠就不會拍《外太空的莫扎特》了嗎?

2022-07-16     閒人電影

原標題:不薅周星馳的羊毛,陳思誠就不會拍《外太空的莫扎特》了嗎?

國內電影大盤稍微有所回暖。

《人生大事》《神探大戰》的票房成績都不錯。

暌違許久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也上了這列車,但下車有點快。

究其原因,與陳思誠的關係很大。

陳思誠明明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非要裝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樣子。

這樣的自負導致《外太空的莫扎特》的觀感華而不實,油膩感溢滿螢幕,像一出巴拉巴拉小魔仙。

每當片中的外星人莫扎特在說「音樂,音樂最大聲」的時候,都擔心它把口號喊成「巴拉拉能量,變身。」

更為人上火的是,陳思誠的不清醒。

這麼一部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的片子,陳思誠竟然還在其中放自己的《唐人街探案3》,以及片中五大靈童的彩蛋。

以爛致敬爛,足見其自我感動到無法自拔,他根本不知道觀眾不會對5.3分的《唐探3》莞爾一笑,反而是不屑一顧。

陳思誠拎不清什麼是自負和自信。

自信的人想的是怎麼把事辦好,自負的人想的是怎麼把面子保住,他屬於後者。

在片中設置各種小聰明,用著陳舊的老段子,還借黃渤之口穿插了一段新現實主義的真實風。

可這種口號式加油打氣,自我感動式淚流滿面過於虛浮。

所謂勵志與和解只有幾聲生硬的吶喊和乾澀的眼淚,很難讓人產生共情,也不具有煽動性,讓人看了之後有立馬行動的衝動。

本來《外太空的莫扎特》想要傳達的是一份簡單的情。

但陳思誠的故弄玄虛讓其少了簡單的內涵,成了形式主義的假把式。

這樣的陳思誠從來沒有變過,他依舊是《士兵突擊》中的成才,《北京愛情故事》中的程峰,自以為是、夜郎自大。

在《士兵突擊》片尾,元朗對成才說:

「你的路還很長,成才,比許三多要長的多,同時你的迷茫要比他多得多,如果這是你的路,你願意來老A嗎?」

成才的迷茫是什麼?

成才在離開鋼七連時,只有許三多一個人送他。

成才對許三多說:「我還以為,我就算沒處下全連的人,也處下了半連的人,可到現在,送我的還只是你一個。」

這就是成才的迷茫,也是陳思誠的迷茫,沒有真情實意,有的儘是急功近利與好高騖遠,目的性很強。

陳思誠這種沒有情的迷茫也體現在電影當中。

他把《外太空的莫扎特》拍得銅臭味太重,即使以親情為主題,也從中看不到一絲人情味。

非但沒有人情味,還到處充斥著新古典主義的劣根性,一味地強調完美道德典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手畫腳,勸人向善。

他的電影中沒有多少自己的東西,大都是拿來主義。

他知道周星馳那一套已經經過了時間和觀眾的檢驗,所以拚命薅周星馳的羊毛。

開場的無用發明是《國產凌凌漆》,足球賽26:0是《少林足球》,愛情反差是《破壞之王》;

無厘頭方式是《逃學威龍》,劇作結構是《長江七號》,「放開那個娃娃」是《功夫》,父子和解是《武狀元蘇乞兒》。

從外觀到內核,《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隻沒有靈魂的四不像。

但陳思誠的聰明之處在於《外太空的莫扎特》是環形結構敘事,這樣一來就不算抄襲《長江七號》。

畢竟《長江七號》是標準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的五幕劇,非線性敘事和線性敘事又怎麼可能一樣呢。

這種做法很討巧,但不值得提倡。

美名其曰是致敬,其實就是套用了後現代主義那一套解構方式,這樣抄襲就不成立了,這是解構經典,讓其重煥生機。

而且按照百分之三十不立案,百分之五十打著致敬的名義,百分之七十訴訟可贏來看,《外太空的莫扎特》不是抄襲,而是致敬。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致敬了周星馳,也學了周星馳,《外太空的莫扎特》應該很好看吧?

《喜劇之王》中周星馳有這麼一句台詞:「精神一點,臨時演員也是演員,雖然你們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樣是有生命,有靈魂的,精神點,好不好?」

我們來看看《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的演員有沒有生命和靈魂。

片中的演員全員演技拉胯,朱朝陽表演浮誇,連台詞都念不清楚,其他人連他都不如。

而黃渤則是奉獻行活,全程像在錄《極限挑戰》,做作不講究,油膩不自然,完全失去了當年體驗派的功力。

范偉僅僅客串了幾分鐘,但演技吊打所有人,他用實力驗證了一句話,可以演爛片,但不會有爛角色。

《喜劇之王》中還有一段成龍和周星馳的對話。

周星馳問成龍哪裡學的演戲,成龍說自己沒學過表演,周星馳驚呼成龍是天才,成龍則告訴他,你用點心做也可以。

我們來瞧瞧《外太空的莫扎特》有沒有用心。

片中的角色設定不能說跟《長江七號》大相逕庭,只能說一模一樣,班主任、天文社學長保羅、霸凌的胖同學與《長江七號》如出一轍。

此外,陳思誠為了彰顯自己有才無所不用其極。

他在電影中幾乎用了周星馳的所有無厘頭風格與喜劇要素。

周星馳的無厘頭,一般來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語言,另一部分是動作。

無厘頭語言風格,其特點就是運用語言世界的偏離,常見的偏離主要有語音偏離、詞彙偏離及語法偏離。

無厘頭動作風格,與語言風格類似,講究的也是不遵循傳統,在表演上運用漫畫人物式的演繹風格,即不尷尬的誇張。

至於喜劇要素構成上,有五種。

反差式搞笑、動作式搞笑、語言式搞笑、倫理式搞笑、諷刺式搞笑。

可看看這些定義,再來品味《外太空的莫扎特》,有哪一項做得及格了,開卷考試都抄了個50分。

堆砌出來的合家歡,即使外表再像佛跳牆,那也是東北亂燉,況且還不好吃,儼然是一坨五穀輪迴之所的產物。

《士兵突擊》中成才問許三多,他這次是不是真的有點過分了?

許三多並沒有回答,但看了《外太空的莫扎特》之後,觀眾可以替許三多回答。

你這次真的有點過分了,因為《外太空的莫扎特》跟《ET外星人》之間差了58個《長江七號》,這樣的東施效顰能配得上「好看」兩個字嗎?

當然,《外太空的莫扎特》並不是一無是處。

至少還挺適合帶著孩子去看的,至少陳思誠想將其打造成「哆啦A夢」這樣影響幾代人的萌王,成為「外太空三部曲」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有一個疑問,片中的莫扎特的形象真的不是用陳思誠建的模嗎?配音真的不是陳思誠也參與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553f132bbdc36370bba54ca47850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