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上世紀30年代,伊萬·邁斯基被蘇聯政府派往倫敦,擔任蘇聯駐英國全權大使,他詳盡、深刻地記錄了二戰前後在倫敦的生活。這也是當時唯一一本由外交官撰寫的日記。
《倫敦日記》中譯本首度披露有關中國外交官在倫敦外交場合積極奔走、力抗法西斯的史料。我們從日記看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官們如何與各方勢力斡旋、如何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為國為民爭取權益。邁斯基多次記錄了與中華民國政治家、外交家郭泰祺的交往,包括他如何與英、蘇等國周旋,為中國抗擊法西斯入侵籌得武器和資金援助。
比如,郭泰祺警告當時的英國上議院保守黨領袖哈利法克斯,「平準基金」很快耗盡,必須增加基金金額。郭泰祺還要求英國從其6000萬「政治信貸」基金中向中國政府提供800萬貸款。為了不惹怒日本人,英國政府最終答應提供300萬英鎊貸款,但要求中方發函確認在中國簽署的協議不會被泄露。郭泰祺則回覆說,如果外交部以書面形式向他提出這個要求,他會提供這樣一封信函。英政府被這樣的回覆「嚇了一跳」,最終選擇保持沉默。
郭泰祺離開倫敦時,邁斯基如實吐露了對他的印象:「我對這個民族從骨子裡散發出的莊重氣質深感敬佩,那是由他們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培育出的莊嚴的沉穩。」
這份私人記錄,為我們回顧歷史補充提供了更多視角,今天這份書摘,寫在1937年,從日本宣稱自己對中、蘇會採取更溫和的外交政策到發動對中國的侵略,邁斯基作為一位外國外交官見證了其中不為人知的細節,也給出了自己的對時局的分析。
4月17日
那是一頓不錯的午餐!吉田顯然堅持了他試圖改善與蘇聯關係的路線,舉辦了一場午宴,我和中國大使都是高級賓客。日本駐蘇出席了午宴。原來這是日蘇中友誼的一種表現。這是我駐倫敦期間第一次接到日本大使的午餐邀請,而且是一次非常特別的午餐!
午餐後,吉田希望我明白:以林銑十郎為首相的新任政府將採取更加溫和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蘇聯和中國;現任政府在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會被擊敗;歷史悠久的政黨將獲得大多數選票;此外,在選舉後,林銑十郎組成的新國家黨派試圖分裂民政黨和政友會。但是,他能否圓滿完成這項任務還有待觀察。
然後,吉田開始抱怨蘇聯的「侵略性」—蘇聯在遠東地區保留了大部分軍事力 量。但如果我們同意將部分部隊轉回國內,日蘇關係就會立即恢復和平的氛圍。我把他的抱怨變成一個笑話,說:「大使先生,難道你 不知道我們在遠東的所有軍事力量的唯一任務是保護蘇聯邊境免受 『匪徒』的襲擊嗎?根據你們日本提供的消息,他們仍大量駐紮在中國東北。」去年,倫德爾在關於蒙特勒海峽問題的會議上遇到了李維諾夫同志,並向他作了詳盡且極其熱情的發言。
伊萬·邁斯基
7月27 日(與艾登的談話)
艾登邀請我到下議院與他會面。他告訴我他要度假三周(但不出國)。哈利法克斯勳爵將在他缺席時代理他的事務。艾登想和我討論兩個問題:遠東,西班牙。
艾登從遠東開始談起。就在今天早上,他收到了來自北平的令人震驚的消息。這似乎證明了他最初的樂觀是不合理的。中國的事態正在發生非常嚴重的轉變,日本現在隨時可能進入北平。這非常糟糕,因為北平有許多英國公民和各種英國機構。此外,英國與北平、天津地區有著重大利益關係。(這一切非常令人遺憾。)
近期事件的主謀是關東軍而非東京。但這並沒有改變事情的本質。早上,艾登在收到北平方面的消息後立即致函東京,再次要求日本政府注意,英國以極大的關注跟蹤中國北方地區的事態發展,並堅定地希望日本和中國能避免戰爭。但很難說這分外交照會有多大效果。
然後艾登詢問我們對中國事件的評估。
我回答說,這些事件的本質已經暴露無遺。日本試圖重複六年前的九一八事變。換句話說,日本的目標是在中國北方建立第二個偽滿洲國。手法與1931 年的相同。日本和其他侵略者一樣,在試圖擴張的過程中,主要以經驗主義和機會主義考量為指導。她正探尋自己能在不受懲罰的情況下走多遠。
因此,日本新冒險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中國的抵抗力量,在遠東地區有利益的大國的行動。艾登認為,我們對形勢的分析非常可信,但他補充說,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1931年的中國,這一次日本將遭遇更強大的抵抗。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遠東地區可能很快會爆發大規模軍事行動。
我問艾登,其他大國打算如何應對即將發生的事。艾登聳聳肩,說:「我不知道。」他告訴我,他曾兩次試圖將美國拉入三國(英國、美國和法國)統一戰線以反對日本侵略,但都沒有成功。美國人固執地拒絕了這個想法。他們只願意參與「平行行動」。不幸的是,「平行行動」遠遜於聯合行動。美國甚至已經在東京採取了某種「平行行動」。英法兩國政府也向日本政府發出聲明,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但這一切還不夠。沒有美國,英國只能向日本政府送去一些不痛不癢的外交照會。
艾登不經意地問我,中國駐蘇聯大使提交了什麼樣的外交照會,南京政府有沒有向我們提建議。他從中國駐英大使那裡聽說過這件事,但如果我能提供一些細節,他會非常感激。
我回答說,中國駐蘇聯大使確實與李維諾夫同志進行了一次交談,並問後者蘇聯如何看待與遠東有關大國採取「聯合行動」的可能性。李維諾夫同志回覆:如果蘇聯政府收到關於聯合行動的提議,我們會進行討論。艾登非常注意聽取這些信息,連忙說他覺得這很有趣。不過,他沒有再追問下去(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後來告訴我,艾登一直小心翼翼,沒有引導蘇聯參與聯合外交照會的討論,以免激怒德國和義大利)。後來,艾登要求我,在他離開倫敦期間,要與負責遠東事務的次官卡多根保持聯繫。……
邁斯基在東京大使館接受訓練
8月1日
遠東地區一片火海。後果難以預料,但可能是巨大的。
7 月中旬,當日本在北平附近發動進攻後,中國駐蘇聯大使問我們打算怎麼做。他特別想知道,我們是否準備單獨干預,還是與其他大國一起干預。李維諾夫回答說,我們不會單獨干預,但如果向我們提出一份聯合外交照會,我們將予以討論。
中國駐英大使、駐法大使和駐美大使都採取了類似的措施。此外,南京政府還向《九國公約》的成員國發送了一份關於衝突的備忘錄。
英國人變得非常擔心。艾登(在7月17日和27日)告訴我,英國政府非常憂慮,並希望在東京組織一個倫敦- 巴黎- 華盛頓聯合行動方針,堅持和平解決衝突。但是美國人拒絕參加聯合行動,只準備與英國採取「平行行動」—一個弱得多的選項。因此,英國和法國分別在東京和南京發表了相同的聲明,呼籲停止武裝衝突並進行調解。美國單獨制定了相同的外交照會。但艾登對這類舉措的有效性沒抱多大信心。他有充分懷疑的理由。
7 月27 日,郭泰祺邀請我和我的妻子共進午餐。之後,郭泰祺、孔祥熙和來自巴黎的顧維鈞帶我進入隔壁的房間。孔祥熙又一次生硬地對我說,無論英國和美國如何行事,中國和蘇聯都必須團結起來反對日本的侵略,因為兩國都是受東京軍國主義者威脅最大的國家。由於我非常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作出回應,孔祥熙急忙轉向實際問題。他不再堅持在中國東北邊境進行軍事佯動,而只是提出了蘇聯向中國供應武器的問題。我答應就此事與莫斯科溝通。
郭泰祺今天拜訪了我。他告訴我,他見過艾登兩次,並堅持讓蘇聯參加遠東地區的聯合行動。然而,艾登拒絕了他的請求,認為這只會讓情況變得複雜。郭泰祺認為艾登僅僅是害怕德國和意大利。關於這一點,他告訴我,德國和義大利駐蘇聯大使已經通知中國駐蘇聯大使,只要蘇聯不介入中日衝突,德國和義大利將保持中立。但如果蘇聯捲入遠東衝突,德國和義大利將支持日本。
郭泰祺還告訴我,德國以給予孔祥熙一億馬克的信貸力度繼續向中國運送武器,以換取中國的原材料。同時,義大利積極回應了中國最近提出的特定武器和彈藥的要求。這就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的矛盾力量!但我傾向於認為,如果遠東地區的戰火加劇,義大利和德國終將顯露其意識形態色彩。
還有一個來自不同領域的細節。據郭泰祺介紹,英國駐德大使亨德森正試圖說服美國駐德大使多德,為希特勒提供英美聯合貸款。而且,在與納粹領導人的會談中,他表示英國會很容易接受德國以「聯邦條款」兼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混蛋!
締造大聯盟。邁斯基以伏特加與邱吉爾碰杯
8月25日
今天,郭泰祺告訴我,到目前為止,英國對中國出口武器沒有受到任何阻礙。最近,中國人通過現金加信貸,在法國購買了幾架飛機。孔祥熙與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公司簽訂了大量的軍事訂單。
最有趣的是,中國也從德國獲得了武器,是孔祥熙以原材料和一億馬克信貸換取的。義大利也答應向中國出售武器。這就是資本主義現實的矛盾!的確,他們引起了一陣嘲諷的笑聲。
11月17日
洛西恩離開將近一年以後,終於來看我了。我們喝茶,談論世界問題。洛西恩顯然被這三個侵略者嚇壞了。11月6日在羅馬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首先針對英國和法國,其次針對蘇聯。
「對你們來說還好,」洛西恩驚呼道,「你們享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你們幾乎無懈可擊。而且,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無法被征服。但是我們呢?我們可以從十幾個方向遭到攻擊。」洛西恩詳細地詢問我,蘇聯在遠東地區幫助英國的條件是什麼?我回答說,我的個人意見歸結為以下幾點。僅英蘇之間就遠東地區達成協議對我們來說毫無價值,只有達成歐洲和遠東的互助總協定才是可行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最簡單方式是恢復國際聯盟,蘇聯過去和現在都是集體安全的熱情倡導者。洛西恩似乎有些失望。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擊退逼近大英帝國的威脅?洛西恩認為,西班牙政府應該得到幫助,中國應該得到金錢和武器的支持。如果中國能繼續戰鬥哪怕一年,日本將無法應對,然後崩潰。
相關圖書
《倫敦日記:蘇聯駐倫敦大使二戰回憶》
[蘇聯] 伊萬·邁斯基 著
[英] 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 編注
全克林 趙文煥 譯
蘇聯駐英大使伊萬·邁斯基於1932—1943年在倫敦寫下一批珍貴日記,經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謹嚴選編、作注而成書。日記中記述蘇聯在英的外交活動,見證了眾多二戰重大歷史事件,由此可窺見蘇聯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國對參戰態度之轉變、戰時諸人之心態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日記里講述了邁斯基與邱吉爾、勞合·喬治、韋伯夫婦等多位英國政要的交往,更以生動筆法,帶人們重臨議事廳的演講現場、海軍部深夜密談的房間、空襲陰雲下的倫敦街道……日記中文版特別收錄中國相關內容,揭示了蘇聯制定對外政策過程中,中國所起的作用。
點擊下圖小程序了解本書
關注我們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繫我們
稿酬優厚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個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1243611_12023720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