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新帥滕哈赫的英超開門紅沒有到來,首秀主場1-2輸給中游球隊布萊頓。慘遭開門黑後,這個問題又來到我們面前:現在的曼聯真的適合打高位逼搶嗎?
從朗尼克到滕哈赫,曼聯「高位逼搶」打法兩度夢碎:
高位逼搶是現今足壇最流行的戰術,克洛普的利物浦、瓜迪奧拉從巴薩到曼城——不要以為巴薩的tiki-taka只是強調控球,其實他們丟失球權後的緊逼防守更是一絕——他們的成功都在說明這是當前最先進的打法。
始終定位為頂級強隊,目標重新奪冠的曼聯,當然也希望向他們看齊。
首先是朗尼克,他號稱「德國足壇教父」,克洛普的半個老師,高位逼搶戰術正是由他提出並先行實踐。上賽季中途接手曼聯,朗尼克也照辦煮碗祭出高位逼搶,一度排出4222這種陣型。可惜5、6場之後就徹底放棄,讓曼聯該怎麼踢就怎麼踢,最終也只能落得一個第六的成績。
然後是滕哈赫,雖然他只執教了一場正式比賽,但這場比賽內容很多:鋒線沒了C羅就沒有威脅;後腰弗雷德、麥克托米奈真的不行;防線加了馬丁內斯還是不夠;還有——高位逼搶根本打不出來。
滕哈赫讓左右兩個邊衛都大膽前壓,後面只放馬丁內斯和馬奎爾,結果卻被對手輕易打穿中場,兩腳反擊兩個進球。曼聯的「高位逼搶」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是布萊頓在比賽後半段的高位逼搶逼得曼聯後場出不了球,白白浪費最後寶貴的20多分鐘。
從朗尼克到滕哈赫,曼聯的「高位逼搶」兩度夢碎。
現在的曼聯不適合打高位逼搶:
為什麼曼聯就是打不好高位逼搶?現在的曼聯是不是不適合這個戰術?
我們先來看曼聯打高位逼搶的實際效果:(1)在前場對對手的壓迫並不夠,很難看到對手因為被逼得手忙腳亂回傳守門員或者胡亂解圍;(2)對對手由守轉攻的延誤做得不好;(3)對手打出反擊後中場的攔截不力;(4)面對長傳打身後,後衛和門將之間留給對手太多衝刺空間。
(一)前場壓迫不夠,是執行力的問題:拉什福德、桑喬這些人也就是象徵性跑一跑,根本沒有搶對手後衛腳下球的意思——不妨想一想當年利物浦的羅伯遜是怎麼一個人搶曼城幾個人的。前場逼搶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講究的是各位置同時跟進,有那麼1、2個人不積極,那其他人都是白跑。偏偏曼聯隊里這種不積極的人太多了——跟拉什福德比,C羅的逼搶可積極多了。
(二)延誤對手的攻防轉換和中場攔截沒做好,主要是兩個後腰的問題:弗雷德積極能跑,但是硬度和位置感都不好;麥克托米奈強硬、積極,卻不夠聰明,莽夫一個。這兩人是曼聯中場最大的問題。
(三)給對手留下太多反擊空間:盧克肖和達洛特都不是能上能下邊路一條龍的人;面對反擊,拖在後面的馬奎爾太慢,德赫亞又喜歡蹲坑導致控制面太小,這就導致後衛跟隨整體壓上後留給對手大片真空地帶。
說到底,曼聯不適合高位逼搶,是因為他們的陣容就不適合。一個球隊里有5、6個人不適合這麼打,還要強行這麼打,那當然只會適得其反。
為什麼索爾斯克亞前兩季的成績相對好?因為他就是烏龜戰術,打防反的。拉什福德有了大片反擊空間跑,就能揚長避短髮揮他速度優勢,掩蓋他技術的缺陷;後防的問題也不容易暴露。但當C羅、瓦拉內和桑喬這些重磅新援在同一個轉會窗加盟,索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打龜縮反擊了,開始壓出來打,所有問題就都暴露了。
曼聯今年夏天已經送走了快10個原來的一線隊成員,近幾年也年年都在買人,但現在看來,還得繼續送人,還得繼續買啊。
(本文由百家號:醉劍浪子原創發布,歡迎關注,轉載請註明。
喜歡的朋友請長按文末點贊給個三連,支持作者多寫點!)
#曼聯高位逼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