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紹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中國戲談》(The Chinese theatre)是當時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任教的朱家健撰寫的。其中包括四十多幅插圖,這些插圖是由俄國藝術家亞歷山大.雅可萊夫(Alexandre Jacovleff)繪製的。朱家健在書中著重從道德、藝術和音樂三個方面介紹中國戲劇。此本為1922年英文版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 南戲 」、「戲文」、「 永嘉雜劇 」。從近代 王國維 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 川劇 、浙江的 越劇 、廣東的 粵劇 、河南的 豫劇 、陝西的 秦腔 、山東的 呂劇 、福建的 閩劇 、湖北的 漢劇 、河北的 評劇 、江蘇的 崑劇 等。
書籍簡介:
這本《中國戲談》(The Chinese theatre)是當時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任教的朱家健撰寫的。其中包括四十多幅插圖,這些插圖是由俄國藝術家亞歷山大.雅可萊夫(Alexandre Jacovleff)繪製的。朱家健在書中著重從道德、藝術和音樂三個方面介紹中國戲劇。此本為1922年英文版
這本只有36頁的小書是從1922年出版的法文版《Le Theatre Chinois》譯成的。作者具體介紹了中國戲劇的起源、劇場、男女演員、樂隊和音樂、服裝和舞台裝飾化裝,還分析了一些劇本和劇中人物。談到女演員時,朱家健提到元代蒙古統治時期,女演員曾在舞台上表演過。從清代乾隆時期一直到1900年,中國舞台上沒有女演員,除了個別例外現象外,女性角色由男演員扮演。他還提到,到20世紀20年代,在京劇舞台上存在男女分班演出和男女合演的情形。在結論部分,朱家健強調指出,由於男扮女裝,而且沒有布景效果的支持,中國演員在表演上比歐洲演員面臨更大的困難。為了準確地模仿女性的聲音、姿勢、動作和一般情感態度,演員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朱家健接著談到演員的虛擬表演,比如打開或關閉想像的門,投擲一塊想像的石頭,縫補一件看不見的衣服等。他繼續說:「演員用如此準確的動作表演這一切,在觀眾身上產生一種絕對的現實感」。演員虛擬騎馬和在激流中划船的動作如此逼真,觀眾似乎可以在舞台上看到真馬,感覺到水流和船的搖動。「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動作藝術在中國演員身上是得到特別高度的發展的」。
作者簡介:
朱家健(Tchou Kia kien,或者Chu Chia-chien),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院教師。
上文所介紹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製古籍善本、中國古畫高仿複製品,可關注、收藏孔夫子舊書網上的店鋪 原典紀書局,歡迎評論、留言,私信
編輯: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949149a534378139646a576263f0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