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津湖》值得如此多的期待?

2021-09-02     一起拍電影

原標題:為什麼《長津湖》值得如此多的期待?

作者 / 碳克

正式進入秋季的電影市場,伴隨著《長津湖》的重新定檔,終於熱鬧了起來。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暑期檔,票房表現並不是太好。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暑期檔重量級大片不足,另一方面還是德爾塔病毒的反覆,從7月下旬開始,全國各地突發疫情,這也導致電影市場再次受損。而原本定檔8月12日的《長津湖》,也響應防疫號召,主動延期上映,徹底宣告暑期檔的提前結束。這也導致近一個月以來,電影市場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終於,《長津湖》今日提前一個月重新官宣定檔國慶,給電影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同時也引發了社交網絡關注和討論,拍sir的朋友圈、微信群被再一次刷屏,電影相關話題#長津湖定檔國慶#也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前十。

毫無疑問,無論是電影行業還是廣大觀眾群體,在一次遺憾闊別之後,都對《長津湖》產生了更高的關注,那麼為什麼《長津湖》值得如此多的期待?

S級戰爭巨製,

黃金主創陣容保駕護航

作為「中國勝利三部曲」的中堅之作,僅僅從主創陣容來看,《長津湖》就是近年來內地影史戰爭巨製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部。

陳凱歌、徐克、林超賢,每一位都是可以獨當一面、能夠拍出主旋律史詩級戰爭巨製的傑出導演。三十多年前,陳凱歌就執導了《黃土地》《大閱兵》等戰爭革命題材影片,兩年前由他擔當總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更是取得了30億+的票房成績;徐克的《龍門飛甲》、《狄仁傑》三部曲擁有著極高的電影工業創新能力,而《智取威虎山》則更是拉開了近年來主旋律商業片的帷幕;林超賢從《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緊急救援》,每一部主旋律動作巨製都體現了其超強的製作能力。而《長津湖》作為一部超級體量的大片,以至於需要集結這三位國內頂級導演才能夠完成。同時,三位導演也將各自的專長在影片中發揮到了極致。

對抗美援朝歷史極為熟悉的陳凱歌導演負責把握歷史基調,徐克導演則負責大膽展開創作,而林超賢導演將自己的特長盡數展現在影片的動作場面和戰爭場面上。正如博納總裁於冬接受採訪時所說,三位導演的合作是「珠聯璧合,發揮各自所長」,在這個鴻篇巨製的史詩,幾位導演一起創造了一個完整的、一個視角貫穿始終的故事,在攝影、場景、美學等方面高度統一。

除了導演之外,《長津湖》的其他幕後製作班底也都是「頂配」級別。編劇蘭曉龍堪稱國內戰爭片第一編劇,經典軍旅劇《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均出自他手;總監製兼編劇黃建新更是深度參與了「建字三部曲」以及《1921》等經典主旋律電影;再加上藝術總監張和平、歷史顧問王樹增等各個領域的專家聯手助陣,讓影片的品質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可以說,從製作陣容來看,《長津湖》擁有著華語電影的一流水準。在演員陣容上,《長津湖》也是星光熠熠,動作巨星吳京、新生代演員易烊千璽的加盟,讓影片極具號召力。四年前的暑期檔,吳京導演兼主演的《戰狼2》一舉斬獲了驚人的56億+的票房成績,至今依然保持著影史票房冠軍的桂冠。而這一次則是吳京繼《戰狼2》之後再次主演一部戰爭大片,在投資、製作等各個層面都遠遠超過了《戰狼2》的規格。而從《少年的你》到《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更是早已完成了所謂的流量鮮肉的轉型,在年輕觀眾群體中擁有不小的號召力。再加上段奕宏、朱亞文、李晨、韓東君、胡軍等中生代演員,還有老戲骨張涵予加盟,老中青三代結合的《長津湖》,也將打通新老受眾階層。

更重要的是,籌備多年的《長津湖》,是目前華語電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片。據悉,影片前期工作人員就有7000多人,加上群眾演員、跟組人員、後期工作人員,大概有多達12000人左右,這個數量規模的工作人員放到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除此之外,5年多的劇本打磨,兩年多的細緻籌備,超過7萬人次的群眾演員參演,超大規模的服裝道具軍事裝備準備,超百公里的戰役戰術設計,都賦予了《長津湖》在中國電影工業上新的意義。隨著《長津湖》的問世,不僅僅將創下新的華語電影投資紀錄,也將引領中國商業電影的工業新標準,這些舉措都無疑將進一步縮短我們與好萊塢工業之間的差距。

國慶檔潛力巨大,

《長津湖》救市冠軍

剛剛過去的2021暑期檔,最終票房僅有73.78億,這個成績甚至不如今年春節檔七天78.43億的成績。可以說,在疫情的反覆下,慘澹收場的2021年暑期也給2021年中國電影蒙上了一層陰影。連續的疫情反彈讓經歷2020年重創的影市再次疲軟不堪,甚至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際。對於內地影市來說,急需一部重量級影片帶領即將到來的國慶檔,成功突圍實現「救市」,為市場前進提供強勁動力。

在這種情況下,《長津湖》再次定檔,以大片的擔當肩負著激活電影市場的重任,堪稱今年中國電影的一劑強心針。後疫情時代的內地影市,依舊缺乏好的內容,市場也期待會有更多的好作品能夠把觀眾拉回影院。

而國慶檔本身,也具備著較強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從2019年開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的合力貢獻了超過70億的票房成績,也讓國慶檔票房實現了較高的增長。從票房密度來看,國慶檔已經成為了僅次於春節檔的全年第二大檔期,尤其是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擁有較高的票房潛力。

而從目前國慶檔的局面來看,國慶檔定檔影片相比往年依舊較少,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長津湖》的定檔,也將從熱度和關注度上,領跑國慶檔目前的局勢。作為目前國慶檔第一部定檔在9月30日的影片,敢於提前一天公映,也顯現出了片方對影片質量較高的自信。另外,搶先一步上映也意味著本片將更先一步帶動市場觀影熱潮、抬升大盤熱度。

另外,在國慶檔結束之後的10月中旬到12月賀歲檔之間,檔期環境依舊缺少重量級影片定檔,《長津湖》依舊擁有著較寬鬆的檔期空間,最終有望走出一條強勁的票房曲線。而良好的市場空間,不僅僅需要重量級大片填補,更需要好的電影,讓觀眾興奮和滿意的電影,才讓把觀眾拉回電影院,而《長津湖》正是這樣一部肩負這如此重任的電影,可稱人心所向。

「抗美援朝」為何而打,

《長津湖》肩負重任

七十一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

但是近年來,有關「抗美援朝」的影視作品卻相對較少,這也導致不少90後、00後群體對這場戰爭缺乏本質性的了解。面對年輕人不知道「這場仗為何而打?」「抗美援朝的必要性」等諸多問題,《長津湖》也肩負著為年輕人樹立正確歷史觀的重任。

據悉,《長津湖》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以史詩級的手法全景式還原了這場史詩般的戰役:從美軍仁川登陸、悍然越過三八線進犯中朝邊境,到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整個過程中,交戰雙方將領輪番登場,美軍強大的裝備、志願軍的鬥志昂揚,都得到了客觀的呈現。

電影里,不僅從大的戰略上,描述了「抗美援朝」為何而打以及它的必要性,講述長津湖戰役背景及意義。還在文本層面上,從小處著眼,講述了一對兄弟、一支連隊在長津湖戰役中的經歷。反映了大格局下的小細節,恢弘場面下的真實情感。可以說,《長津湖》既緊扣主題宏揚抗美援朝戰鬥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英勇氣概,同時也在電影創作的維度完成了藝術表達、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從此前發布的發行通知來看,影片三個小時的片長,遠超普通電影90-140分鐘的片長。事實上,很多大格局的作品,都需要足夠的篇幅來呈現,從《鐵達尼號》到《拯救大兵瑞恩》,再到《復聯4》,這些厚重精彩的作品都是如此。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片長,更是完全值回票價。

因此,《長津湖》作為內地影史中少有的「全景式」抗美援朝電影,它是一份對於英雄的崇高敬禮,為建黨100周年以及建國72周年獻上的一份大禮。影片中呈現的是殘酷的戰爭,鐵與血的較量,但在影片背後其實也在告訴我們,不忘歷史、銘記英雄、珍惜和平。另外,影片9月30日的公映日期,也是我國的烈士紀念日,每年都會舉辦國家公祭活動,緬懷我們的英雄烈士,這也賦予了影片特殊的意義。

另外,自從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頻起,尤其是去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關係逐漸惡化,歐美不少已開發國家對中國抱有較高的敵意,而抗美援朝作為立國之戰讓世界刮目相看,讓年輕人重新了解那一段歷史,見證中國人民團結、不畏強權的鋼鐵意志,《長津湖》也肩負著重任,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有關。歷史雖然遠去,但歷史需要永遠銘記。也能讓觀眾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這或許也是《長津湖》值得觀眾期待的最大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7249347_69962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