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被稱為「國父」的起源

2021-08-29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孫中山被稱為「國父」的起源

一般意義上,孫中山被稱為「國父」,功勞歸功於蔣介石。

孫中山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的。

而1925年初,蔣介石秉承孫中山指示,正在東征叛變的陳炯明。

在東征途中,驚聞孫中山去世的消失,羽翼未豐又躊躇滿志的蔣介石於1925年3月30日,在興寧城召開了追悼孫中山的大會。在這個大會上,蔣介石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蔣介石一直號稱孫中山的忠實信徒,且孫中山對他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因為,對孫中山的「國父稱號」一是發自肺腑的,二也是為東征及後期政治上撈取更大的資本。

「國父」的稱號很快傳開,在人民群眾中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1940年3月,國民黨中常會開會並形成決議: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並於當年的4月1日,國民黨明令全國,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自此,孫中山「國父」的歷史地位得以正式確立。

然而,「國父」之稱呼,最早並非來自蔣介石。

國民黨內部,最早將孫中山稱為「國父」的,是在1924年7月召開的國民黨廣州青年黨員大會上。

1925年3月初,在孫中山去世之前,國民黨人士盧紹稷便發表了《東西兩國父》一文:「華盛頓血戰七年,贏得美國獨立,被美國民眾尊為國父。孫中山與華盛頓同為革命領袖,華盛頓為獨立而斗,孫先生為三民主義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幾死者十餘次,其精神毅力、功績,較之華氏有過之而無不及,理所當然應為國父。」

「國父」的稱號第一次出現在了報紙上。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後,安放其靈柩的中央公園,收到輓聯五萬九千多幅,很多輓聯上都稱呼孫中山為「國父」。

比如,3月20日,在北京中央公園公祭孫中山時,河南的軍閥樊鍾秀送來素花橫額,中間大寫了兩個字:「國父。

然而,這就是孫中山被稱為「國父」的最早溯源點嗎?

非也。

1924年,直奉第二次戰爭前,反直三角同盟形成,分別為:東三省的張作霖、廣東的孫中山、已經下野的皖系段祺瑞和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暴打上海灘青幫老大黃金榮的盧小嘉的父親)。為了拉攏孫中山,段祺瑞曾派親信許世英南下廣東拜謁孫中山。

黃伯度曾在《篤行實踐的許靜仁父子》中記錄許世英拜謁孫中山時的情況:

「秉承國父指示,對韶關晤談約定之善後會議,竭力規劃,務求實現。」

可見,「國父」一詞,不僅在國民黨內部,在國民黨外部,早已成為共識。

關於孫中山「國父」的最早稱呼,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孫中山在當時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

本文由後知後覺吳原創,歡迎關注和評論。

國父孫中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6394008_12091517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