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辦公 讓政務工作飛奔在「雲端」

2022-04-02     港渝網HCM

原標題:智慧辦公 讓政務工作飛奔在「雲端」

智慧辦公 讓政務工作飛奔在「雲端」

首席記者 李詩韻

工作人員通過重慶經開區智慧工地監管系統遠程監控查看工程施工情況。記者 郭旭 攝

不需面對面地送達文件,只需在電腦或手機上按下發送鍵,一份文件就能根據設定好的流程和權限,送達審簽人,省時、省力、省成本,還十分安全、保密;

不需要提前告知,只需要遙控無人機觀測轄區工程建設項目動態,一個小時就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採集7個工程項目的動態信息,為重慶經開區項目調度提供精準、可視化的應用場景支撐;

不需要到現場定點定時監管,只需要上線智慧工地監管系統,就可對工地管理進行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監管,有效提升在建工地的監管水平。

……

重慶經開區正編織著一張提升政務效率的「高速網」,這也意味著,重慶經開區政務工作正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飛奔在「雲端」。

科技力量「添翼」

無人機助力實時勘查

在今年3月的管委會主任辦公會上,重慶經開區首次運用遙控無人機實時觀測工程建設項目動態,成功觀看維沃重慶研發基地項目、通江新城中小學等在建項目的動態信息,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了施工現場動態。

運用無人機實時觀看工程建設項目動態信息,是重慶經開區加強政務工作的創新舉措。

當天下午,維沃重慶研發基地項目空曠地帶上空,一架無人機不停地盤旋飛行,並在飛行過程中完成空中懸停拍攝和定點巡航任務。無人機如何完成工程建設項目的動態採集?經開區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工程項目動態採集的需要,無人機在指定位置待命,待辦公會會場提出實況播出需求後,操控人員通過飛行控制系統設定好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飛行路線,然後通過遙控設備以手動方式控制無人機起飛升空。

無人機升空後,按設定的飛行高度和飛行路線飛行,並在飛行過程中完成空中懸停拍攝和定點巡航拍攝。操控人員則通過圖像回傳系統接收圖像信息,並利用電腦設備將畫面轉接到會議現場。

「往常,像今天一樣觀測7個項目,需要所有工作人員花一天的時間到現場進行調研。」該工作人員表示,除了節省時間,無人機觀測還能讓參會人員俯攬全局,全方位、無死角的觀測到項目現狀。「我們仍以維沃重慶研發基地項目為例,項目現場坡地起伏,不少區域很難到達,根本無法觀測到進展情況。」無人機的應用則能夠使觀測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空間發展。

綠色低碳發展

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

今年以來,重慶經開區為做好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深入創建節約型機關,不斷增強幹部職工節能意識,加強能源資源管理,控成本、提效能,推行綠色辦公,在幹部職工中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

「我們已逐漸取締了紙質文件傳遞,電腦端就可以隨時隨地辦公,辦公效率提升非常明顯。」重慶經開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只見他在電腦上雙擊滑鼠,就能在螢幕上清晰看見所有功能模塊連結,「辦文、辦會、辦事等日常工作均實現全流程全周期線上辦理,協同辦公平台的功能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

這也意味著,重慶經開區傳統的紙質化、面對面的辦公方式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在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是反映無紙化辦公後,大幅縮短了辦理周期、提高辦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數據顯示,智慧辦文、辦會、辦事等效率均提升了50%以上,辦公經費節約近40%。

下一步,重慶經開區擬逐步擴大無紙化辦公範圍,推動各部門、單位向辦公數字化、服務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積極推進智能辦公在重慶經開區應用落地。

AI+大數據運用

為項目戴上「智慧安全帽」

3月25日下午,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工地,施工人員穿梭其中,項目正有條不紊推進中……這些場景,在「重慶經開區智慧工地監管系統」後台LED顯示屏中清晰可見。

近期,重慶經開區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智慧監管」創新模式,利用大數據、IOT、智能互聯等技術,建立上線了智慧工地監管系統,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監管部門、參建單位、工地現場」三級管理體系,實現了對工地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監管,有效提升了在建工地的監管水平。

通過「視頻監控監管」功能,監管人員可隨時查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實時畫面,環境監測數據是否超標、出入車輛是否清洗乾淨、塔吊操作是否合規、現場有無安全隱患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此外,監管人員還能對施工違章情況進行截圖記錄、在線登記問題等。對於各建設項目反饋隱患已整改閉環的,也可查看視頻監控,進行確認驗證。

「以前只有一趟一趟地去工地,費時費力,監管覆蓋還不夠全面。現在有了智慧工地監管系統,通過『一塊屏』『一個系統』即可看到項目地域、項目分布、項目狀態及項目概況等信息,做到『一屏看清』『一屏看穿』。」重慶經開區生態環境建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建築業涉及數據種類多、信息量大、流程複雜,項目工地的管理,讓監管部門倍感壓力。智慧工地監管系統上線後,監管模式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規劃」,從「依賴經驗管理」轉變為「依靠大數據支持決策」,讓監管工作更加智慧高效。

除了遠程可視化實時監管,該系統還依託AI智能識別技術,實時獲取分析現場出現的不合規範操作等信息,並通過後台預警裝置及時反饋給監管人員。如「未戴安全帽報警」「未穿戴反光衣報警」「塔吊超載報警」等不合規範的操作,都逃不過智慧工地監管系統的「火眼金睛」。

目前,該系統已接入廣陽灣大橋、廣陽島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等多個重點項目,後續將接入重慶經開區所有智慧工地項目數據,並依託項目數據形成完整立體的數字資產,推進建築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40630c600b143bde0adaa97b65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