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風暴》:為什麼它必須是一部群像結構劇?

2021-08-12     新劇觀察

原標題:《掃黑風暴》:為什麼它必須是一部群像結構劇?

作者 / 周燚

《人民的名義》大主題是「反腐」,也側面寫了中國政治生態。《大明王朝1566》是嘉靖帝自上而下的反腐,《北平無戰事》是國民黨內部反腐。反腐是敘事的「入口」,一群高智商高情商政治人物的政治鬥爭是「表現」。《人民的名義》和《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在敘事結構上有相似的地方,這3部劇都可歸為「政治劇」。

《破冰行動》《掃黑風暴》大主題是「掃黑」,這兩部劇都屬於「刑偵劇」。

當然,要查案就離不開刑偵,《人民的名義》的反腐,過程中需要「公」和「檢」的結合。「公」的方面,在角色身份設置上,侯亮平是最高檢反貪局偵查處處長,祁同偉是漢東省公安廳廳長,趙東來是漢東省京州市公安局局長。

但熟悉周梅森小說劇本的讀者或觀眾就知道,他的作品還是偏「政治」強一點,台詞中也有大量的「論政戲」,這和一般的刑偵劇是有明顯不同的。

《人民的名義》之後,國內一些涉案劇試圖從不同維度來模仿它,奈何主題寫不出周梅森那樣的深刻,台詞寫不出周梅森那樣的準確,環境寫不出周梅森那樣的真實,最後弄得不倫不類。

最要命的是,一些涉案劇用的還是港片里的那「老一套」, 架空背景後缺乏了落地感,黑幫人物也極度浮誇,像嗑藥一樣「自嗨」。看看《毒梟》這部劇,網飛是怎麼拍黑幫的,哥倫比亞大毒梟看著樸實又低調,決不是作張狂之勢。

對涉案劇來講,「真實感」很重要。那麼「真實感」怎麼來?一個最有用的辦法就是取材真實案件。原創電視劇《征服》男一號劉華強的原型是石家莊黑社會老大張寶林,原創電視劇《中國刑偵一號案》丁勇岱飾演了在中國刑偵史上有坐標地位的罪犯白寶山,原創電視劇《破冰行動》案件原型是2013年廣東省「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原創電視劇《掃黑風暴》則根據中共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改編,包括: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黃鴻發案等。

從已播出的前7集來看,原創電視劇《掃黑風暴》劇作回歸了傳統刑偵劇的敘事手法,是一部精彩的刑偵劇,也是一部精彩的群像劇,在人物塑造上也有大的突破。這可能與特殊項目審查准許有關,這裡不作探討。

為什麼必須是群像?

創作者對素材的選擇,決定了這個素材必須用什麼結構來展開推進。展現對象是「因」,群像特點是「果」。

為什麼劉和平的劇都是群像劇?因為要寫反腐,形式就必須是群像。

同理,寫掃黑,寫掃除一個黑社會關係網,形式也必須是群像。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何茂才和鄭必昌、楊金水、沈一石、嚴嵩和嚴世蕃、嘉靖帝、海瑞這7組人物是最核心的敘事「支點」。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徐鐵英、馬漢山、謝培東、曾可達、崔中石、梁經倫、方孟敖、方步亭、何其滄9組人物是核心敘事「支點」。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趙瑞龍、劉新建、蔡成功、高小琴、丁義珍、歐陽菁、高育良構成重要的腐敗網;同時,沙瑞金、高育良、李達康、祁同偉、季昌明等,又形成政治力量的群像角逐。

《破冰行動》的人物關係則相對簡單了很多,因為它的大框架就是:警察抓毒販,中間有個保護傘的「構架」。

《破冰行動》的起點很好,台詞和人物都見功底,跳脫出了常規刑偵劇的俗套。奈何最後情節走向爛尾,收尾部分變成了庸俗的情節劇,豆瓣評分也從一開始的8.6分下降到最終的6.9分,特別可惜。

要保證劇情不爛尾,這對編劇提出了很大的考驗。《隱秘的角落》故事落點不好打,收尾難度大,後面幾集的劇情呈現就不如前面幾集那麼驚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美劇,前面幾季無敵後面幾季爛尾,尤其是「強情節劇」。

最後看看《掃黑風暴》的人物關係圖。

《掃黑風暴》里黑社會集團中的政商利益關係,以及各個小團體之間的利益關聯,和《人民的名義》的設定,整體還是比較相似的。

敘事特點:找准一個入口,緩緩揭開陳年往事

《掃黑風暴》前4集,設下幾個懸疑點,引發觀眾的好奇。

第一:十四年前發生了什麼大事?麥自立的死是怎麼造成的?

第二:李成陽為什麼從一名刑警變成了法律顧問?林浩的父親又因何而死?

第三:已經死了的馬帥到底「干不幹凈」?

設置懸疑點,要用到「倒敘」的敘事方式,埋下「前史」。

金庸就擅長埋「前史」,《天龍八部》里喬峰的身世、虛竹的身世、段譽的身世就是金庸埋下的「前史」,少室山大戰是一場高潮群像戲,喬峰的殺母之仇和身世之謎、虛竹的身世之謎都在這場戲揭開,前塵往事愛恨糾葛動人心魄。《射鵰英雄傳》也是「倒著寫」,隨著故事的推進,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年輕時的「往事」緩緩拉開序幕。

《人名的名義》故事結構精巧,周梅森最後編制出一個巨大的「利益關係網」, 案件一環扣一環,「連環案」的揭開順序依次是:

趙德漢被舉報——牽涉出丁義珍——大風廠事故——蔡成功舉報歐陽菁——歐陽菁舉報劉新建——牽涉到趙瑞龍——牽涉出山水集團——牽涉到高育良——趙立春腐敗集團全幅呈現

《掃黑風暴》里:

第一:鳳凰夜總會老闆孫興和長藤資本老闆怎麼什麼樣的利益勾連?

第二:馬帥的新帥集團觸動了黑會社集團網的什麼利益才會招致殺生之禍?

第三:菜市場楊冬的落網又會牽扯出什麼新的線索?

隨著案件和案件之間的勾連,局部有序地拼圖,涉案全景將最終浮現。

人物在尺度上的突破

看《掃黑風暴》,又找到了十幾年前涉案劇黃金時代的那種味道。

相比近些年的涉案劇,《掃黑風暴》人物塑造在尺度上有大突破。

看慣了近些年涉案劇里的「偉光正高大全」,「亦正亦邪」的人物一出現,觀眾就覺得新鮮。

審查還很寬鬆的年代,《征服》里孫紅雷飾演的男一號劉華強是絕對的反派。《掃黑風暴》孫紅雷飾演的李成陽是「前刑警」,沒有了「刑警」 身份的束縛後,他可以在「好」和「壞」的邊緣試探;經常扮演反派的劉奕君出演正派警察何勇,「警察」的形象有了多種定義,警察形象不再單調;王志飛飾演的高明遠,有謀略有城府有溫度,中規中矩。

人性是複雜的。真實的人性,與之伴隨的是角色的魅力。

《掃黑風暴》在台詞、表演、運鏡上,也有諸多很講究的亮點,之後細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2910326_45034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