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到底虧了多少錢?

2021-08-04     會計網

原標題:東京奧運會到底虧了多少錢?

截止8月4日晚,中國已經在東京奧運會上斬獲了32枚金牌、22枚銀牌和16枚銅牌。在關注獎牌的同時,聯想到東京奧運會慘澹的開幕式,或許有人會好奇這屆奧運會日本賠了多少錢?以前舉辦的奧運會是賺了還是賠了?當我們挑選幾屆經典的奧運會進行比較,會發現每一屆的結果都各不相同。

東京奧運會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讓日本的經濟騰飛了10年,從64年到73年日本每年的GDP增長超過了10%,一下子成為了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亞洲第一經濟強國。因此,在申辦奧運會的時候,安倍希望2020年的東京奧運能夠像1964年那一屆東京奧運一樣,拉動日本經濟的增長。

當東京在2013年贏得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時,當時的預算為73億美元。但時至今日,預估本次奧運的花費將超過260億美元。

疫情的到來使得這屆奧運會變得進退兩難。直接取消,日本在經濟上要直接承受1.8萬億日元的巨額損失,相當於瞬間失去了643座東京塔;不取消,也是巨虧,但損失可以控制在1.4萬億日元左右(包含殘奧會),相當於822億人民幣。

由此看來,不取消至少能少虧點錢,這就是即使東京奧運會血虧,日本也要硬著頭皮辦下去的原因。

蒙特婁奧運會

蒙特婁奧運會可謂是東京奧運會的「難兄難弟」。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加拿大政府不提供任何籌資擔保,導致在奧運會結束時,可憐的蒙特婁市政府收入額只占到所需支出的5%,有27.29億美元的虧空要彌補,負債超過10億。

蒙特婁人民每年的報稅單里因此都多了一項「奧運會特別稅」,這筆債還了整整31年才徹底還清。

為什麼會虧這麼多? 我們算一筆帳,奧運會籌備期間,運營管理的預算為6億美元,雖然最終花了7.3億。不過,這還僅僅是小小的超支,和基建費用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蒙特婁的主體育場建築預算約為1億美元,但最終實際耗費了14.7億美元。它的設計概念是揚帆出海的船,通過傾斜的高塔將體育館頂棚吊起來,聽著非常浪漫,做起來卻令包工頭頭禿,直到奧運會如期舉行,這個標誌性的桅杆還沒完工。直到11年後,方案幾經更改,換了好幾個建築公司後才徹底竣工。

北京奧運會

辦一屆奧運會的直接支出大概分為兩部分:基建費用和運營管理費用,基建費用包括場館改造和各種器材維護,運營費用包括工作人員工資和奧運宣傳費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的統計,北京奧運會的這兩項費用加起來總共有188.59億元。

說完花的錢,再來看看北京奧運會帶來了多少回報。根據中銀國際證券的分析,門票、贊助、電視轉播等等所有都是奧運會本身能帶來的最直觀收入,總計205億。因此,自2008年8月24日北京奧運會閉幕,到2009年3月15日僅半年多的時間北京奧組委就實現了12億元的正向盈利。

更重要的是,在申奧成功後,2001-2008年間,北京市GDP平均增速11.8%,人均GDP翻了一倍不止,這裡面有1%是由奧運會貢獻的。如果以GDP為基準,增長的這部分就意味著在全國範圍內,奧運經濟釋放了足足6000億的潛力。

洛杉磯奧運會

這屆奧運會直接開創了現代奧運會的收入模式,秘訣在於以下三點:

1、贊助費:利用「飢餓營銷」,只允許有30家贊助商,入門門檻為400萬美金。最後,光可口可樂一家就報出了1260萬美元的天價贊助,超出了上一屆莫斯科奧運會所有贊助費的總和。

2、電視轉播權:故技重施,推出「獨家轉播權」的產品形態。 洛杉磯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最終賣出了2.8億美元,是蒙特婁奧運會的10倍。

3、門票收入。這是不管哪一屆奧運會都會有的收入,當然東京奧運會除外,因為疫情的原因東京奧運會賽場空無一人,門票收入自然也不復存在。

從這一屆開始,奧運會正式進入2.0時代,之後的漢城奧運會(1988)、巴塞隆納奧運會(1992)、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也都接連盈利。北京奧運會中,光是贊助費和轉播權就收回了30億美元的成本。

奧運會對城市來說就像是硬幣的正反面,所有人在拋出硬幣的那一刻,都知道了自己想看到的是哪一面,但最終的結果卻在落地之後才會出現。但無論如何,一場奧運會的成與敗,都不應該由賺錢與否來衡量。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拿下第一塊奧運金牌的時候,他不會想到,二十多年後的2008年,我們辦了自己的奧運會,站在了奧運會金牌榜的榜首。所以改變就那麼發生著,歷史就那樣,波瀾壯闊著。

素材來源:後浪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中銀國際證券、金庫網、36K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1462152_10723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