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肺炎支原體、腺病毒、流感、新冠病毒、合胞病毒輪番上場,每天打開手機,推送的全部是各大醫院就診長龍的信息,面對孩子發熱、咳嗽的狀況,家長很糾結孩子到底是肺炎支原體肺炎還是流感,還是……
那麼,如何區分自己是哪種呢?
怎樣避免盲目用藥呢?
一起來看看吧~
一、流感:
為病毒感染引起
主要症狀: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
發熱程度:以高熱居多(39℃-40℃)
傳染程度:傳染性高
二、普通感冒
可能為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
主要症狀:流鼻涕、打噴嚏
發熱程度:不發熱或低熱
傳染程度:傳染性低
三、支原體感染
為支原體感染引起
主要症狀:漸進性乾咳、頭痛、發熱、咽痛
發熱程度:高低不一、少數高熱(39℃-40℃)
傳染程度:傳染性高,且多發生在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力較差的人
四、新冠
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
主要症狀:發熱、咳嗽、咽痛、部分有嗅覺減退等
發熱程度:可以低熱、也可能高熱
傳染程度:傳染性高
我們根據病因、傳播途徑、治療方法等總結成了3張圖,大家對著這些圖可以做一個初步判斷!
但如果患者症狀加重,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並遵醫囑治療、用藥。
此外,以上疾病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如流感混合支原體感染或者繼發支原體感染,導致病情惡化或併發症增加。
以上疾病高發的原因除了季節性流行之外,人們普遍感染過新冠(COVID-19)病毒後造成免疫系統紊亂,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也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疾病都有發生肺部炎症的風險及心肌炎的可能性,所以發生感染後要注意休息及保暖,加強營養,多喝水,補充優質蛋白,一旦出現呼吸困難、心慌胸悶等症狀,要儘快就醫。
關於肺炎支原體
這15個熱點問答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