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四川的麻醉同道發來一個病例。
看到這個病例的第一眼,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分析,確實是大家可能會忽略的,因此分享給大家。
患者男,50多歲,煙齡30多年,肛腸手術。基礎檢查中,除有肺氣腫、肺大泡外,余基本正常。擇期手術。
考慮到患者腰椎做過手術,原本計劃的椎管內麻醉被放棄,改為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就是通過靜脈注射一定量的麻藥。由於這種麻醉的麻醉深度較低,因此只適合表淺、短小手術。手術中,患者依然保留自主休息,但不會有意識。
據他們家麻醉醫生說,這種麻醉是常規操作。也確實是,每個醫院的麻醉方法都略有差異。
目前,大部分省市的肛腸科手術使用骶管麻醉的比較多,其次就是椎管內麻醉、靜脈麻醉或者局部麻醉。總之,都是根據自己醫院實際情況而逐漸發展出來的技術特點。
那麼,這個麻醉發生了什麼呢?
發生了喉痙攣!
對於喉痙攣,任何一個麻醉醫生都不會陌生。即便沒有親歷過,但誰也不敢不認識這種併發症。因為,這種併發症是十分危險的。如果不及時解除情況,很有可能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後果。
這個喉痙攣,發生在肛腸科已經開始操作的過程中。此時,麻醉醫生已經給上了靜脈麻醉藥。
考慮到患者長期吸煙、呼吸系統可能出現問題,麻醉醫生將麻醉控制在相對淺一點的狀態。假設有情況出現,也能讓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
然而,這個本就常規的操作卻出現了情況:原本呼吸順暢的患者,卻突然出現了呼吸暫停的情況。仔細觀察,高度懷疑氣道梗阻。
立即插入口咽通氣道,不緩解;加壓通氣,似乎沒有什麼效果。
雖然距離情況發生剛剛過去十幾秒、血氧數值仍未下降,但麻醉醫生知道眼前的風險關乎生命、一刻也不能耽擱。於是,一邊讓護士幫忙呼叫旁邊麻醉醫生、一邊努力加壓給氧。
此時,他判斷患者發生了喉痙攣。
看著麻醉台上的氣管導管,他心裡想:假設再不緩解就氣管插管。
既往的經驗或者理論,出現喉痙攣後加壓通氣大部分可以獲得緩解。
與此同時,他的大腦高速旋轉:氣道高反應?痰液刺激?缺氧導致?……
隨著一個一個的懷疑對象被排除,他注意到台上肛腸科仍然在繼續操作。難道是擴肛導致?想到這裡,他的內心一震。
肛腸科這邊,並未注意到麻醉這邊發生了什麼,仍然在繼續擴肛。
這個患者,由於反覆的痔瘡,已經導致他的肛門很狹窄。為了以後的生活質量、也為了獲得更好的手術操作條件,肛腸科不得不努力擴肛。
聽到麻醉醫生喊停,肛腸科醫生意識到情況不對,遂停手繞道頭部觀察。
此時,麻醉醫生髮現血氧已經開始往下走、並且喉痙攣的跡象似乎並未解除。於是,抄起喉鏡,留在側臥狀態下開始進行氣管插管。
趕來的同事,不需要問原因,立即幫忙固定導管、連接麻醉機。
緩了一口氣的麻醉醫生,心有餘悸道:聲門閉得很緊、氣管導管勉強通過,可以確定是喉痙攣。
由於危機解除,肛腸科繼續手術。麻醉科這邊,兩人繼續分析。
以下為專業知識,供專業人士閱讀。
喉痙攣與支氣管痙攣常見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等病人,此類病人氣道對外來異物刺激呈高敏感反應,這與氣道的自主神經調節失常及某些生物化學介質釋放有關。
喉痙攣是呼吸道的保護性反射一聲門閉合反射過度亢進的表現,是麻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臨床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可伴有高調的吸氣性哮鳴音。
正常情況下聲門閉合反射是使聲門關閉,以防異物或分泌物吸入氣道。喉痙攣則是因支配咽部的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強,使咽部應激性增高,致使聲門關閉活動增強。
那麼,喉痙攣易於發生在什麼情況下?
喉痙攣多發生於全麻Ⅰ- Ⅱ期麻醉深度,其誘發原因是低氧血症、高 CO2 血症、口咽部分泌物與反流胃內容物刺激咽喉部,口咽通氣道、直接喉鏡、氣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喉部均可誘發喉痙攣。
淺麻醉下進行手術操作如擴張肛門括約肌、剝離骨膜、牽拉腸系膜及膽囊等也可引起反射性喉痙攣。
到了這裡,可能仍然有很多朋友不理解擴肛與喉痙攣的聯繫。從胚胎髮育過程來看,咽喉與肛管是從胚胎同一部位發育而來。這一點,對大家是否有啟發呢?
最後要說的是,只有小手術而沒有小麻醉!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