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一書中,這樣寫過:如果一個人,總是激發你的焦慮情緒而自己又無法改變時,也許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離開某些人,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跟他在一起時你不好。
所以,對於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放下執念,才能回歸平靜;放下期待,才能不被傷害。
在開篇之前,思姐想告訴大家,婚姻對於我們的意義:
婚姻,僅僅是一段關係。這段關係,是為我們的人生服務的,而不是我們為婚姻服務的。
一段婚姻,我們取捨的標準,一定是這段婚姻是否對我們自己的人生主線有利。記住,是利益,而不是所謂的感情。
如果這段婚姻尚能滋養我們,無論他是尚能回家帶孩子,還是尚給家裡按時拿錢,都算是一種利益,那麼我們可以考慮是否要留著他。
如果這段婚姻對我們的是消耗,比如他時常對我們橫加指責,阻礙我們向夢想奮鬥,不給家用還無理挑剔,那麼他對我們就是一種消耗。
往往,婚姻中的滋養和消耗是並存的。
因此,婚姻是用來成就你的,而不是用來腐蝕你的。
那,如果遭遇了出軌的婚姻,我們又暫時不能離開對方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01 你是否能戒除依賴,決定你在出軌的婚姻里是否痛苦
人,特別是女人,內心總是想要有個依靠。
這似乎是很多人生下來就有的設定,又好像是父母灌輸給女人的觀念。
……
我想,這應該不是一小部分女人的想法。
這聽起來似乎沒有太多問題,但當感情出現危機,婚姻出現裂痕,有一方背叛的時候,這份依賴所帶來的影響,有時候是致命的。
如果我們內心始終堅持我嫁給你,你就要為我的人生負責的心態,堅持結婚了我就要依靠他,做個小女人相夫教子就好的觀點。
那麼我們會發現,現實是那般打臉。
現實會一鞭子抽下來,告訴你,你依靠別人那幾年,在自己的成長身上偷的懶,全部都要還回去。
你必須面對現實,重新走進人生的風雨里,獨立面對人生的一切。
但我們的內心似乎很少去想,遇到問題,我可以自己解決嗎?必須要靠別人嗎?
「應該化」和「絕對化」
的想法呢?
是否會覺得,有些事,就該他來做,而他不做,自己就會憤怒?
而你能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藏的是深深的無力感和恐懼感嗎?
面對問題,我們習慣性地想要別人來幫自己解決。而當這個被我們依賴的人消失,我們就會無所適從。
我們似乎把自己的力量封印了起來,看起來怒不可遏,其實弱小無比。
只有當我們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獨立的時候,我們的力量才會重新展現。
我們會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依賴另一個人來為我們做決定。
非要依靠一個不可靠的人,非要一個出軌的人來做自己的精神支柱,這不是緣木求魚,又是什麼呢?
女人,真的搞不定車的剮蹭,處理不了堵塞的馬桶嗎?
當然,人是社會動物。當我們進入親密關係時,免不了會產生依賴心理。我們就是依靠父母的養育而長大的。
你說,我們總有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們總得求人啊!
你不能求社區?居委會?朋友?父母?
當我們回歸理智,會發現生活中的99.9%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所以,戒愛戒依賴吧!你的人生,並不是非要跟他綁在一起,對嗎?就算不離婚,也只是走完一段路,後面還是要一個人獨行的。
讓自己成長為不依賴他經濟的女人,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02 內心的期待不斷掉,你就會陷入無限痛苦
思姐這話可能有點扎心,然,這就是事實。
希望看到這篇文的姐妹,用三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想想你們曾經相遇、相知、相愛的畫面,此時,肯定有姐妹眼淚從眼角滑落吧。
而那些在婚禮上的誓詞,是多麼溫馨和刻骨。
可,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恍如隔世?
其實,思姐明白,也理解。
誰結婚不是奔著一輩子去的?誰結婚不是奔著愛到天荒地老。
他曾經的期許誓言,讓我們相信,愛,會一直在;他,也會一直在。
可是,現實卻給了我們重重一擊。
擊潰了婚姻,也打倒了你。
當他出軌的那一刻,每個姐妹都會歇斯里地,都會痛不欲生。可是,回首看看自己這麼多年,投入的「沉沒成本」,自己為家裡做得所有付出和犧牲。
或多或少都會「慫」。
然後,我們選擇原諒、原諒、再原諒。
渴望在無數個原諒後,能換來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
但是,你渾然不知的是,你的每次原諒,就是助紂為虐,成為了他變本加厲的資本。
但即使這樣,還是很多姐妹會說:「可能我還期待他能回來吧」
這是群內答疑的時候,大多數姐妹都會不自覺發出的一句話。
思姐相信很多姐妹,都跟她一樣,即便他出軌了,即便他愛上了別人,即便他背叛了婚姻,但是內心卻依然對他有著期待。
但,事實證明,你的期待,真的會落空。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來說:「本我」意味著潛意識的慾望,只會追求快樂。累了想睡覺,餓了就找吃的。
而「自我」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知道躲避各種危險。去超市買東西,必須要付錢,不付錢可能就會被揍一頓,這就是自我。
當他吃過了糖,他是不願意吃苦的東西的。
當他出軌後,享受到了出軌的樂趣,你讓他再回到婚姻中,平淡的日子,太難。
很多姐妹在期待中,也極其痛苦。而這份痛苦的來源是,你越是期待,越是給自己增加「期待成本」。
你的「期待成本」越高,「痛苦收益」越高。
貓尚且有九條命,你呢?
而能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你要「除魅」,你要「戒愛」,你要「情感剝離」,從此以後,在感情上,你們是沒有任何交集的,只是兩條為了利益的平行線。
想起思姐的三字經了嗎?
不指責、不抱怨、不期待、不關注、不依賴。
告訴自己:你們相愛的時代,過去了,這一刻開始,你要從他的世界裡面退出了,而你只需要關注自己,你只需要關注,你能得到什麼,而不要再去想,你能給予什麼。
03
抱有僥倖心理的人,不止損的虧早晚要吃
有關僥倖心理,是這樣解釋的: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願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妄圖通過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災害。
女人則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對方哭著喊著求原諒就是真誠的知錯。
一個人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本性。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習慣,都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輕易改變。所以,你也無法改變他的本性部分
你害怕失去他,害怕失去這段感情,他的出軌,讓你感到了一種被拋棄感。你不甘於過去幾年的感情要宣布結束,也不甘於拱手送人。
你難以承受獨自一人,難以承受自己的價值被否定的感覺。
看到他如此坦承的認錯,就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可是啊,你低估了人性的自私。
孔丘有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你愛他捨不得他,他卻只覺得自己優秀,高高在上,你離不開他。你心痛,你隱忍,他卻只覺得你軟弱,你卑微。
他把你付出的所有的一切都當做了理所當然,他怎麼可能感受的到你的內心有多難受呢。
再者說,你真能做到如此坦蕩?真能如此大度不介懷嗎?
你也只是選擇了盲視,忽略了那些藏在深處的隱患。
這樣的一段關係,真的可以長久嗎?
你被一個人傷害欺騙過一次,你對他的信任值就會減少3成,你不敢再把自己一腔熱心交付於他了。
他並未為自己犯的錯,付出任何的代價,所以在這段關係中,他已經占據了高位。你是那個離不開他的人,他是那個可以隨意的人。
一段失衡了的關係,遲早也會崩盤。
你想用自己的大度,去換回他對你的一片真心。殊不知,他是白眼狼,喂不飽。
你再次把希望寄給了他,他也再次辜負了你。
可能到被傷的遍體鱗傷之後,你才能幡然醒悟,原來眼前這個人,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他自私,懦弱,而你卻也軟弱。
你給自己的催眠,還是醒了,你不能再去愛他了,他只會拿著各種武器來殘殺你。
04
只有獨立可以打破我們對未知的恐懼
婚姻以外的世界,對很多姐妹,尤其是當全職太太的姐妹來說,就像是宇宙的黑洞。
破碎的婚姻已經被你適應,痛的久了人也就麻木了,適應了這個環境就會對這樣的環境有安全感的依賴性。
對於未知的恐懼感,讓你不敢輕易離開婚姻關係。
沒錢、沒能力、沒人支持,都是問題。
但是根據思姐的經驗,這些有可能都是你們的錯覺。
麻木久了,有的姐妹忘了自己也是可以有錢、有能力、有人支持的。
在思姐眼裡,你們只是很久沒有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優點了。
不管什麼時候,女人都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有自己的價值。不是遇事就害怕退縮,暗示自己「我不行」,正因為如此,你才會真的不行。
要相信你也有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優勢,從而找回自己的自信。
千萬不要在婚姻中迷失自己,覺得自己毫無優勢可言。
一旦走出婚姻,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是如此的廣闊。除了情愛,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把那些珍貴的時間,投入在他人身上,不如投入在自己的身上。
去學習,去成長,去蛻變,去經歷更有意義的人生。所有對自我的投資,最終會給自己相應的回報,比投資婚姻的風險小多了。
思姐希望你們每一位都能儘快走出來,如果你感到跟自己的情緒對抗很困難,自己一個人沒辦法壁虎斷尾,那你一定要及時尋求幫助,或者直接來找思姐聊一聊。
不要浪費時間去追憶失去的東西,你得朝前看,因為生命不走回頭路。
被出軌後的自我修復:教你4個步驟,走出背叛傷害,找回幸福
上千個案例告訴你,看不清這3個問題,就走不出循環背叛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