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瓦快充發布一年遲遲未能普及,手機快充狂堆功率的時代到頭了?

2021-07-25     ZAKER科技

原標題:百瓦快充發布一年遲遲未能普及,手機快充狂堆功率的時代到頭了?

從 2014 年 OPPO 啟用 " 充電 5 分鐘,通話兩小時 " 的廣告詞以來,快充越來越成為手機的重要賣點。

手機廠商為此也大打 " 軍備競賽 ",短短几年內,將手機充電功率從 20W-50W-65W 最後突破 120W 的多連跳。

不過,從去年小米、OPPO、vivo 接連推出自家的百瓦快充方案後,手機快充似乎陷入了停滯的一年。

狂堆功率的時代到頭了?

一年前手機百瓦快充有多熱鬧,今天的百瓦快充就有多淒涼。

過去一年,廠商們相當默契地沒有繼續拔高功率,就連採用百瓦快充方案的機型也是少之又少。

一個例證是,今年以來,這三家手機廠商發布的高端旗艦機型,沒有一款採用了百瓦快充方案,最主流的依然是 30W-68W 這一區間。

而用戶對百瓦快充的熱情似乎也遠沒有當初那麼高了。畢竟充電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為 15 分鐘,遠沒有從 2 小時縮短為 30 分鐘,更讓人感知清晰。

如今唯一還在探索手機超高功率快充的似乎只剩下小米了——今年 5 月小米公布了測試版 200W 有線快充和 120W 無線快充。

然而,雖然測試走到了 200W,但小米今年沒有推出一款超過 100W 快充的新機,這也意味著百瓦快充雖然發布已經有些時日,但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一段距離。

不約而同的 " 沉寂 " 難道意味著百瓦快充只是 " 曇花一現 " 嗎?也不完全如此。

和去年中興首發屏下攝像頭手機後同樣沉寂了快一年的原因相同,廠商們對百瓦快充的保守風格源於對技術不成熟的顧慮。

而這份顧慮,主要在安全上。

速度優先,但安全至上

由於手機體積小,留給電池的空間小,而充電頭也為了便於攜帶而輕便化,因此百瓦快充的原器件都比電腦等設備更小,更難優化。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超高功率帶來的大電流或大電壓,都是考驗手機電源管理、電池性能,以及充電頭電流控制的高難技術,一旦某個關口出現問題,高功率極易將手機變成一個 " 定時炸彈 "。這也是為什麼採用百瓦快充的手機會如此稀少。

尤其是在見證過三星 Note7" 爆炸門 " 的下場後,廠商們的保守也情有可原。

所以,百瓦快充陷入停滯的直接原因就是,廠商們回過頭來發現安全才是手機充電器最基本也最核心的能力。

當然,這裡不是在表揚蘋果的 20W 快充多麼安全,畢竟消費者想要的從來都是既要有效率,也要有安全。因此,廠商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平衡這兩者——在安全的基礎上,儘可能提高充電功率,以及保證電池損耗在合理範圍內。

以此前小米推出的 200W 有線快充測試版為例,小米把之前的 5000mAh 矽氧負極單電芯電池,更換為了 4000mAh 10C 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又用兩塊電池串聯的方式極大降低電池內阻,以提升充電速度,降低充電溫升。

去年同樣推出了 120W 快充的 OPPO 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前幾日在 OPPO 2021 閃充開放日上,發布了基於安全的低阻抗熔絲,手機端氮化鎵電子開關,電池安全檢測晶片,夾心式安全電池,以及和智能全場景相關的智能充電技術、極限低溫充電技術等一些列快充保護方案。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和 OPPO 是否會將此項技術用於百瓦快充上。

但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未來我們能否用上安全便捷的百瓦超級快充,這些保護措施將是其中的關鍵。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9507040_12033337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