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調查兩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嘗試改變小行星軌道實驗的效果及其當前狀態,歐洲航天局(ESA)於當地時間7日發射了名叫「赫拉」的探測器。
據悉,「赫拉」探測器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搭載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升空。
「赫拉」任務概念圖
該探測器將在太空中飛行兩年多的時間,途經火星後,預計將於2026年10月抵達距離地球約1.95億公里的小行星「戴摩佛斯」和「迪迪莫斯」的軌道。
小行星「戴摩佛斯」的直徑約151米,比一個足球場略大,它圍繞著名為「迪迪莫斯」(希臘語中意為「雙胞胎」)的小行星運行。
此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22年9月通過「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項目,將一台自動售貨機大小的宇宙飛船以每小時22530公里(每秒6.25公里)的速度撞向「戴摩佛斯」。
雖然「戴摩佛斯」和「迪迪莫斯」對地球沒有威脅,但此次實驗是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景,該實驗試圖通過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來應對這種潛在威脅。
NASA表示,撞擊實驗按計劃成功實施後,「戴摩佛斯」運行軌道發生了偏轉,其軌道周期從11小時55分縮短至11小時23分,減少了約32分鐘。NASA還稱,這是人類首次有意識地改變天體運動,全面驗證了小行星偏轉技術。
DART項目結束兩年後,ESA在10月7日發射了一輛小型汽車大小的「赫拉」探測器,任務是調查上述宇宙飛船與小行星的「撞擊現場」。ESA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利用此次探測器任務,詳細調查撞擊的影響,以準確評估兩年前的實驗效果,並了解如何調整未來的地球防禦計劃。
「赫拉」任務的項目經理伊恩·卡內利稱,「像法醫一樣,『赫拉』將返回犯罪現場,收集所有科學和技術信息」。
「赫拉」在到達最終軌道後,將在接下來的六周內對兩顆小行星的形狀、質量、熱量以及動態飛行狀態進行詳細測量。此外,它還將發射兩顆微型衛星進行精確觀測,並通過衛星通信將數據傳回地球。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負責人、「赫拉」任務的首席研究員派屈克·米歇爾表示,「赫拉」任務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戴摩佛斯」的狀態,掌握DART實驗的最終結果並進一步衡量其效率。他希望這次任務能夠為地球防禦和太陽系探索提供靈感。
在科學界,針對如何防範如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那般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科學家們探索了多種防禦策略。其中,利用宇宙飛船等太空飛行器作為動能撞擊體來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法,被視為極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編輯 郭宇 責編 馮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