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 雜誌之旅 ( ID: zazhizj)
他披著金光閃閃的紅斗篷,帶著鳳翅紫金冠,一雙眼睛閃閃發亮,手上的金箍棒來回舞動......
看到這,楊紫不敢相信,瞪大雙眼,連連詢問:
「真的嗎?真的是六小齡童老師嗎?」
這是出現在熱門綜藝《萌探探探案》中的一幕。
節目組特別邀請了86版《西遊記》中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飾演豬八戒的馬德華以及飾演天竺公主的李玲玉來到現場,為觀眾還原劇中經典場面。
當熟悉的音樂響起,不少網友直呼「爺青回」。
作為忠實粉絲,此次與六小齡童同台,楊紫可謂是追星贏家。
11年前,《吳承恩與西遊記》播出。
劇中,楊紫客串了六小齡童大夫人的孩子。
當年,楊紫曾在化妝間遇到了六小齡童,他主動上前,對其說:
「小楊紫,你好。」
一句簡單的打招呼,讓楊紫覺得非常感動。
「我到現在都記得,因為前輩給你的鼓勵,你會永遠記在心裡。」
「所以那一刻,老師給我的溫暖,我一直到現在都銘記著。」
這段難忘的經歷,讓楊紫現在都記憶猶新。
而對於楊紫這個晚輩,六小齡童也十分認可。
他在節目現場表示,有專門買票去看楊紫主演的電影《烈火英雄》。
時隔多年,六小齡童再次鼓勵楊紫:「希望你越來越好。」
聽到這,楊紫難掩激動,直接蹦了起來。
節目錄製結束後,楊紫有感而發,深夜表白。
圖片來源:網絡
「和六小齡童老師的合作,帶給我的不止是溫暖和鼓勵,也讓我更加明白演員的責任,經典的作品值得永遠流傳下去,前輩們的鼓勵我也會一直銘記在心。」
#楊紫髮長文致敬六小齡童#的話題,瞬間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兩個不同的時空里,六小齡童給予了楊紫溫暖的鼓勵,
也再次引發了眾人對這部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童年回憶殺。
作為經典電視劇,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早已深入人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
不知不覺,那個活蹦亂跳的齊天大聖已經62歲了。
當他以「美猴王」的形象亮相綜藝時,他反覆詢問自己臉上的貼片是否張開,眼睛上的眼片是否穩固,頭上的金冠是否歪了......
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他錄了5遍開場。
而此時76歲的馬德華,為了還原「豬八戒」,從頭套到肚皮全副武裝,光上妝就用了3個多小時。
這份敬業精神讓不少人佩服。
正因如此,才打造出了螢幕前栩栩如生的人物。
有人說,《西遊記》的拍攝難度不亞於唐僧西天取經,比劇中的九九八十一難還要艱苦。
劇組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
當時每個人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配額。
導演經常自掏腰包,讓演員們吃飽飯。
而上世紀80年代,國內影視劇的拍攝還不夠成熟。
因此,在《西遊記》拍攝的整整六年時間,就只有一個攝像機,一個攝影師。
為了完美展現劇中的場景,導演組可謂是「腦洞大開」。
孫悟空的筋斗雲,是棉花塑的形。
想要騰雲駕霧,孫悟空便腳踏滑板,被人拉著往前走。
孫悟空吹過的仙氣,是自製煙霧。
所謂的海底龍宮,其實是在鏡頭前放了個魚缸......
劇中的各種危險動作,都是真槍實彈。
紅孩兒使用絕招「三味真火」對付孫悟空時,六小齡童身上放了凝固石油。
點燃火苗的瞬間,抵制熊熊大火的只有一件特製的石棉衣。
由於火勢太大,臉上和身上的道具服被燒毀了。
幸虧工作人員救火及時,他才撿回一條命。
而這樣的險情,他們遇到了很多次。
去張家界采景時,導演楊潔從山上跌落,還好被半路的一節樹樁攔住。
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腳跌落。
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跌落溝渠。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演員們無怨無悔。
在這裡,沒有主演、配角之分,人手不夠時主演會幫著抬道具、布景.....
他們還常常一人分飾多角。
除了演孫悟空,六小齡童還演了15個角色,馬德華還演了13個角色......
功夫不負有心人。
《西遊記》一經播出,就頗受好評。
連續35年霸屏,重播3000多次,創下了89.4%的收視率神話。
任憑時光流轉,《西遊記》yyds。
有人說,電視劇《西遊記》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據不完全記載,小說《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
自問世以來,就在中國以及全世界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三百多年過去了,小說中的人物一直被封存在書中。
直到1978年,日本拍出了第一部《西遊記》。
在他們眼中,唐僧是女人,如來佛祖是女人,觀音是男子,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夫妻......
看到螢幕中的人物形象遭到魔改,楊潔被徹底激怒了。
「為什麼中國的電視人,就不能拍自己的中國名著呢?」
就這樣,這場拍攝計劃被成功開啟。
四年後,楊潔組建劇組,原著中的人物被搬到了大熒幕上。
正式拍攝前,楊潔發現此時的傳統戲曲劇團走向沒落。
很多優秀的戲曲演員空有好身段、好嗓子和一身好本領,卻接不到戲。
而《西遊記》的出現,恰好給了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大型舞台。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劇中的女性角色一出現,就給人一種又媚又美的感覺。
她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盡顯風情的同時,也各有特色。
比如嫦娥仙子的美是清冷幽怨的,女兒國國王的美是繾綣多情的......
劇中不管什麼角色,楊潔都嚴謹對待。
她邀請了著名表演藝術家鄭榕來飾演太上老君。
和藹、威嚴的鄭爺爺,演出了太上老君的可敬、可愛和可笑。
第一位扮演江姐的演員萬馥香,扮演了雍容華貴的王母娘娘。
時刻面帶笑意,永遠慈祥和藹的左大玢,展現出了觀音菩薩的穩重成熟、儀態萬方。
正是這千人千面,才成就了人物的各具風采,成就了這一部經典之作。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並不會隨著時間褪色,反而歷久彌新,且常讀常新。
導演楊潔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在如今人們的眼裡,我們那個時代的人也許都是些「傻帽」。
但「我無法忘記那個時代,那以艱苦奮鬥的作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榮的時代,也是個開創的時代,是值得稱道、令人懷念的時代。」
在所有演員、工作人員的努力下,《西遊記》記述著上世紀80年代的進程和精神的歸宿。
那是一個「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的時代;
那是一個一群人,用盡全力只做一件事的時代;
那是一個戲曲演員綻放自我,熠熠生輝的時代;
那是一個認真創作藝術的時代......
而在時代的進程中,無數人守在螢幕前,哭過、笑過、動情過、模仿過......
不管何時再提及,都能牽動出內心深處的羈絆。
最後,為經典的《西遊記》點個 「在看」吧!
我們不曾忘記,也定會將《西遊記》中的文化內涵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End -
淡心, 佛系女青年一枚,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後台聯繫小編開白。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