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根據劉慈欣原作改編,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只是借鑑了小說的概念,其人物及故事情節大部分皆另起爐灶,而作為續集,也是前傳的本片,則完全沒有任何文字類的東西可以參考,說是一部原創科幻電影也不為過。
一、宏大的主題
《流浪地球》第一部主要講述地球被迫流浪之後人類如何克服困難,繼續遠行的故事,而第二部的時間線則發生在移山計劃剛開始啟動的時候。
由於太陽膨脹即將吞沒地球及整個星系,人類不得不團結起來共同應對災難,起初,關於採取何種方式自救一直爭論不休,就算後面明確了給地球裝發動機推動其離開太陽系尋找合適環境的方案,也依然因為無法證實是否能夠成功而被許多人反對。
所以,《流浪地球2》的困難要比第一部更複雜,它不僅需面對惡劣的環境及隨時出現的變故,還要防備來自人類內部的破壞和懷疑。
同時,由於移山計劃的不確定性,又引申出另外一種自救方式,即數字生命,脫離肉體以信息媒介得到永生,相比可能面對的死亡,這種不痛苦的方式顯然更容易獲得很多人的青睞。
電影在開始就拋給觀眾一個問題,那就是文明的本質是什麼?它是否需要以人作為載體?
圍繞著這點,在完善上部劉培強那條主線之外,本片又加上由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讓女兒丫丫復活線,兩條線平行推進,在月球危機時交集到一起,並通過極端環境下人類的選擇,為觀眾亮明答案。
本片想講的東西很多,例如社會的不平等、人類自身的不信任導致面對困境時互相掣肘、以及生死關頭的挺身而出,這些元素的加入,不僅豐富了影片的內涵,更讓它有了諸多可討論性。
二、極致的特效
如果說《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片打開了一扇門,那麼續集無疑讓它更上一層樓。
從場景設定、細節展現及與劇情的適配度來看,本片都無限接近好萊塢的一線科幻大片。
一開場的太空電梯就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高的建築物,太空電梯滿足了科幻迷們對此類設備的所有遐想,無論形態、運行方式,還是作用,太空電梯都顯得太過與眾不同,徹底顛覆了觀眾的認知。
地球面對月亮分裂出來的小行星襲擊,各大城市標誌性建築或被摧毀、或被滔天洪水淹沒,不僅視覺效果炸裂,更充滿著末日降臨時的恐慌感。
而高潮段落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則堪稱全片特效的集大成者。就如片中台詞所說:當所有的核武器一起引爆時,那個畫面實在太美,可這種殘酷的美,代價是幾百條生命,電影中特效與劇情的完美結合,讓特效不再是冷冰冰的輔助工具,而變成可以打動、溫暖人的利器。
三、永恆的情感
影片陣容強大,除了吳京和劉德華的穩定輸出外,其他人的表演也毫不遜色。
雖然是一部科幻商業大片,但電影卻用大量筆墨去刻畫人類之間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那些真摯的牽絆,總能夠在不經意間就融進觀眾心田,讓人破防。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續集主要角色中唯一的「老人」,由於上一部這個角色已經比較飽滿,續集更多是對其感情線進行一個補充。他和老婆韓朵朵從相識到相知,直到相愛,中間經歷了無數困難和波折,特別是方舟空間站墜落時的生死考驗,更拉近了有情人之間的距離,促進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電影中有一段是韓朵朵身患絕症,劉培強開飛機陪她去看已經大部分被海水淹沒的上海,破舊的樓房,
兩個人就那樣依偎在一起,就算知道是死別,也如此溫馨浪漫。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則更多是對女兒丫丫過早離世的愧疚,因為這種執念,所以他想盡各種辦法推進數字生命的延續。如果說劉培強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常量,那圖恆宇則無疑是這個計劃的變量,正是這種突破生死的執念,才最終拯救了人類,並讓未來有了更多可能。
李雪健飾演的周喆直則堪稱整個流浪地球計劃的靈魂,他總在關鍵時刻穩定軍心,用自己無以倫比的個人魅力,推進了人類的歷史進程。其在片中的幾段演講極富感染力,完全提升了影片的主題表達,相比於國外的主流思潮,流浪地球計劃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從本質上來說整個計劃就像古代傳說「愚公移山」,用2500年的時間、100代人去做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事情,這種骨子裡映射出來的家國情懷,或許只有中國人才懂得它的意義。
沙溢飾演的張鵬戲份不多,卻奉獻了全片最重要的兩個淚點。一是引爆核彈需要有人犧牲時,他主動站出來讓五十歲以上的飛行員出列,那是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下一代的平和安穩,另外則是核彈引爆時,對著地球說出好美,對生的眷戀,對家鄉、對母親的不舍情感完全溢出螢幕,讓人唏噓。
四、哲學的思考
相比於第一部注重災難來臨前人類的英勇不屈,第二部顯然格局更大,它讓人類首次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並且共同推進災難的解決。
而本片更大的意義,則是提出生命進步的終極方向,電影中用大量鏡頭展現智能系統moss對人類的觀察,並且在結尾彩蛋時埋下一個更大的伏筆。moss做出的所有選擇,歸根結底在於它對生命的理解與傳統觀念完全不同,就像片中馬兆所說:「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可是,如何定義何謂「人」,卻值得商榷。
人類目前的認知,思想一定要依靠肉體而存在,然而在更高階段的文明,思想也有可能脫離肉體,moss希望人類能夠往這個方向進化,但顯然與當前觀念構成嚴重衝突,從而導致各種危機的誕生。
就像數字生命,很難用好壞去進行判斷,這種關係猶如哥白尼和教皇,在最終結果沒有定論時,誰也沒辦法證明自己到底是哥白尼還是教皇,而這種探討,第二部也只是淺嘗即止,並沒有進行深層次展開,如果本片還有第三部的話,可能會成為故事重要的背景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