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18年,這對模範夫妻也翻車了

2023-08-29     她刊

原標題:結婚18年,這對模範夫妻也翻車了

「請問結婚有什麼好處?」

全網的女性長輩們,最近都被這一靈魂拷問難倒了。

圖源:@朱米妮

她們遲疑著、困惑著、沉默著,也思考著。

或許是問題的答案,或許是問題本身。

她們為何沉默?

在街頭採訪中,在家庭日常里,面對這個問題,媽媽、奶奶、外婆們最普遍的反應之一,就是沉默。

而在陷入沉默之前,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異常篤定——「結婚肯定有好處啊」。

但要是被問及具體有什麼好處,她們大都無言以對。

圖源:@福寶

另一種反應是否認,有阿姨笑著調侃,「沒有好處」「好處是可以離婚」。

也有奶奶緊鎖著眉頭,帶著強烈的受傷的情緒,表露出多年來壓抑於心的苦楚:

「沒有好處真有害處」

「你看為兒為孫為女,為大的為小的,到最後落個老了睡那沒人問」

「太難了太苦了還太累了」......

說到最後,這位奶奶終於忍不住,開始抽泣起來。

圖源:@南陽網

有時,兩種反應和情緒是相互夾雜的。

網友@差不多姑娘 就這個問題,採訪了自己的奶奶。

一開始奶奶的態度輕鬆又不屑。

結婚的好處?那不多的是啦。」

而當孫女要求她舉例的時候,奶奶開始卡殼,說不出話來,只能反覆強調「好處多的是」。

於是孫女決定換一種問法,「結婚的壞處呢?」

沒想到原本不善言辭的奶奶,突然變得滔滔不絕、慷慨激昂起來,還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

圖源:@差不多姑娘

當然不僅是普通婦女講不出,就連女明星也不一定能回答上來。

韓國著名女星韓佳人被問到結婚的好處時,也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韓佳人23歲與丈夫結婚,結婚18年來,兩人育有一兒一女,是韓國娛樂圈公認的模範夫妻。

對於這段婚姻,韓佳人曾坦言她通過丈夫進入了夢想中的溫馨家庭,治癒了原生家庭的創傷。

但即便如此,在被問到來生是否還會選擇和丈夫結婚時,她的答案卻是——「如果有來生,我選擇不結婚。」

圖源:《Circle House》

女性長輩們列舉出來的,為數不多的結婚的好處,也大都圍繞著「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這也是男性長輩的基本共識。

不過相比總是陷入沉默的女性,男性在這個話題上顯然態度更積極,更有發言的慾望。

對他們來說,談論結婚的好處用不著絞盡腦汁,完全可以脫口而出。

「結婚回家就有口熱飯吃」

「結婚了有個人可以照顧自己,洗衣服做飯、搞衛生......」

圖源:@極限街坊

某博主曾發文稱對這種採訪中女性的沉默感到厭煩,在他看來完全是「製造各種婚姻焦慮」,為了反駁,他也一口氣列舉了幾大結婚的好處——

「不用燒飯、不用洗碗、吃現成的、喝現成的、洗澡水是有人放好的、夜裡面渴了是有人倒水的、躺在床上餓了是有人送飯的......」

圖源:@陳超軍

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對比,其實我們就能回答那個問題——

她們為何沉默?

因為男性視角下所謂的「好處」,大都是女性視角下的苦楚。

他們享受著婚姻的好處,她們則扮演著提供好處的人。

如英國作家德博拉·利維所言:

「幸福家宅」的童話故事,往往以男人和孩子的福祉為優先考量,一旦撕破這張童話的牆紙,將露出後面那位不被感謝、不被關愛、無人理睬、精疲力盡的女人。

她們沉默,是因為在父權制的家庭故事裡,她們找不到自己的敘事。

這是屬於他們的敘事

長久以來,關於婚姻的話語系統,基本都是由男性視角展開的敘事。

我們看過太多男性對於婚姻的想像和書寫。

「老婆孩子熱炕頭」就堪稱是最樸素、也最具代表性的男性婚姻理想。

林語堂有個著名玩笑,「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玩笑歸玩笑,但我們一點也不懷疑這裡面的理想和真心。

老舍曾「本著良心」談結婚的要義——最要緊的是「吃,喝,性慾,繁殖」。

「聽我的話,要娶,就娶個能作賢妻良母的。儘管大家高喊打倒賢妻良母,你的快樂你知道」。

圖源:網絡

傳統的婚姻觀念里,賢妻良母就是女性最高貴的品格。

她們繼承了男人的母親曾扮演的角色,照顧他的吃喝、滿足他的生理需求、為他整理家務、生兒育女。

生前備受讚譽,死後也少不了悼念和歌頌。

唯一的缺憾是她們奉獻了自己,把快樂和深情都留給了男人。

如今,如果我們撥開那些看似厚重的情感浮萍,仔細瞧瞧被男性「深情」所遮蔽的妻子的面目,恐怕能打撈出來不少,極盡悲哀的女性命運圖景。

比如朱自清紀念亡妻武仲謙的名作《給亡婦》。

通過這篇情真意切、淒婉動人的悼文,我們得以拼湊起一個舊式賢妻良母短暫的一生:

十一年間生下六個小孩,每天要照顧全家人的吃喝、洗衣服看孩子、操持家務,變賣首飾資助丈夫的學業,逃難時一個人帶著全家東躲西藏,還要忍受婆家的壓抑、丈夫的遷怒,生病怕打擾丈夫也不敢開口說話,到最後「一個肺已爛了一個大窟窿了」,也還堅持照顧孩子、做家務、節省開銷......

一個出生於揚州名醫世家的獨女,就這樣在31歲的年紀因操勞過度而夭亡了。

圖源:《給亡婦》

而這種難以言說的苦與痛,隨後也被一個男人的深情迅速覆蓋和淹沒了。

妻子的犧牲總是如此自然又尋常,哪怕她們本人也是才華橫溢的女性。

她們要麼為了家庭充分燃燒自己,比如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雖然她在數學和物理上有非凡天賦,曾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和數學課堂中唯一的女性,但結婚後,為了支持丈夫,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包攬家務、照顧小孩、掙錢補貼家用......

圖源:《清單》愛因斯坦曾對妻子開出的條件

要麼做一根兩頭燃燒的蠟燭,在照顧好家庭的同時,去追求自己的事業。

比如我們印象中的模範夫妻——楊絳和錢鍾書。

兩人志同道合,創作上相互支持和鼓勵,但生活中卻是楊絳包攬了一切瑣事,連懷孕生產時楊絳還在安慰打翻墨水瓶、砸壞檯燈的錢鍾書——「不要緊,我會洗」,「不要緊,我會修」。

圖源:《我們仨》

有人會說,婚姻的意義不就是相互扶持,相互照顧嗎?

這話我們都認同。

不過大多數的情況下,顯然還是女性在平衡、在妥協。

中國女性家務勞動時間是男性兩倍

《數學史上那些事》一書中,有一章的標題令人印象深刻——「女性在哪裡?」

在數學史上,我們很難見到女性的身影,但這不意味著她們不具備研究數學的能力。

只是環境從來不期望她們成為數學家,社會需要她們扮演的角色,是毫無生活常識的數學家的妻子,是數學家13個孩子的媽。

作者威廉·鄧納姆也坦言,假如女性能夠得到和這些男人同等的支持,想必她們也能取得相應的成就。

如果交換一下,情況又如何呢?歐拉夫人、拉瑪努金夫人和埃爾德什夫人如果在數學上取得了成功,她們的另一半會滿足她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嗎?如果這些女性已經成名,那麼她們可以投入大塊的時間去研究數學嗎?沒有人知道答案。

但是,如果女性能夠得到與這些男人相同的支持,那麼她們之中會有更多人出現在數學編年史中。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能找回女性的敘事嗎?

不同性別視角下,婚姻中的兩性面對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當然女性在婚姻中找不到自己的敘事,不僅是視角的問題,本質上它也是父權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曾經,女性被困在家中相夫教子。

後來,女性被鼓勵走出家門,同時還不能忘記相夫教子。

美國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將這種情形稱之為職場媽媽的「第二輪班」。

陳舊的性別分工和性別期待,讓「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這個問題,理所應當地變成了女性、也只有女性需要回答和思考的問題。

而對男性來說,婚姻的好處似乎還是一如既往。

勞動經濟學對男性工資的研究表明,已婚男性的工資顯著高於單身男性,這一現象被稱為「男性婚姻溢價」。

國外學者的婚姻溢價研究顯示,已婚男性平均享有高達 10%-30%的婚姻溢價。

而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智波教授等人在論文《好男人都結婚了嗎》中用「相夫效應」解釋了男性的婚姻溢價——

「在同等條件下,已婚男性收入更高,不是因為好男人都結婚了,而是因為結婚了,有了妻子的『相夫』,他才成為能夠賺取高工資的好男人。」

圖源:網絡

英國一項健康調查則表明,英國女性在85歲以後,整體幸福會相對增加,因為那時她們的丈夫大都去世,而85歲以上的男性反而更容易陷入抑鬱。

圖源:網絡

婚姻中兩性的處境差異,也是如今越來越多女性抗拒走入婚姻的原因。

傳統世界裡,婚姻是女性的全部人生,但如今,婚姻早已不再是女性希望的唯一選項。

如上野千鶴子所言:「婚姻並不是非經歷不可的事情,一旦有了這樣的觀念,人就有餘力去思考:什麼才是好的婚姻?什麼才是好的家庭?我認為,結婚和離婚都能成為一種選項的社會,對女性來說才是更好的社會。」

我們也看到,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將結婚視為人生選擇之一,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婚姻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我對理想婚姻的期待又是什麼?

有人在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婚姻中找到了答案。

作為「異於傳統家庭生活方式的開拓者」,她和馬丁的婚姻相處模式始終以平等為基礎,「婚姻不應讓女性失去獨立與個性,相反,夫妻應平等地與對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標」,這是一種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婚姻共識。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有人說結婚的意義在於讓自己獲得「信任和安全感」,以及不再感到孤獨。

@達達達布溜

有人說,我們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結婚主義,是幸福主義。

我想,這些思考和探討,才是改變的開始,才是重寫敘事的開始。

毫無疑問,這個時代的婚姻需要新的敘事。

這一敘事將不再由男性主導。

它需要交由婚姻中,兩個平等的個體,去共同講述,共同書寫。

監製 - 她姐

作者 - 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她姐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4c388663bf206ea5f9277c3298e3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