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海誠女主總是穿白襯衫?

2023-04-11     壹讀

原標題:為什麼新海誠女主總是穿白襯衫?

也穿白襯衫的壹讀君|杜沅潞

最近熱映的新海誠動畫電影《鈴芽之旅》,截至當前累計票房已達6.90億,觀影人次已達2072.2萬,成為中國影史上日本電影觀影人次冠軍,引起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數據

《鈴芽之旅》繼承了新海誠系列作品的諸多經典元素:唯美而精緻的畫面;為愛奮不顧身的少男少女;與社會命運緊密相連的個人情感;脫胎於日本民俗的現代神話式故事……

女主玲芽是一名身穿白襯衫的高中女生。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從《言葉之庭》、《你的名字》再到《鈴芽之旅》,新海誠電影中女主總是身著白襯衫。

新海誠電影《她和她的貓》、《言葉之庭》、《秒速五厘米》劇照

《你的名字》劇照

為什麼新海誠電影中的女主總穿白襯衫?

當白襯衫走進動漫世界

說到日本動漫女主的白襯衫之風,新海誠只是「追隨者」。

在進入本世紀前,絕大多數動漫作品中的女高中生,都穿著白色水手服。

其中以武內直子於90年代初連載的漫畫《美少女戰士》為代表,變身前後都是身穿水手服的少女設定,最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真正將水手服推向主流高峰的就是《美少女戰士》。

《犬夜叉》中穿越時空的女主戈薇,也是一身千年不變的白色水手服。

《夏日重現》中運動細胞超強的「影子」凌,總穿著制服出現。

《某科學的超電磁炮》中,女主超能力者御坂美琴及其同窗也總是穿水手服登場。

為什麼動漫作品中的中學女生總是穿著水手服?這要從日本的校服歷史說起。

由於日本政府不允許女性和服改良,在19世紀60年代前,女生上學是要穿「和服制服」的。

「和服制服」的穿著過程極其複雜,不僅浪費穿衣時間,還因和服限制行動自由,導致女生無法正常做操、運動。

女學生苦「和服制服」久矣,一直沒有機會解決,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全國受到富國強兵思想影響,將 「水手服」引入校園,解救了大批「行動不便」的日本女學生。

「水手服」顧名思義就是水手穿著的衣服,1682年由英國海軍命名「水手服」,到了 1857 年正式確立「水手服」的統一樣式。

1864年英國海軍將 「水手服」改為童裝獻給愛德華王子,從此「水手服」開始在貴族階級間流行,之後又迅速在大眾中推廣開來。

1873年,作為東京大學工學部前身的工部大學校率先引入西式校服,1888年校服在日本全國中學普及,其中女生制服以水手服為主。

在各式水手服中,白色上衣的水手服款式居多,按領子分為札幌襟、關東襟、關西襟和名古屋襟等款式。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水手服為主的校服大量融入日本流行文化,少女偶像組合「小貓俱樂部」當時的成名作是《不要讓我脫下水手服》,日劇和日漫也常以穿校服的學生為主角。

但是,水手服在新海誠作品中的出鏡率不高,為什麼新海誠的女主更「迷戀」白襯衫?

從貼身內衣到學生制服

在日本,每個高中女生都有幾件白襯衫。

這些白襯衫源自「JK制服」。JK意為「女子高中生」,所以JK制服指的就是日本女子穿著的高中生制服,款式分為「西式制服」和「水手服」兩種,白襯衫就是「西式制服」中的一件。

在當今日本高校,「西式制服」正在逐步取代「水手服」。

據日本新聞網站「BLOGOS」2020年的調查報道,在全國有64所中學更改的學生制服款式中,西式制服占比86% ,水手服僅有6%。該報道給出的理由是:「男子穿立領服、女子穿水手服」這樣的性別符號被過於強調,西式制服更能展現出男女一體感。

雖然西式制服的「一體感」僅限於上半身……

而「水手服」除了造就「男女學生著裝的不平等」,還變成校園暴力、校園不良風氣(抽煙酗酒)等問題的象徵,成為「不良少女專用著裝」,甚至背上了「性暗示」的大黑鍋。

說到性暗示,白襯衫除了是當代人的日常便衣,也曾有「內衣」的歷史……

縱觀世界服裝史,白襯衫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的基本服飾「基同(Chiton)」。基同是將一塊長方形布圍在身上形成的長衫,在古希臘屬於男女皆可穿著的服飾。

到了古羅馬時代,重視清潔衛生的古羅馬人習慣穿雙層衣服,於是在「基同」外套一層寬大的布,並將原先的「基同」改短小,於是就形成了古羅馬時代「兩件套」服飾,「基同」也就變成了內衣「丘尼卡(Tunica)」。

到了14世紀,諾曼人開始在領口裝一條細帶,便於把開口紮起來防寒,這成為後來立領襯衫的先驅。

注意此睡衣領口的細帶

同理,袖口也能像領口一樣用細帶收緊,於是就出現了現代襯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袖口(cuff)」。

到了16世紀,歐洲盛行在襯衫的領和前胸繡花,或在領口、袖口、胸前裝飾花邊。18世紀末,英國才流行起簡潔的高領襯衫,整體設計風格也向「軍服」看齊。

直到19世紀,經過英國男裝鼻祖柴斯特菲爾德伯爵的改良,白襯衫成為當今正統西裝的經典款式,與精英、紳士、中產等詞語掛鉤。

新海誠女主的白色戰衣

水手服也好,白襯衫也罷,在新海誠的作品中,都是女主角的「戰衣」。

新海誠的「純愛」電影,擁有一個獨特的「世界系」敘事風格:男女主角之間的「小小戀愛」直接和「世界的存亡」這種大問題聯繫在一起,其中《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鈴芽之旅》被外界稱為「災難三部曲」。

電影中的女主除了拯救愛人,還肩負「拯救眾生」的抉擇,女主們身份既是學生也是「戰士」:

《星之聲》講述了2047年一對高中生的「跨球戀」,由於女生被太空軍選中,遠赴「他球」打外星人,與地球上的青梅竹馬分別,開啟了一段依託電波傳送,且總是延遲發送、接收的戀情;

《你的名字》中東京少年和鄉村少女在夢中互換身體談了場跨越時空的戀愛,並利用時間差拯救了要被隕石襲擊的村落;這種身體的交換,讓少年少女實現了幻想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愛,「不分彼此」的精神交融;

《天氣之子》中兩個生活在東京的少男少女在逆境中互助,利用超能力造福於人,最後還要面臨保護全城大眾還是愛人的抉擇;

再到2023的《鈴芽之旅》,鄉村少女玲芽帶著化身椅子的東京少年草太通過「關門」去阻止地震發生……

而把白色衣服當戰衣的,除了新海誠的電影,還有中國的古裝影視劇,主人公總是喜歡穿著白色戰袍。例如《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南北史演義》中的陳慶之、《薛仁貴傳奇》中的薛仁貴皆是白袍將軍。這或許是由於白色在戰場上格外醒目,白袍將軍們總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當然,穿白袍的前提是武藝足夠精湛,不然很難在戰場上維持白袍的原色,因此也有「千軍萬馬避白袍」的說法。

新海誠電影中的女主或許沒有白色戰袍,沒有精湛的武藝,但在她們直面災難時,身上的白襯衫也可以化身戰衣。有時候故事中重要的不是拯救了什麼,而是敢於拯救。

參考文獻

[1]王鈺瑩. 「從美學視角看青春傷痛文學的發展.」 青年文學家 2 (2020): 71–. Print.

徐瑩. 新海誠系列動畫的審美特徵[J]. 藝術評鑑,2020(14):145-147.

[2]吳新蘭.後現代語境下新海誠動漫現象分析[J].藝術評鑑,2020,No.603(04):156-159.

[3]吳新蘭.新海誠動漫的「青春」情結[J].戲劇之家,2020,No.351(15):8-10.

[4]騰訊網:《鈴芽之旅》是新海誠的集大成之作嗎?

[5]郭新梅,袁觀洛.淺述男式襯衫的源流[J].絲綢,2004(02):43-45.

[6]日本女生水手服與日本制式校服,知乎.嵐光破崖綠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感覺豬肉越來越難吃,是豬變了還是我變了?

點擊圖片閱讀 | 重慶姐弟墜亡案二審翻供,精神病變「免死金牌」?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496cedd63a595eca3a445d0d40e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