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演員張晨光直播的時候讓網友給罵哭了。
光說「張晨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覺得挺陌生。沒關係,看看臉你就認識了,影視劇里的金牌綠葉,並不是啥小透明
在貓老師的印象里,這位是有錢有謀大佬型角色專業戶,早年在《奮鬥》里演佟大為的有錢老爹;沈騰那部《西虹市首富》他是引出故事的富翁神秘人;還有《都挺好》,他在裡面演的是姚晨的大老闆,商業版圖遍布全國:
對上了人,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回事兒。
都說現在是帶貨變現的時代嘛,普通人都想著搞直播帶貨,更別提明星藝人了——然後,張晨光也去了。
當天,他和一位女主播搭檔現身某平台一同銷售黃金飾品和白酒之類的產品。
名人效應加上賣力推銷,產品賣得不錯,但隨著直播間人數的增加,逐漸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其中有網友質疑他賣的酒水質量不好,還有人指責他不好好拍戲,偏要不務正業跑來賣酒,這是要晚節不保啊!
網友這邊diss著,張晨光那邊就有點兒繃不住了。他先是眼眶發紅,之後轉身試圖梳理情緒,但最後還是沒忍住情緒失控,徹底哭了出來。
鋼針,六十多歲的人了,淚灑直播間,這畫面屬實有點慘~但直播間的網友好像並沒有因為張晨光的哭泣停止負面評價,還質疑他的眼淚是在為了賣貨而作秀。
待到張晨光調整好情緒,他表示自己是因為看到網友說他晚節不保才情緒失控,絕不是刻意作秀。
這個理由……倒也說得過去。
張晨光從1988年開始演戲,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期間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還拿過好幾次金鐘獎,就因為一次直播賣貨就把自己這些年的努力全都抹掉,心裡自然委屈,再加上人也上年紀了,沒見過網友這架勢,破防也是在所難免。
而待到這段頗為難堪的畫面被傳播之後,不少網友也站到了張晨光這邊,一邊安撫他不要太放在心上,一邊抨擊直播間的網友太過刻薄,這樣對待另一個老人沒有良心!
的確,這個畫面是讓人有點唏噓,但可能還是要說點兒大實話——直播間的種種是張晨光決定要掙這份錢之前就該做好的心理準備啊。
一方面,明星帶貨遺留問題過多,造就了當下「刻薄」的網絡環境。
明星去帶貨的不少,出事兒的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大概是潘長江翻車的事情。
大概去年年底,曾在《小兵張嘎》里飾演嘎子的謝孟偉因為畢業之後無戲可拍,開始在直播間帶貨賣酒。市場價八百多元的酒在他的直播間只要三十多塊……這麼大的差額,其中的貓膩可想而知,謝孟偉也因此被網友抨擊賣假貨。
事情發生後,潘長江和謝孟偉進行了連麥直播,在這期間潘長江對謝孟偉好一頓教育,告訴他演員要愛惜羽毛,說他太年輕,不知其中水深,說網絡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小孩子把握不住,還痛心疾首地表示潘叔怎麼勸都勸不住嘎子種種。
按照正常故事走向,這事兒發生之後該是嘎子改邪歸正,一切仿佛無事發生過,但實際上在這一通連麥批評後,潘長江自己竟然做起了和謝孟偉類似的勾當,打擦邊球、賣貼標酒……很多顧客購買了他帶貨的酒之後,反應掃不出商品防偽證明。
這件事後來衍生出許多梗,比如「潘嘎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潘嘎之交摻了水;「有錢能使潘嘗漿」,指有錢都能讓正義的老藝術家潘長江去喝假酒;「潘前嘎後」,比喻指潘長江在人前批判嘎子,一轉身後面就賣貼牌酒了。形容一個人虛偽等等。
事情以搞笑收尾,卻不難看出其中問題所在,且潘長江和嘎子這種情況也並非個例。明星帶貨大多數是玩票性質,沒有專業團隊對產品質量、售後進行把控,從而導致消費者衝著明星的旗號購買了產品,最終卻沒能得到和明星知名度相符的產品質量,長此以往,自然會對這些人的帶貨行為產生抵抗心理。
另一方面,演員出來帶貨……確實會給人一種晚節不保的即視感。
這個職業不像歌手、偶像,不應該建立過於鮮明的本我形象或者特定人設,應該儘量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神秘,以減少給予觀眾角色之外的多餘印象。就像是之前參加《奔跑吧》的鄧超,綜藝節目裡樹立的搞笑形象太過深刻,導致他在飾演其他類型角色時,會讓人有些無法入戲。
而觀眾於張晨光的想法也是如此。
老一輩的演員,在有戲拍,不缺錢的情況下,偏要用破壞自我形象為代價,置換帶貨掙得那點外快,繼續下去定然晚節不保。網友嘴裡刻薄,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說起來,其實這次直播張晨光的表現還可以,沒有出現之前某些藝人帶貨時出現的敷衍行為,全程直播了好幾個小時,效果也挺好,還售罄了部分產品,所售賣的東西也不是假貨……但既然決定了來帶貨,應對輿論也該是他身為主播所必須面對的一環,說到底出現這樣的局面,還是他自己準備不夠充分造成的。
最後希望所有跨行帶貨的明星都能帶個腦子,想要多個掙錢的門路沒問題,但選擇干一行就要認真干,貨源、銷售、售後都要好好把關,別以為靠自己那點兒名氣就能應對一切,不然真的會【晚節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