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乳牙齲壞嚴重,花15萬手術!乳牙發育期,必須重視2件事

2022-08-08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女娃乳牙齲壞嚴重,花15萬手術!乳牙發育期,必須重視2件事

不重視齲齒後果能有多嚴重?

12歲的蕾蕾乳牙齲壞特別嚴重,但家長卻秉承著不管不顧不治療的「三不政策」,最後導致她下頜大面積囊腫,無奈只能做下頜骨切除手術。

不僅整個手術花了15萬元之多,還導致她右下排牙齒被拔掉,不得不戴上假牙。

來源:攝圖網

不少家長蕾蕾父母一樣,總是抱有僥倖心理,想著等換牙就好了。

但事實上,蛀掉的乳牙不及時補,到頭來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娃遭更多的罪。

所以,咱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牙齒的問題。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數據所表明:齲齒是孩子出生後,牙齒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那孩子的乳牙,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被蛀掉的呢?

從它的形成過程可以看出,一般有4大因素:牙齒、含糖食物的殘渣、致齲菌和長的時間作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今天科大大帶大家分析一下這4個因素。

如果家裡娃有齲齒,可以對照看一下哪裡出了問題;如果牙齒健康,我們可繼續有針對性地預防。

01

食物

《預防口腔醫學》中明確提到:攝入的糖越多,長蛀牙的幾率就越大。

這裡說的糖並不單指糖果,還包括日常飲食中的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

只是這些糖一般不具備高粘性和高濃度性,所以致齲性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說,不要以為不給孩子吃「糖果」就萬事大吉了,吃完水果,米飯等含糖食物沒及時漱口,同樣有可能患上蛀牙。

02

時間

食物殘渣在口腔里停留時間越長,細菌產生的酸越多,酸對牙齒的作用時間也越長,牙齒遭破壞的程度也越深。

不做好清潔,可能半年就會形成,而口腔清潔則能有效地縮短致齲菌及其代謝產物對牙齒的作用時間。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那少吃含糖食物,及時漱口,按時刷牙,為啥孩子牙齒還會被蛀?

這都離不開的致齲菌「功勞」!

03

致齲菌

每個人的口腔中都有很多細菌,其中有一部分細菌叫做「致齲菌」。

它們把「糖」吃掉消化後,就會產生酸性物質。

這些酸性物質有極強的破壞能力,會慢慢腐蝕牙齒,經過日復一日的破壞,牙齒終於「因工負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有些孩子口腔中致齲菌的比例更高,牙齒對致齲菌也更敏感,即使不吃糖、每天刷牙,也容易長蛀牙。

致齲菌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如果爸爸媽媽有蛀牙,那孩子患蛀牙的危險係數就會更高。

所以,蛀牙並不是遺傳,而是家庭生活習慣所導致!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04

牙齒

齲齒也離不開牙齒的問題。

由於乳牙的牙釉質薄、礦化程度低、抗酸力弱,所以幼兒時期本身就更容易長齲齒。

中華口腔醫學會建議:兒童每三個月到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但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比例只有4.1%!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齲齒也不是一天出現的。

齲齒的發展從初期牙菌斑的初現,到後期齲洞的形成,大概需要1.5~2年。

而這段時間是治療的好時機,可家長往往對此不夠重視,從而導致孩子一系列牙齒問題。

淺齲:黑化30%

淺齲是指在窩溝處或者牙齒平滑面出現的小黑點。

日常對冷熱酸甜並沒有刺激反應,所以它很難被發現。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中齲:黑化60%

中齲的齲壞已經到達牙的本質淺層,有明顯的齲洞。

吃冷、熱、酸等食物時,會明顯察覺出疼痛,這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牙齦敏感」。

但離開這些刺激後,疼痛感會立即消失,娃的牙齒也不會無故疼痛。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深齲:黑化90%

齲壞已抵達牙本質深層,齲洞大而深,或入口小,對酸、冷、熱的刺激反應更大。

食物很容易進入齲洞,殘留未取出,產生刺激而引發較劇烈的疼痛!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窩溝封閉

窩溝封閉是世衛組織推薦的預防齲齒的方法,防齲有效率超90%。

大致有3個年齡階段建議大家去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塗氟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當寶寶萌出第一顆牙後,也就是6個月左右,家長就該定期帶娃去看牙醫,由醫生通過測量齲齒風險,根據風險的不同等級,判斷是否需要塗氟。

至於塗氟的頻率,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3 歲以上的中、高齲齒風險的寶寶,每3~6個月塗一次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塗氟不僅可以降低50%-75%的齲齒髮生率,而且對於已有齲齒徵兆及對冷、熱、酸敏感的寶寶來說,還有很好的修復和改善作用!

防止蛀牙從小做起,一切都為了孩子能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爸爸媽媽對孩子認真刷牙的督促一定不能懈怠!

畢竟,看牙真的挺貴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095dbd9cd05805ce0c4a69849065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