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匠心之城,遇見詩意生活
11歲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呢?
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實在想不出干過什麼正經事。
而11歲的小學女生—— 孔雀,卻剛剛在北京開了自己人生第一個個人畫展,展出了 100多幅獨立創作的畫作。
2歲開始塗鴉,誰能想到眼前這個小姑娘,已是 畫齡9年的「老畫師」了。
2、3歲時塗鴉的孔雀
日復一日,筆耕不輟,展出作品從 數千幅日常習作中精選而出。
囊括水墨風景、油彩寫生、毛筆勾畫、速寫等多種技法;
題材更是貫穿古今中外,人物、家鄉、風景、花卉······無一不包。
在三毛茶館裡畫的《雨中周莊》
在酒店陽台畫的《杭州的綠》
被「圍觀」的周莊油彩寫生
孔雀臨關良人物小畫
油畫牡丹
可以說,畫畫對於孔雀來說,並不是興趣班的某項「任務」,而是深入骨子裡的那件 「特別好玩的事兒」。
孔雀寫生所畫《家鄉的漁港》
每次看到她作畫時的神情,總會被那份專注和熱愛打動。眼裡有光,心中有夢。
11歲說一輩子也許還有點早,但我相信一顆 關於美的種子,正在孔雀的心裡葳蕤蔓延,枝繁葉茂起來。
畫畫中的孔雀,會不自覺地很嚴肅
孔雀畫的法雲古村
以下文字,部分來自孔雀爸爸口述,編者整理。
1、
最難得,是天真
孔雀最早的塗鴉,記不起來了,但是記得她的第一幅水墨畫,是在兩歲。
2012年的夏天,一天,去郊區的濕地公園玩,回來的時候天氣特別熱。回家後,她說要畫畫,我給孔雀準備了毛筆,墨水和宣紙,還有一大盆清水。
就這樣,孔雀 一邊在宣紙上塗抹,一邊玩水,畫到最後,小手印都到了畫面上。
孔雀現在畫開心了,依然會這樣大笑
孔雀兩歲時的塗鴉
這開啟了孔雀的畫畫歷程,水墨特別適合發揮兩三歲孩子的想像力,並且好玩,宣紙的暈染效果 ,對孩子來說,是神奇的。
兩歲半多的時候,開始有獨立主題了。三歲畫桃花林,四歲開始水彩靜物寫生。
四歲半,我陪她去張家界、武夷山等地寫生,一邊遊玩,一邊畫畫。
五歲時候我去西藏回來,孔雀依據明信片畫了西藏的寺廟, 藍天直接用盤子潑彩而成。
有時候覺得,小朋友一定要多去大自然里走一走,他們在本質上有著天然的同質性。
自然、天真、生機、探索、愛冒險····
你看,嬌嫩的花瓣和小朋友的臉蛋一樣圓萌可愛,小動物的眼睛也和孩子的眼神一樣澄澈單純。
這段時期的繪畫,是自由的,天馬行空的,也充滿想像力。
畫的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 最自由、最真實、最孩子氣的表達。
就像齊白石,畫了半輩子工筆,卻在80多歲時,畫的像小孩子的信手塗鴉;
顧城12歲之前寫的詩,最有靈氣,也最得天機;
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曾看著一個小孩子寫的字說,「我寫的字,還不如一個小孩子」。
最難得,是天真。
齊白石畫的鳥:真有天然之趣
2、
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努力
在桂林陽朔,2019年的國慶節期間,孔雀9歲。
七天的旅行,除了到的一天和離開的一天, 連續五天,孔雀每天一幅油畫寫生。
記得那天,陽朔中午的氣溫一度高達37℃,未做好防曬準備的孔雀 ,被毒辣的太陽酷曬烤炙,第一天就被曬傷了,沒想到還是堅持了下來。
後來孔雀自己笑著回憶說: 那天曬的真像只狗啊。
9歲的女孩就這樣憑著感覺,用點彩的畫法,大膽的色彩,來表現孩童眼中的桂林山水。
也許正是從這第一幅風景寫生開始,孔雀就明白, 任何一幅寫生,都是需要完成的作品。
陽朔一共畫了五幅完整的寫生,前四幅都是在水邊,其中一幅畫到傍晚, 在驅蚊中完成,最後一幅是在酒店的天台。
彩色的山,白房子和水塘,都用曲線的筆觸表達。這次寫生被孔雀稱為 藝術軍訓,雖然辛苦,但也是快樂的,很有成就感。
在寫生過程中的交流,有些話讓我感動,對藝術的理解以及繪畫的表達,也常常帶給我啟發。
要把孩子當孩子,天真和自然任由其發揮,也不要把孩子當孩子,思考和表達有時超過成人。
期間,她告訴我一句話, 不要過於相信孩子的天賦。我反問,那相信什麼? 她回答說,勤奮。
家鄉漁港寫生
周莊水鄉寫生
日課不停,日日精進。10歲的孔雀開始臨摹大量的關良戲曲人物, 一年下來,畫了大約400幅。
林風眠和葉淺予的人物也是孔雀喜歡臨摹的。
從臨摹到創作, 孔雀還創作了生活中的人物,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還有花卉,生活中的器具。
把藝術融入點滴的日常。
媽媽在泡茶,孔雀在畫畫
孔雀最愛畫的花卉,聽著音樂畫很快樂
丙烯紅百合
赫德的二十四節氣畫,也是孔雀堅持的創作,已經持續了一年半,畫了三十六個節氣了。 有時候我們很晚才想起,但是孔雀不睡覺也會堅持畫完。
節氣:立夏
回顧孔雀繪畫過程,快樂伴著辛苦。
我有時想,就算一個成年人,在艱苦的環境中 堅持四到六個小時,手腦不停,也很不容易,更何況是一個小學生。
好多時候,我也說,要不別畫了,玩一天。孔雀大多數時候說,定好了不要改。
對於這一點,孔雀9歲時就說, 不能過於依賴天賦和感覺,但更重要的是努力付出。
【來自孔爸爸的朋友圈的一段話,每次看都很感動】
「周六一個半天,周日,周一,周二晚上寫完作業,每晚畫一小會。今晚完成。」從構圖開始,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我坐的遠遠的看著。我和她說,看你塗色這種感覺太享受了。她說要是一個城市的小朋友,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畫畫,讀書,而不是整天手機那該多好。我說你覺得這種畫畫的感覺怎樣?她說這種快樂無法表達。真是喜歡你這種沉浸其中的樣子。
3、
美育不是才藝表演
美是一種生活能力
民國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說的真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重視美育,拉著小朋友上各種培訓班。
可是我們畫一幅畫,寫一張字,談一首曲子,真的只是畢業典禮上的才藝表演,或者升學的特長籌碼嗎?
我想,更重要的,是獲得一種 審美情感的教育,一種好好生活的能力。
「它不是只是一項技能訓練,而是全面的教養,是審美、思考、表達、想像力的全面提升,是在生活中慢慢養成。」
家裡有很多畫集,孔雀出生之後,我會隨著她的身高調整放置的我高度。
在她很小的時候,把畫集都放在書架的底層,到現在調整到第三層了。
到七歲的時候,我和孔雀聊天,她跟我說很多畫家的名字,我說你怎麼知道, 她說書架上美術書里的。
5歲的時候,有一次在海南,碰巧下雨,她說要做一首詩,要把一個跟泥湯有關的畫家放到詩里。
我說是誰,她說吳冠中,原來我和她講過吳冠中在泥地里畫畫的時候,一輛大車經過,吳冠中用衣服護著畫,自己成了一個泥漿人。
9歲去看畢卡索展,展覽有畫家9歲的作品,這激發了孔雀, 她說,我也9歲,我也可以。
全心投入看展,並隨時記錄的孔雀
孔雀速寫 l 臨馬蒂斯
我自己也是學畫畫的,但我極少干涉孔雀的畫畫,充其量給她提供一個氛圍,以及寫生時的陪畫員角色。
過多、過早的技術性的干預,反而會讓她失去最寶貝的那部分: 童心和天真。
孔雀有時會問我應該如何畫,我更多的說你看呢?她會說,我覺得是這樣,我幾乎都是支持的,偶然有爭論 ,大多時候,孔雀是對的。
作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童年,還是長大以後都是快樂的。
我知道畫畫是辛苦的,所有藝術的創作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很多努力,但畫畫是快樂的。
希望孔雀在未來的繪畫道路上,始終是快樂的。也希望她的繪畫,表達的是美,這種美,能夠帶給觀者愉悅和快樂。
寫在最後:
我想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孔雀。不管是畫畫、寫字、彈琴、踢球,甚至只是懂得欣賞一朵花的美。
美育不是為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才華橫溢,它是藉由日日的修習, 讓我們的身心進入一種溫和、平靜又美的狀態里。
美也不是用來炫耀的凡爾賽,而是不管我們未來遇到怎樣的兵荒馬亂,美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角度。
開心時,我們用美去潤色它,讓它變得更有餘味;悲傷時, 我們用美去關照它,眼裡含淚卻不覺孤獨。
— END —
最後介紹下我們的同名視頻號,
每天分享傳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把一輩子獻給手藝,
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大家好,
我是匠心之城的主編匠匠,
現在我開始拍短視頻啦!
這是我的個人視頻號「國風小嫻」,
希望大家關注我。
遇見理想的中式慢生活,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只生歡喜不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