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常常把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的課堂稱為「動車組課堂」。在高效課堂之下,將學習小組運用到班級管理,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班級的高效管理。
1
學習小組管理的原則
理想的管理是全體參與,並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 」新教學「觀摩課上,線上線下交互學習,小組討論
2
利用小組機制實施班級管理
常規管理
(1)行政組織:行政管理隊伍建設,常務班委、值日班委,任務包辦培養責任心。讓行政組長管理學生的常規工作,同時建立達成共識的班級「公約」。
每個小組設正副兩個小組長,每個學科設學科組長。正組長負責學習,副組長負責常務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班級量化管理,增強學生的守紀意識,增強班幹部的管理責任,樹立起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各班制定和高效課堂相配套的學生管理規定(班規)。
每個同學的基礎分都為100分,然後根據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細則進行考核減分。每個學生的量化扣分記入本人量化考核檔案,同時也記入其所在的學習團隊的量化考核。
凡個人因違紀被學校量化扣分者,將按其扣分的5倍記入個人班級量化考核扣分,同時也記入其所在學習團隊的量化考核。
學習管理
學習管理:組員為各科學科組長,教師組織,每周召開一次,反饋課堂上下的學生問題及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問題。
教師要做好評價,每節課結束學科班長從參與積極度和小組展示度評價最佳個人、最佳小組。教師從討論展示環節評價最佳小組。班主任要對值日班長、值日班委進行培訓,有效管理。
- 新教學觀摩課上,學生正分組討論完成學習活動。
3
學習小組管理注意事項
- 正確學習處理學習小組組內與組間的關係
(1)組內關係
組長與組員的關係直接影響著小組的建設。一個班級的向心力強,這個班級的班風就正,學風就濃,同樣,一個小組的凝聚力強,這個小組的組風就好,由此,處理好組長與組員的關係尤為重要。
組長要了解各組員的基本情況,深入了解每個組員的性格、興趣等,同時小組長在管理過程中又要有自己的做法,制定相應的組規,對違反組規的同學做相應的處罰;
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組就是「小家」,所有組內成員都應該為這個「家」不斷努力,互幫互助,攜手共進;
在安排座位時,儘可能讓兩人自願結成「對子」,這樣利於合作。對待個別學生不思進取要採用評價機制,比如用個人積分制等。在評價過程中,為了幫助後進生樹立自信,讓昨天的他和今天的他作比較,小到每次詞語默寫、學案完成情況,大到每次測試等。只要有進步,就給他鼓勵,讓其看到學習的希望,從而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小組評比中。
如果出現組員不服組長或者組長想把個別組員「踢」出本組時,我們將先了解具體的情況,採取互相溝通的方式查找出原因,同時分別對組員和組長進行溝通,對組員進行教導,讓他們充分認識小組團結和小組榮譽的重要性。同時對小組長的工作進行分析,讓組長真正樹立為小組服務的意識以及了解小組長在小組集體榮譽中的重要性。如果經過協調仍然不能解決,將採取雙向選擇的辦法,由組員選擇組長,選擇自己願意加入的小組;同樣,組長也有選擇、接受組員的權利。這樣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更加和諧。
(2)組間關係
通過建立健全小組競爭機制以及舉辦組為單位評優活動,營造小組間濃厚的競爭意識氛圍;同時通過班級活動,來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感受班級的和諧。這樣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組間關係。
- 正確處理優生和帶生的關係
4
學習小組評價的注意事項
課堂即時性、激勵性評價
每節課教師對每個學習小組驚醒評價,從導學案預習、黑板板書、展示質量、對抗質疑等方面及時給予過程性評價。
評價小組與評價個人相結合
第一種:標準分數
(1)導學案完成:班主任、課任教師抽查導學案完成情況(扣分制),扣分記入本人量化考核檔案,同時也記入其所在學習團隊的的量化考核。
(2)課前板書:根據板書質量及完成情況分為2、1分。
(3)課堂展示:根據展示內容難易及精彩程度分為2、1分。
(4)對抗質疑:產生對抗質疑一次記2分。
第二種:分類分數
為了使全體學生都儘可能多地合作交流,達到人人參與學習的目的,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每小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學生單倍記分,得分後3名的學生雙倍記分後,記入小組每天量化評分。
第三種:鼓勵分數
在展示、質疑等環節表現特別優秀,或者產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師和同學一致認可的,一次加5分。
記錄方法
各小組輪流記錄,每小組有兩個人負責,一人負責常規量化記錄,一人負責高效學習量化記錄,每天將記錄結果交班級副班長,副班長每周匯總一次並報班主任。
利用結果(參考評價表格模板)
(1)每周、每月分別統計匯總,因分數既統計到個人,又加到團隊,由此可評選班級每周和每月個人「展示明星」(表二)、「質疑明星」 (表二)、「高效學習明星」 (表二),在學習小組中評選「最佳學習小組」(表三)、「優秀團隊」(表四、表五)等。
依據每周、每月的展示、質疑統計結果產生「展示明星」、「質疑明星」、「高效學習明星」;按照各小組的高效學習總得分產生「最佳學習小組」;以各小組常規量化考核得分和高效學習總得分之和產生「優秀團隊」。
(2)每周各班將依據各學習團隊的常規量化考核得分,對各學習團隊進行評比,對前兩名進行表揚,並給予量化加分。對後兩名給予黃牌警告,並由組長代表本組在班內做出300字說明。
(3)教室內設光榮欄,將每小組周優秀個人加一顆星,優勝小組加一顆星。並將周優秀小組成員照片展示一周。
(4)作為評比「三好學生」等各類先進的依據。期中、期末每次模塊考試後,結合每月統計結果,對學生個體、行政小組和學科小組進行激勵評價獎勵。
- 以學習為中心、核心素養為本的」新教學「觀摩課
5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學生的主體是前提
教師的主導是對學生主體的主導,是在學生主體基礎上的主導。在課堂中,二者缺一不可,學生給了課堂精彩,老師給了學生提高,師生互補,師生共贏才是課堂真正的成功。在小組學習中教師應當發揮指導作用,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在開展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做好學情調查並及時做好指導工作。
學生分成小組交流後,老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聽一聽學生交流的內容,看看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足,把它記錄在課堂記錄活頁上,到小結課堂問題時指出來,讓學生去糾正不足。老師在做學情調查時,發現學生的亮點,也要記錄在課堂記錄活頁上,到以後上課時,讓學生繼續發揚。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老師要及時作好指導。
教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把解題的思路給學生講明,讓學生按解題思路去尋找答案。如果在組內還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組長就要把這個問題展示在主展板上,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交流後解決掉。
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先把導學案的問題進行交流。組長組織組員分成A、B兩個小組,讓每個組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討論出問題的最佳答案。交流的過程是學生思想發生碰撞的過程,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意見分歧時,應該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得出大家共同認可的答案。
經過思想的碰撞,學生對問題就理解得更加透徹了。組長還應該關注組內的學困生,讓學習對子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問題,實現共同進步。
(2)教師在小組合作中還要承擔起課後反思的觀察任務。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單獨談話等方式,反思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具體指導,促使每個小組甚至每個學生都進行反思,使之慢慢形成小組合作學習良性循環。
在高效課堂環境下,教師應該是一個學習者、思想者、實踐者、引導者、創新者。
教師要有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的民主氛圍
教師要關注、善待每一位孩子,並且學會抓住孩子們的閃光點進行賞識。讓孩子們在民主、平等、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係中收穫知識,嘗試成功,幸福成長。
教師要有互助合作,取長補短的進步要求
例如,推出教師的公開課(分別是優秀老師的示範課,普通老師的研究課,較弱老師的幫扶課)。每位老師的聽課記錄都要從課堂操作、優點、不足、建議、借鑑、反思六方面進行書寫。通過聽課觀摩讓每位老師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上課技能。
教師要有善於反思,促優正劣的改革勇氣
「反思三年成名師」。教師要形成的反思習慣,每上完一節課,都要寫出課後反思。將自己在教學、管理上的收穫、不足進行反思,對下一步的打算提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