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這個詞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但它到底是是個什麼東西,大多數人都說不出來。濕氣其實是中醫上的一種說法,是指體內的水濕不能完全排除,堆積在體內,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的不適,這些不適具體有什麼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便粘稠
身體有濕氣,第一個表現就是大便黏稠。正常情況下,大便應該是金黃色的,像是圓柱體,能很通暢地從體內排出。身體有濕氣,大便會變得黏稠,不能成型,如廁時,淋漓不盡,沖水的時候,則需要好多次才能沖乾淨。
另外,如廁完畢,擦拭時,濕氣重的人,需要擦很多次,用很多紙。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大便的形狀和如廁狀態,就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濕氣了。
起床時感覺身體沉悶
身體有濕氣,起床時會感覺頭很沉悶,仿佛還在睡夢之中,而且身體里的骨關節則有酸疼、腫脹的感覺,不想起床,這是中醫裡面講的「濕重如裹「,就是身體仿佛包裹被雨水淋濕的衣服裡面,很不舒服。
肥胖
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就會影響到脾胃器官,從而導致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體內的脂肪消耗速度也會變慢,人就會變胖,而且是虛胖。長此以往,體內的濕氣會越變越重,人也會越來越胖,有時候還可能會影響到腎臟,造成體內水、電解質失衡,出現水腫的情況。
舌苔很厚、發黃
舌頭能反應出心、脾胃的情況,如果身體比較健康,舌頭看起來紅潤,舌苔薄,如果身體不健康,舌苔就會很厚,而且發白,呈現出不健康的狀態。因此,早上起來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從而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刷牙有噁心感
如果早上刷牙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噁心、嘔吐的情況,而且嗓子裡面總感覺有什麼東西,也說明你體內可能有濕氣。
濕氣對人體健康影響是很大的,但很多人看到「濕」字,會下意識認為夏天天氣熱,乾燥,是不是不會出現濕氣,答案是否定的。在夏天吃以下這幾種食物,都會導致體內的濕氣越來越重。
寒涼的食物
西瓜、甜瓜、冰淇淋這些食物,是夏天不可缺少的東西,但也不能多吃,這些食物都有駐濕的作用,吃得多了,就會讓濕氣變得比之前更嚴重,而且寒涼的食物,也會影響脾胃的健康。因此,即使在夏天,吃寒涼的食物也不要放肆,尤其是小朋友。
油膩的食物
中醫認為,油膩的東西吃多了,尤其是肉類,會導致體內陰盛陽衰,濕氣入體,因此要多吃五穀雜糧,少吃肉。而夏天是燒烤盛行的季節,下班之後,很多人都會和朋友、同事去擼個串。這樣不注意飲食,胡亂地吃東西,不知不覺濕氣就會變重,千萬要注意。
啤酒
燒烤和啤酒是絕配,但啤酒本身也是駐濕的東西,喝多了,會導致濕氣越來越嚴重。而且啤酒喝多了,不僅傷胃還傷肝,肝臟是給身體排毒的地方,肝臟一旦受到了傷害,體內的正常運轉就會受到影響,也會導致濕氣加重,影響人的健康。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才可以擺脫濕氣呢?一是要遠離潮濕的環境,讓皮膚保持乾爽的狀態;二是要多鍛鍊,增強體質,以及血液循環的速度,把體內的濕氣排出來;三是戒煙戒酒,少吃主食的食物;四是多吃一些健脾胃利尿的食物,例如冬瓜等;五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內分泌失調,加重體內濕氣。
以上就是關於濕氣的知識,濕氣對身體的影響雖然一開始不嚴重,但時間久了,是非常嚴重的,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努力祛除體內的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