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夸是學霸我夸是學渣,其中的差別早知道早改,娃一樣優秀

2023-03-20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別人夸是學霸我夸是學渣,其中的差別早知道早改,娃一樣優秀

大家好,我是豆媽,多年不聯繫的朋友求助豆媽,才有了豆媽的這個系列育兒文。想要了解更多這位媽媽的經歷,可以移步

經過朋友的同意,豆媽稱她為陪讀媽媽。之所以叫陪讀媽媽,是因為這位媽媽的確是一位愛學習的好媽媽,也是非常努力的陪伴孩子一路成長。只是孩子進入了五年級,也開始進入了青春期,很多之前忽略的育兒細節,現在都開始擴散成大問題,暴露出來,讓媽媽束手無策了。

豆媽和陪讀媽媽有過很多次的溝通,發現陪讀媽媽雖然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有努力去學習各種育兒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細節掌握還是有問題,這也導致了,她都是照書養的娃,娃卻沒按書上講的成長。

問題雖然很複雜,涉及育兒的方方面面,但是豆媽會帶大家一起梳理討論。

努力夸孩子的媽媽

陪讀媽媽說,孩子現在五年級,學習成績從四年級開始下滑,現在五年級了成績已經慘不忍睹,但是孩子看上去一點壓力都沒有。

成績第一次下滑的時候,她告訴自己不能因為一次成績波動就否定孩子,她對孩子說了很多鼓勵的話,告訴孩子別灰心,這次沒考好,只要努力下次爭取考好。

孩子也有認真學,只是下一次考試成績依然不理想,後來孩子對成績的下滑越來越漠視,現在只有媽媽著急,孩子一點都不急了。

陪讀媽媽無奈地說,我兒子從小我都注意溝通方式,經常都鼓勵他,誇獎他,就算學習成績不好了,我也沒太責怪他,還是以鼓勵為主的。

可是,為什麼我的鼓勵和誇獎都沒用呢?孩子變得根本不能說,即使他做的不好,也不能說,越來越敏感。

豆媽想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不簡單。

為什麼夸出了學渣?

孩子沒有考好成績,媽媽保持理性不隨意指責孩子是對的,但是像陪讀媽媽這樣的處理方法也有問題,本來是一個小問題,但後來積累成了大問題。

首先是,媽媽對孩子的鼓勵時機問題。這位媽媽沒有和孩子做任何的溝通,直接就給了別灰心這樣的鼓勵,所以起到了反作用。

什麼反作用?

那就是讓孩子沒有充分地體驗挫折感,孩子沒考好成績,心情低落是正常的,如果媽媽和孩子先溝通這次考試成績不好的原因,再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到相應的回應。

孩子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應對,才能是正向的,如果媽媽和孩子一起把試卷錯題認真分析一遍,就是 用行動告訴孩子,面對挫折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進入小學四年級後,無論課程內容還是知識深度都是一次質的飛躍,需要孩子的聽課理解能力和做題學習力相應的提高。

所以,孩子出現成績下滑是正常的,但是家長的引導比成績下滑更為重要。

媽媽的鼓勵和誇獎選擇的時機不對,是按照自己對待成績不好的體驗來猜測孩子的感受,然後直接給了不落地的鼓勵話術,這就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這次沒考好,還有下次考試,可是下次考試也沒考好,還有下下次。

等到多次考試成績都在下滑沒有提升的時候,孩子的挫敗感已經很強的,對於媽媽的鼓勵也再相信,對成績下滑這件事情也覺得自己無法再改變了。

這就出現了孩子對學習成績的漠不關心,媽媽著急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局面。

夸的重點錯了

這位媽媽除了夸孩子的時機不對,應對考試成績差的方法不對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她對孩子的誇獎內容有問題。

豆媽問陪讀媽媽,你平時都夸孩子什麼?

陪讀媽媽有點迷惑,說就是夸人的那些話,夸人當然就是說孩子好唄。

豆媽讓陪讀媽媽再說具體一點,這位媽媽說,兒子你真棒,兒子你太好了,兒子你做得對。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媽媽誇獎兒子的語言是比較簡單的。簡單意味著不能具體描述,也就是說,媽媽夸孩子的重點都太模糊了,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忽略的問題。

這樣的誇獎,對於小孩子來說,他並不能理解媽媽在夸自己具體的東西,但是從媽媽的表情和態度上,他知道是在夸自己。

所以說,當我們在夸孩子的時候,越小的孩子越要用具體的描述去做誇獎。比如,他學會了穿鞋,就要把夸的內容重點在學會了穿鞋這件事情。下一次穿鞋快,就可以把誇獎內容重點放在穿鞋速度快這件事情。

同樣,對於這位媽媽,孩子成績不好鼓勵孩子的時候,也要把鼓勵的重點放在提醒孩子之後學習上要注意改正的地方,而不是簡單的說努力兩個字。

只有讓孩子聽明白自己做的具體哪一方面好,才能體現誇讚孩子的力量,促使他的行為疊加正向發展。

肯定孩子更為重要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誇讚孩子的時候,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要放在平時對孩子的肯定上面,而不是簡單的誇讚。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你明明在夸孩子,但是孩子根本不領情,反而會更生氣了。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誇讚之所以讓對方愉悅,是因為誇讚的內容,對於本人是認可的。如果他不認可,你就是說再多的話鼓勵和誇讚他,也會讓他不舒服的,無法起到誇讚應有的作用。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於低個子的人來說,你要誇他個子高,他肯定會認為你是在諷刺他,現實中也不會有人這樣去誇讚。所以,同樣的道理,在誇讚孩子之前,要了解清楚孩子是否認同自己,不能盲目誇讚。

這裡也涉及另一個深層的問題,我們認為多誇讚孩子,孩子就能認同自己,其實不是的。這當中,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培養自身的能力,只有當能力達到或者快達到的時候,我們再給予誇讚,孩子才能獲得滿足感,才會有愉悅感。

所以說,就小小的一個誇讚的舉動背後,是我們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能力,只有把引導和培養這件事情做到落地,讓孩子真正地生出能力,誇讚才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豆媽告訴陪讀媽媽,現在要做的就是從誇讚這個小事情上做出改變,包括對孩子成績下滑的態度,只要做出改變,一切都不晚。

你覺得陪讀媽媽的做法還有哪些問題呢?或者你對孩子的那些行為苦惱呢?可以留言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5d146e09264ef74331cde3bf36b9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