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永遠不能被忽視,她就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她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她用高超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為唐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她在臨終前留下的10字遺言,更是讓武家免遭了滅門之災,那麼,這10個字是什麼呢?為何能讓武家免遭滅門之災呢?
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卻又波瀾壯闊。她的父親,武士彠,曾是一名商人,資助唐國公李淵起兵,有著不小的功勞。因此,當李淵建立唐朝後,武士彠被封為開國功臣。而武則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顯赫的家庭。
她的誕生似乎就註定了不平凡,她出生連續哭了七天七夜,怎麼都止不住。武士彠感到非常擔憂和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於是,他決定請來著名的道士袁天罡,為他的女兒看相問卦。
袁天罡在仔細查看了武則天的面相後,神秘地在她耳邊說了一句話:「文臣武將已歸位,請君莫擔心。」令人驚奇的是,他的話音剛落,武則天就立刻安靜了下來。
過了一年,袁天罡再次來到武士彠的家。這次他看到武則天的面相後,大驚失色地對武士彠說:「你的女兒有帝王之相!」
聽到這個預言,武家人都感到非常驚訝,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相信袁天罡的話。在那個時代,女性執掌權力的觀念是相當新穎和革命性的,所以,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預測。
在14歲那年,武則天因其出眾的美貌,被唐太宗召入宮中,開始了她非凡的一生。剛進宮時,她深受李世民的喜愛。但隨著袁天罡預言「李唐必被武氏代替」的傳出,武則天的宮廷生活也發生了轉變。
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曾短暫出家為尼,但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她與太子李治的情緣重續。李治登基後,她不僅從太妃變成了皇后,更是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
隨後,李治駕崩,李顯繼位。李顯雖為皇帝,但實權卻在武則天手中。武則天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她甚至廢黜了李顯,扶持李旦上位,但仍舊是她在幕後操縱朝政。
到了690年,武則天終於摘下了所有偽裝,將皇位從李旦手中奪過,建立了武周。她改革政治文化,選拔賢能,實行免役法,減輕百姓負擔,推動農業生產,改革科舉,使唐朝迎來了一段繁榮時期。
然而,武則天的篡位過程中,對李唐皇室的打擊是極為嚴重的。她對李家的誅殺,幾乎到了趕盡殺絕的地步,使得李家後人對她恨之入骨。
到了晚年,武則天的健康每況愈下,她不得不開始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她知道李家對她充滿怨恨,她的子孫在李家眼中也未必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她開始考慮是否將皇位傳給自己家族的人。
有一天,她召見狄仁傑,詢問他的意見。武則天心中傾向於讓侄子武三思繼位,但傳統宗族制度要求她應該將皇位傳給兒子李顯。面對這一難題,她向狄仁傑徵求意見。
經過深思熟慮,狄仁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指出,作為母親,武則天對兒子的親情應該遠勝於對侄子的。如果李顯能成為太子,武則天在去世後,仍能得到子孫的敬仰和祭祀;而如果傳位給侄子,那麼她在家族宗廟中的地位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狄仁傑的話,讓武則天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她決定讓李顯回宮,立他為太子,繼續維護李家的血脈延續。
狄仁傑的一番話,讓武則天幡然醒悟。最終,她決定將皇位傳回李家,避免了武家可能面臨的滅門之災。
705年,病重的武則天在臨終前召見了太子李顯,她對他說出了那10個字: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這十個字,既是她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她為了武家考慮的深遠布局。
因為這十個字,武則天與李治得以合葬,享受著萬世的祭拜,同時也保護了武家免遭報復。武則天的這個決定,再次顯示了她的政治智慧和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