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大地——開滿「笑臉」的地方

2022-02-27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俄烏大地——開滿「笑臉」的地方

俄烏大地——開滿「笑臉」的地方

1888年,高更給梵谷帶來了一種黃色麻質的畫布以及一種新的黃色顏料。梵谷如獲至寶,用這些材料畫出了很多幅向日葵。在給弟弟寫的信中,梵谷曾這樣說:

向日葵是屬於我的花,

向日葵向著太陽,

太陽象徵著愛情。

他一改自己陰鬱的畫風,留下了這一組金色的傳世之作。

在19世紀紛繁複雜的歐洲,向日葵能給予人力量和希望,正如梵谷筆下的樣子。全世界的小朋友們最早會畫的花朵往往也是向日葵,它們還會被畫上笑臉,仿佛對著太陽盡情開心。

兒童繪製的花朵

你知道,世界上這種笑臉綻放最多的國家是哪裡嗎?

前兩位——俄羅斯和烏克蘭。

01 一朵小野菊

向日葵起源於美洲,至今,美洲仍保有數十個向日葵屬的物種。約5000年前,今天美國範圍內的早期人類開始了馴化向日葵的工作。最早的野生向日葵頭狀花序遠小於現在,瘦果(葵花籽)也小得多,看起來不像好吃的樣子。

北美的林地向日葵( Helianthus divaricatus ),可以藉以想像五千年前向日葵的樣子。

和大多數美洲農作物從南到北傳播不同,向日葵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初步馴化完成後,反而南下到了墨西哥和南美,成為了早期難得的油料作物。沒有向日葵,恐怕瑪雅人的玉米和南瓜都沒有那麼香甜。

02 我不認識葵

當然,向日葵和玉米南瓜一樣,也是隨著地理大發現傳到歐洲的。1510年,向日葵到達西班牙,不過還不是作為農作物,只是用作觀賞,可見彼時的向日葵仍然比今天瘦小得多,這點即使從梵谷的畫上都能看出來。

向日葵在英文世界裡就叫sunflower——太陽花。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它隨著太陽的運動而旋轉,只是因為它的花盤長得像太陽。

萬曆年間,向日葵來到中國,最早叫做「向日菊」,後來《群芳譜》中因其高大而叫「丈菊」。

向日葵不能墮胎,放心吧

圖片來源:老信的書

接下來就有意思了。不知道西方的古人為啥覺得太陽周圍有一圈光芒,大概是晃眼晃的,反正咱們的先民並不敢直視太陽。在我們的古畫里,太陽永遠是一個紅色的球,跟鹹鴨蛋黃似的。所以,咱們並不覺得這玩意有多像太陽。

不過,東西方起名字的手段別無二致。中國人覺得這種花一人來高,大葉飄搖,氣質上倒有點像我們的上古神菜——葵菜,也就是今天的冬葵,或叫冬寒菜。

中國上古五菜之一——葵

於是,在遙遠的東方,向日葵乾脆叫起了向日葵,就像一個廣東人叫翠花,或者一個東北人叫細球一樣莫名其妙。

氣質略弱的葵家小弟——秋葵

攝影:老信

哦,時間線亂了,那時向日葵還沒到中國,那是1697年。

03 活人不能讓油憋死

彼得大帝是個妙人,和同時代的康熙、乾隆一樣,喜歡私訪。這一年,他隱藏了自己的身份,隨著俄國的代表團到西歐去考察。在荷蘭,沙皇見到了向日葵,兩眼放光。荷蘭緯度這麼高,這玩意都活得好好的,要是弄到咱們俄國去,說不定能大有作為啊!

彼得大帝怹老人家

真不怪沙皇沒見過葵花籽——這種後來被我國東北人民叫作「毛磕兒」的「老毛子最愛磕的北方特產」。

要知道,苦寒之國那時都缺油料作物,俄國每年從地中海高價進口橄欖油,費老勁了。

電影《幸福的生活》中,人們直接將瓜子從向日葵上擰下來嗑。

可能你要問了,同樣寒冷的白山黑水那時也沒有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呢,也沒見從地中海倒騰食用油啊?

嗨,用不著啊,咱用動物油嘛!白肉血腸殺豬菜,脂渣都剩不下啊。

動物脂肪一直是我國不可或缺的營養和調味佳品

可能你又問了,那俄國人就不能跟咱學學嗎?問得好!

不能。

俄國人信仰東正教,這個從東羅馬帝國傳來的基督教古老教派,有嚴格的教徒守則。每年大大小小的齋戒日加一起大概有180天之多,這些日子裡,不僅不能吃肉,也不能吃動物油,就連動物奶油都不行。有的特殊齋戒日甚至連橄欖油都不許吃。反正給你個清單,凡是單子上的油,一律禁止。

俄羅斯洋蔥頭式的東正教教堂比比皆是

攝影:老信

教徒是虔誠,可教徒也需要六大營養素啊,何況那天寒地凍的地方。

所以,向日葵被沙皇引進後,立刻風靡——向日葵不在單子上吧,歐洲的老神仙們哪知道這種洋玩意。於是乎,齋戒還齋戒,炸油餅還炸油餅,兩全其美,並行不悖。

04 第二故鄉

誰成想,向日葵一到俄國,尤其是如今烏克蘭的這片黑土地上,長勢喜人。別看那地兒冬天凍死狗,夏天可挺暖和。向日葵的生長周期短,三四個月就夠了,一點不耽誤。

那時曾在東歐風靡的甜點Halva,就是用葵花籽油做成的。

在農民和農學家的努力下,戰鬥款向日葵越來越瘋狂。有一個叫做「俄羅斯猛獁」的品種,株高超過3米,花盤直徑30公分以上。俄國一下從油料進口大國變成了出口大國。

現代農用向日葵已經非常碩大

一家超市貨架上的葵花籽油

圖片來源:shutter

俄國不僅出口油,還出口向日葵,甚至還出口到了人家的老家北美。

北美人一下懵了,這是啥玩意?向日葵?跟我們玩借魂還屍呢這是啊?

隨著一頓全球種質資源大亂斗,美洲又選育出了更大的品種,比如「摩天大樓」等,但這些高大型、能生養的向日葵大多都帶有當年俄國選手的基因。

另一方面,最早到達歐洲的觀賞性向日葵被專門選育出矮個、彩色的品種,如今也是重要的觀賞植物了,我們改日再著重說它們。

觀賞性向日葵五花八門

05 國 · 花

向日葵不僅解決了俄國人吃油的問題,還獲得了大量的出口創匯。時至今日,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產量,俄羅斯、烏克蘭穩居前兩名,遠遠領先於包括它原籍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尤其是烏克蘭,擁有著大片肥沃的黑土地,種什麼都香甜,它的櫻桃、葡萄都是享譽全球的農產品,但它們加在一起也不如向日葵。據蘇聯1956年的統計,當時的烏克蘭共和國種植了全蘇四分之一的向日葵。要知道,烏克蘭只有60萬平方公里,而蘇聯有2000多萬。

2019年全球向日葵種植面積

俄烏兩國人民有多愛向日葵呢?

這麼說吧,全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以向日葵為國花,這其中還包括蘇聯。秘魯好歹是向日葵老家那片兒的,可以理解。只有俄羅斯和烏克蘭,深愛著這種傳入僅有三百年,幾乎可以稱為「入侵植物」的遠客。

我想,除了經濟利益,俄烏人民更喜歡向日葵昂揚的精神和微笑的面龐吧,對於那個率真無邪的戰鬥民族來說,置身於向日葵的海洋中,既有脂香四溢飄來的力量,又有萬頃金黃送來的浪漫。

畢竟力量和浪漫,正是他們的過去,也將是他們的未來。

希望在這片並不算遙遠的土地上,生靈無恙,笑臉依然。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阿什麼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fb8630bd163b2d39cff9699dc3d6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