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南京的小高已經50多歲了,但是她每天都不上班,住在父母的家裡面,而且長期靠父母的補貼來進行高消費的生活,也就是啃老,還啃得理直氣壯,啃老還啃出奢侈的生活。
而父母已經連麥,看到女兒,不僅不去上班,還天天理所當然的住在家裡面,吃家裡面的,拿父母的養老金去揮霍,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於是就到法院去起訴,要求女兒搬出家裡面而法院也支持,要求小高30日內搬出房屋。
這讓我想起一個國外的朋友說的,在國外孩子超過18歲之後,父母就有權要求孩子自己出去外面獨立生活,即使孩子還在上大學,如果需要錢的話,也是要跟父母借的,到自己有償還能力的時候要還錢給父母。
而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在上大學的時候,父母只給他交學費,生活費全部是靠他勤工儉學去賺來的,而畢業之後他也非常努力,現在已經有兩家自己的公司。
而他自己也提到:正是因為上大學那一段自己打工賺學費的經歷,讓他有了經商的思維和頭腦。
而我們發現那些啃老的孩子,常常都是父母過於溺愛,導致孩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長大之後碰到一點點挫折更是不願意上班,乾脆直接在家裡面啃老。
第1件: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是第1個叛逆期,到了青春期是第2個叛逆期,這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甦醒,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做自己的主人。
這時候父母卻不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而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學習、生活或者是做事,這很容易導致孩子變得懦弱,自己沒有主見。
長大後工作也很難出彩,這時候孩子沒有工作的能力就乾脆回家啃老。
第2件:執著於讓孩子聽話
在中國總是推崇孩子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要聽媽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其實,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缺乏創造力的,而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反而是比較淘氣的,淘氣背後就有旺盛的創造力,更加敢闖敢拼,不怕失敗。
孩子過於聽話,在小的時候就一言一行都要聽父母的,慢慢的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父母沒有辦法幫助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像失去拐杖的殘疾人走不穩,當他在工作中沒有做得好,沒有成就的時候,他就會轉而乾脆回家啃老。
第3件:父母自己都是一個啃老族
比如孩子在小的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且每個月要買的東西,或者上學花的錢也都是爺爺奶奶給的,老人家在養孩子的時候還會比較寵溺,就會讓孩子被溺愛。
孩子慢慢的長大了,因為小時候是被溺愛長大的,不能吃苦,也沒有太強的工作能力,而且他覺得我要生孩子的話,也是我爸爸媽媽幫養的,他就覺得非常理所當然,這樣不僅僅自己啃老,可能會帶著全家一起去啃老。
第4件:溺愛孩子
我們說的慣子如殺子,如果過於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照顧我是理所當然的,到了孩子十幾歲連飯都不會煮,到了孩子20多歲,還是理所當然的覺得我父母要管我,出去工作受到挫折之後乾脆就不出去工作了,在家啃老。
話題:你身邊的啃老族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