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攻擊」是原 蘇聯海軍 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 美蘇爭霸 時期,研究使用 反艦飛彈 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時制訂的一種戰術——即利用 水面艦艇 、潛艇和 作戰飛機 等攜載反艦飛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飛彈,使敵航母編隊的 海上防空系統 的反飛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飛彈 突防機率 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在當今,由於各種海基和陸基的防空反導武器系統的興起,傳統的飛彈攻擊戰術威脅遭受極大的削弱,各國軍方紛紛發展和興起用強調短時間火力密度的新興武器平台和指揮系統。「飽和攻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全軍種常規戰術,用大量的飛彈襲擊目標。這種戰術寄予給飛彈的應用發揮到非常大的作用。
通常的解釋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利用絕對的火力優勢,高密度,不間斷的,發射數倍於敵方防空系統處理通道數量的飛彈和其他制導投放武器,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攻擊,以壓迫敵方防空系統多目標處理能力,進而使敵方在有限的對空防禦火力通道「撐不下」,防禦體系難以支撐,達成突破敵方防空火力網,命中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戰略戰術目的。
以數量的優勢來彌補質量的劣勢,或利用數量的優勢形成絕對的火力密度,用絕對的優勢火力打擊對方。即天網恢恢,終有一漏,讓對方防禦體系難以支撐為止!
利用「飽和攻擊」戰術可以使原本相對落後的 武器系統 ,作戰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由於使用「飽和攻擊」戰術,需要足夠的火力投放平台、充足的武器備彈基數,更為重要的是具備一套多武器系統之間的協作指揮機制和系統,甚至包括多軍種協調 指揮能力 ,因此,無論該戰術的 經濟性 還是技術性,都是一般國家軍隊無法具備的,世界上只有少數 軍事經濟 強國具備多次的實際「飽和攻擊」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ed5a2d484fdfda97c5bef15e69b0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