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生活太苦、太累,就讀讀許倬雲這10句話

2023-10-20     筆記俠

原標題:如果你覺得生活太苦、太累,就讀讀許倬雲這10句話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帆書 原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781 篇深度好文:2724字 | 7 分鐘閱讀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帆書 原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781 篇深度好文:2724字 | 7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經常聽不少人抱怨:

時代變化太快了,稍不留意就會落伍;累死累活,收入又少,車貸房貸壓力山大;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動,白天焦慮,晚上失眠......

但最近刷到了歷史學家許倬雲的很多視頻,讓我從中獲得了不少啟發。

他不像大多數人那麼幸運,生下來就有一個健全的身體。

他生而殘疾,不良於行,13歲後才能勉強行走。

就是這樣一位天生殘疾、命運多舛的人,沒有機會讀小學初中,硬是靠著後天的努力,以插班生身份直接入讀高中,考入台灣大學。

1957年,在胡適的幫助下,他獲得獎學金赴芝加哥大學,並在32歲獲得博士學位,同時做了五次身體矯正手術。

憑著獨特的「大歷史」視角和深刻的洞察,以及對這個世界休戚與共的關懷,數十年來,他的著作在學界和公共領域廣受好評,被譽為當今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

近年來,他與許知遠、俞敏洪、項飈、劉擎、張維迎、余世存、許宏、陳東升、李善友等各界人士頻頻對話。

垂暮之年,成為這個變化不安的時代,安頓人心的「錨點」。

年輕人親切地稱他為「精神導師」「寶藏爺爺」,但他卻對世人直言,「我不要做傳奇,不要做聖人,我要做個人。」

這位歷史學大師,用自己一生的寫作和行動,治癒了無數人。

面對困頓中的人們,他說:「往裡走,安頓自己。」

如果你此刻正面對苦難,面對迷茫,不妨先看看他這10句話,一定能給你力量和勇氣。

一、海洋上的風濤浪潮猶如人生,

一切變化均有徵兆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無煙不起火。

很多事在發生前早有徵兆,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些。

房子不是一天塌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

今天的失敗,可能跟昨天的偷懶有關;現在的窘迫,可能跟過去的揮霍有關。

只是我們身在彼時,沒有發現。

凡事皆有因果,事發必有徵兆。

許老的父親是海軍出身,見慣了海上的風起潮湧、瞬息萬變,所以他從小就從父親那明白一個道理:

世間事,沒有幾件是「突然」發生的。所謂的突然,都有一個你後知後覺的必然。

找到必然,你也就知道老天在最開始時給過你怎樣的提示,只是你當時不以為意。

二、這個世界上,

唯一不會改變的事實,

就是我們經常不得不改變

很多人在吐槽:世道變了,人心變了,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這就像撐著今天的傘,還想淋上昨天的雨,吃著今天的月餅,還想品齣兒時的味道,多少有點強人所難。

人生是一趟不斷向前行駛的列車,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一站有一站的過客,一站有一站的心情,沒什麼是固定不變的。

風景變了,身邊的人變了,心情自然也就變了。

人終究是環境的產物,無法脫離環境而完全獨立存在。

許老在一次演講中說:「世界永遠處在變動之中,永遠有許多難測的風雲要來,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相。」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適者生存。

改變,並不都是妥協、遷就、退縮。

有些改變,恰好是奔著不屈不撓、迂迴取勝去的。

不必厭惡改變,這是成長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通往智慧的必經之路。

三、天下沒有一個東西不是你的功課

有人問許老,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他說:「放開眼睛去看,張開耳朵去聽,天下沒有一個東西不是你的功課。」

你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是你必修的功課。

每門功課,都給你上了不同的鎖,也給你配備了相應的鑰匙,你需要自己思考、摸索。

而且,每個人面臨的功課是不一樣的。

有些是出生時父母留給你的,有些是環境扔給你的,有些是你自己選的。

無論怎樣,只要功課來了,就要本著一顆向學好學之心去應對。

不敷衍,不逃避。

修的功課越多,你跟世界的連結就越深入,你的體驗就越完整,你的人生才會充沛豐盈。

四、你的存在就是你的能量,

躺下投降的人,未來就報銷掉了

遇到挑戰時,你一般會迎難而上,還是主動退後?

許老的答案是:遇到挑戰,就發展一種對付的方式,把挑戰的能量吸收過來,再轉投出去。

每個人天生都自帶能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活的一套邏輯和方法,這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能量。

有的人能量足,狀態就昂揚向上,且持續時間久;有的人能量弱,他的境況就低迷不振,且江河日下。

《混亂》一書中說:「無論命運把你拋到哪個地方,你就近展開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

就地躺平,是對自我能量最大的損耗,也是對未來的不負責任。

多做賦能之事,多接近正能量之人,才能讓自己的能量永不枯竭。

五、混日子並不叫人快樂,

因為你沒有成就感

人生有不同的過法,有些人渾渾噩噩,過完今天不想明天,有些人認認真真,每天都要有點小進步。

許老屬於後者。他說,工作不是混日子,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你得做出點成績,才不枉此生。

人快不快樂,只有很小一部分取決於物質,更多時候取決於精神。

混日子的人,或許也能擁有短暫的快樂,但過後便是巨大的空洞和漫長的虛無。

長久的快樂,必須有穩定且高質量的價值輸出,以及由此帶來的成就感。

一個有成就感的人,才有動力做出更多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的事。

而得過且過的人生,成就感很稀薄,就像隨意扔進嘴裡的糖,吃一顆不甜,就再也不想吃下一顆。

所以,多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無論大小,於身於心皆是滋養。

六、人生在世是為自己活的,

不要浪費世界放在你身上的資源

天生萬物,各有其用。

很多時候你站在局部的角度去看,感覺有些遭遇純屬多餘,是命運的敗筆。

但當你站在整體上看,那些遭遇恰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老天賜予你的轉運珠。

許老在接受採訪時說:「世界放在我身上的資源,大概只占你們的一半,所以我儘量不浪費它......用有限的剩下的歲月,回報人間。」

人生在世,是為自己而活。

無論老天給你什麼,都要穩穩地接住,竭盡全力用好這些東西。

世界給你一副爛牌,不是讓你直接認輸,而是讓你鑽研出最好的打法。

永遠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於這個世界,不要浪費命運給你的任何東西。

七、人不可能所有慾望都達到,

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雲,做不到的夢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總有一些東西,你再想要,再努力,終是得不到。

許倬雲曾經幻想著跟正常人一樣,自由行走,但命運卻給了他一副殘缺的身體,用一把輪椅囚住了他的一生。

所幸,他看得淡,想得開,不跟命運死磕,接受了自己的不完整。

他說:「做不到的事,有機會再做也好,沒機會再做,你還可以做別的夢。」

人的煩惱有時就在於,能力和慾望不匹配,卻不願降低慾望、換個慾望,或者提高能力、巧妙借力。

與其在能力夠不著的地方,點燈熬油白費力,不如省點油,換個能發揮優勢的地方,讓燈更亮更久。

放開你抓不到的雲,那是別人要下的雨;丟開你做不到的夢,讓它在別人的心裡開出花。

於人,是喜;於己,是福。

八、讀書不是為了學位,

讀書是為了獲得一種判斷世界的能力

隨著AI時代的到來,經常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許老告訴年輕人:讀書不是為了學位,而是為了獲得一種判斷世界的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人就能看見環境,懂得環境。

能夠分析哪些東西是暫時的,哪些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從而活得坦然清醒,有底氣。

楊絳先生談起錢鍾書時也曾說過:「他看得書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多讀多看多學習,才能練就一雙鷹一樣的眼睛,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書讀多了,自己不迷路,還能為他人指路。

九、你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你自己是要負責任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的第一責任人,永遠是自己。

很多人過得不好時,總喜歡向外去尋找原因,聲稱誰害了他,誰欺負了他。

殊不知,這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逃避。

正如許倬雲所說:「生下來什麼樣,是由父母決定的,但後來長成什麼樣,是由自己決定的。

你今天的樣子,是過去每一天的樣子累積而成的。

無論好壞,都是你自己允許了的。

所以,當你不滿意自己的狀態時,不要怨天尤人,多想想,我還可以怎麼改變,能讓自己更好一些。

十、世界永遠不可能平靜,

只能求自己的安定、冷靜

人永遠無法祈求外部世界的恬靜美好,只能在自己的心裡修籬種菊。

世界的事,我們做不了主,但自己的事,我們說了算。

正如許老所說:「你不要想著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你只能改變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任何時候,不要向外去索要。

世界不是專為你而造的,儘量向內去求取,只有你自己,才有責任為自己謀求幸福。

外面的風聲雨聲再大,把心安定下來,也不過是鞦韆微盪。

在這個「人均迷茫」的時代,如果你感覺生活很累,有太多不順心,不妨走近許倬雲。

讀一讀他的書,聽一聽他說的話,總有一兩句,能擊中你的內心,讓你幡然醒悟。

人這一生就像打靶,一邊瞄準、一邊矯正,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對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痛苦迷茫時靜下心,挫折失敗時沉住氣,讓自己先正確。

你對了,你的世界才能對。

用許老的話來說,人要不斷往裡走,才能安頓自己。

願你擁有向外走的能力,也有往裡走的智慧!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cb273fd4ee5701a995b2e78917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