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強化免疫日|免疫力需要「強弱適中」

2023-12-18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世界強化免疫日|免疫力需要「強弱適中」

12月1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免疫力是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主要通過免疫系統實現。免疫系統由骨髓、脾臟、淋巴結、扁桃體、闌尾、胸腺等器官,以及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免疫細胞構成。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防禦、調控的作用。

人體免疫功能為機體提供一個「穩定」的防禦環境,免疫力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免疫力低下即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減弱,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進而導致機體被感染的風險增加。而當機體免疫系統過強,則容易將外界或體內無害的物質判斷成危害性物質,並進行「攻擊」。近期,網上熱議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就是由於免疫系統過強引起的。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不死的癌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前世今生」。

目前而言,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幾乎可影響所有器官。其顯著特徵為免疫異常,尤其是生成大量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SLE與祖國醫學文獻記載的「蝴蝶丹」、「馬纓丹」、「日曬瘡」、「溫毒發斑」、「虛勞」等病症相似。

紅斑狼瘡有哪些症狀?

SLE臨床症狀多樣,早期症狀往往不典型。

SLE

全身表現

大多數疾病活動期患者會出現各種熱型的發熱,尤以低、中度熱為常見。可有疲倦乏力、食慾缺乏、肌痛、體重下降等症狀。

皮膚和黏膜改變

80%的SLE患者在病程中會出現皮疹,包括面部鼻翼兩側的蝶形紅斑、盤狀紅斑、指掌部和甲周紅斑、指端缺血、面部及軀幹皮疹,其中以鼻樑和雙顴頰部呈蝶形分布的紅斑最具特徵性。SLE皮疹多無明顯瘙癢。口腔及鼻黏膜無痛性潰瘍和脫髮(瀰漫性或斑禿)較常見,常提示疾病活動。

漿膜炎

半數以上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出現多發性漿膜炎,包括雙側中小量胸腔積液,中小量心包積液。

關節症狀

關節痛是SLE常見的症狀之一,出現在指、腕、膝關節,伴紅腫者少見。常出現對稱性多關節疼痛、腫。

腎臟表現

27.9%~70%的SLE患者在病程中會出現臨床腎臟受累。中國SLE患者中以腎臟受累為首發表現的僅為25.8%。腎臟受累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乃至腎衰竭。有平滑肌受累者可出現輸尿管擴張和腎積水。

心血管表現

患者常出現心包炎,約10%的患者有心肌損害,可有氣促、心前區不適、心律失常等,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導致死亡。可以有冠狀動脈受累,表現為心絞痛和心電圖ST-T改變,甚至出現急性心肌梗死。

肺部表現

SLE所引起的間質病變主要是急性、亞急性的磨玻璃樣改變和慢性期的纖維化,表現為活動後氣促、乾咳、低氧血症,肺功能檢查常顯示彌散功能下降。

神經系統症狀

多在紅斑狼瘡的急性期出現,患者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偏頭痛等表現。嚴重的可以出現昏迷、癲癇發作等。

消化系統症狀

患者可能出現食慾減退、腹痛、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也有部分患者會以上述症狀為首發表現。

眼部症狀

約15%的患者有眼底病變,如視網膜出血、視網膜滲出、視盤水腫等,其原因是視網膜血管炎。另外,血管炎可累及視神經,兩者均影響視力,重者可在數日內致盲。早期治療,多數可逆轉。

紅斑狼瘡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認為,SLE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環境、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

SLE

遺傳

流行病學及家系調查:有資料表明SLE患者第1代親屬中患SLE者8倍於無SLE患者家庭,單卵雙胎患SLE者5~10倍於異卵雙胎。臨床上SLE患者的家族中也常有患其他結締組織病的親屬。

易感基因:多年研究已證明SLE是多基因相關疾病。有HLA-Ⅲ類的C2或C4缺失,HLA-Ⅱ類的DR2、DR3頻率異常,推測多個基因在某種條件(環境)下相互作用改變了正常免疫耐受而致病。SLE的發病是很多易感基因異常的疊加效應。然而,現已發現的SLE相關基因也只能解釋約15%的遺傳可能性。

環境因素

陽光:紫外線使皮膚上皮細胞出現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為自身抗原,從而誘發皮膚型紅斑狼瘡。

藥物、化學試劑:一些藥物可以使得DNA甲基化程度降低,從而誘發藥物相關的狼瘡。

微生物病原體等: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誘發SLE或使病情加劇。如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雌激素

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在更年期前階段為9:1,兒童及老人為3:1。

其他因素

環境因素如寒冷、外傷、精神創傷等,也可能會影響病情的發展。某些藥物如普魯卡因胺、苯妥英鈉等,可能會導致藥物性紅斑狼瘡綜合徵。個體肝乙醛化功能緩慢,也可能會增加發病風險。

SLE

SLE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主要是外來抗原(如病原體、藥物等)引起人體B細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減弱,B細胞通過交叉反應與模擬自身組織組成成分的外來抗原相結合,並將抗原提呈給T細胞,使之活化,在T細胞活化刺激下,B細胞得以產生大量不同類型的自身抗體,造成大量組織損傷。

SLE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SLE

避免陽光直射:避免在紫外線強烈的時候外出,使用防曬霜保護皮膚。

保持皮膚清潔: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妝品和護膚品。

飲食調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體質。

定期檢查: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並治療併發症。

結語

隨著早期診斷方法的增多和SLE治療水平的提高,SLE的預後已明顯改善。目前,SLE患者的生存期已從20世紀50年代50%的4年生存率提高至80%的15年生存率;10年存活率也已達90%以上。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造成的多臟器嚴重損害和感染,尤其是伴有嚴重神經精神性狼瘡、肺動脈高壓和急進性狼瘡腎炎者;慢性腎功能不全和藥物(尤其是長期使用大劑激素)的不良反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是SLE遠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隨著現代免疫學的研究深入,大樣本SLE患者隊列長期隨訪資料不斷完善,新型治療藥物不斷湧現,患者教育和管理策略的加強,SLE患者的預後必將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曾抗.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研究現狀與展望[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2002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彙編.[出版者不詳],2002:1.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815-82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7065965bd0c8191c10f4874c3e8d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