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負得正》路演現場粉絲當眾斥責合作方,但朱一龍需要粉絲保護嗎?

2024-08-16     搜狐娛樂

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朱一龍度過了漫長的五天。

《負負得正》計劃了五天五城的路演。但武漢場路演映後,有粉絲當著主創團隊的面,大聲斥責了藝人團隊和宣傳公司。

導火索是朱一龍被拍到在成都live house唱歌。在很多粉絲眼中,朱一龍初衷是為和影迷交流,但現場情況顯然出現了偏差。

內娛很少能見到這樣奇妙又魔幻的場面,整個事件很快在網際網路發酵。

這場鬧劇最終以藝人出面回應收尾——「因為在上山嘛,在爬山,所以路上有時候會崴腳,但是崴腳的時間我希望大家同心協力,相互攙扶,一起往前走。我覺得會到山頂的,因為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

真誠的回應平息了這場鬧劇。

01 過度保護

粉絲的心態不難理解。

從粉絲視角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疑似對酒精過敏、鮮少出現在酒吧這種場合、性格內斂的藝人,在本該路演的行程中,被拍到在酒吧對著大機率不是影迷的觀眾,唱了歌,還喝了酒。

在缺失很多背景信息的情況下,很多粉絲得出的結論是「藝人被騙去酒吧唱歌」。

儘管導演溫仕培很快在路演映後回應並道歉,朱一龍也表示「事情沒那麼複雜」,但出於強烈的、保護藝人的心態,發生了路演線下「粉絲貼臉開大」事件。

這並不是一次單一事件。在這次矛盾爆發前,粉絲與宣傳方之間已經存在裂痕。

《負負得正》上映前,部分粉絲對宣發提出了眾多意見,其中就包括對排片的不滿。

作為一部愛情電影,《負負得正》在七夕節當天上映,拿到17.6%的排片,黃金場次排片為17%,在同期上映的新片(《逆行人生》《白蛇:浮生》)中,是最低的。

對比朱一龍之前的作品,《河邊的錯誤》首日排片25.3%,黃金場次28.5%;《人生大事》首日排片23,4%,黃金場次占比高達51.9%。這兩部電影在同檔期都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落差由此產生。

上映之後,《負負得正》的成績沒能達到預期,平台給出的預測票房穩步下降。很快,一些粉絲將矛頭對準宣傳方向的錯誤。

電影上映前期,宣傳方向之一是愛情,登上熱搜的詞條包括「負負得正 愛是曠野」、「戀愛同頻有多重要」、「五彩斑斕的愛情片」等等。

但在部分粉絲看來,由於風格獨特、氣質文藝,《負負得正》不適合以傳統愛情片的口徑進行宣傳,情侶也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受眾,甚至電影在七夕上映也不是個好選擇。

加之《負負得正》本身也存在觀影門檻,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很多粉絲將《負負得正》視為「人生電影」,喜歡它的風格,認可朱一龍的突破。但也有一部分粉絲沒和電影達成同頻共振。

種種裂痕疊加在一起,「酒吧唱歌」事件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矛盾在檯面上爆發。

事件之外,更本質的矛盾或許是,部分粉絲仍然在用對待流量藝人的心態去保護朱一龍,而這種過度保護的心態,有時會演變為負擔。

《負負得正》里的台詞,大概是這次事件最好的註腳——「愛是地獄。愛是一種束縛。」

02 選擇

朱一龍還需要粉絲保護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起碼單從《負負得正》來看,他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無論是成功的,還是不達預期的、不理想的。

《負負得正》並不是安全的選擇,演員本人心知肚明。

導演溫仕培本就是作者導演。他的首部長片作品《熱帶往事》,雖然有著懸疑的類型標籤,但實際是一部文藝片,故事薄弱,影像出色,有獨特的美學風格。

《熱帶往事》只收穫了6410萬票房,但朱一龍看過,他喜歡這部電影的影像和鏡頭運用。

在《負負得正》上映數月前的生日直播中,朱一龍坦誠地說自己很忐忑,因為新作品即《負負得正》是「特別的」、「沒那麼常規的」

他也焦慮過。在接受狐廠大拷問的採訪時,朱一龍說自己看到成片乃至電影上映前,都有些焦慮。但他還是選擇了這部「不安全」的電影,因為他希望拍攝一部特別的電影,一部時髦、先鋒、大膽、當下的電影。

不安全的選擇存在風險,朱一龍知道,他願意承擔代價。《負負得正》路演的最後一站,朱一龍說:「它一定有好或者不好,大家接受或者不接受,這所有的結果我都承擔。」

其實從最近幾年的作品選擇就能看出,朱一龍更希望成為真正的演員,而不是明星、流量。

他很少做百分百安全的選擇。《人生大事》是小眾殯葬題材,導演是新人,電影里呈現了一個皮膚粗糙黝黑、說話時能看到口中的食物殘渣、情緒激動會口吐唾沫的莫三妹,不美觀,但是合格的人物塑造。

《消失的她》里,朱一龍飾演的何非,是徹頭徹尾的反派,很少有流量明星會選擇這樣的角色。《河邊的錯誤》實際也是一部小眾的、有作者表達的藝術電影。

朱一龍也很在乎和真實觀眾的真實交流。

他曾多次表達過對路演的重視,那是他認為能夠最直接、最真實和觀眾對話的渠道。他希望面對真正的、鮮活的觀眾,而不是數據、機器人。越真實的口碑,也越能帶動電影的潛在受眾。

「現在其實也很少上網,在網上我很難分辨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假的,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人)說話,不知道什麼是機器人在說話。但是在這場路演當中,每一天見到真實的大家,大家有開心,有感動,有憤怒,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個都是真實的。此刻我覺得這就是路演的意義,可以聽到真實的聲音,見到真實的人。」這是朱一龍對此次路演的總結。

這樣的藝人,粉絲不該再用護雛的心態去對待。

03 責任屬於創作者

從行業角度看,整個事件頗具典型性,關於粉絲與藝人、工作室、合作方如何建立健康的關係,也關於粉絲行為如何影響藝人。

從事多年電影宣傳的小李覺得,很多項目都存在粉絲不滿宣傳的情況,根源在於大部分粉絲並不了解一部電影的詳細宣發流程。

「可能他們看到的是這樣,但其實工作人員背後已經付出了很多。工作人員付出的肯定遠比他們看到的要多。」

在那場路演中,發言粉絲提出深圳某地的大屏是粉絲花錢投放的,片方無作為。

但實際上,每部電影的項目定位不同,預算的分配也會不同。小李舉例,如一部注重口碑的電影,在觀影團、路演上的預算會更多,商業回報預期本就不高的電影,宣發預算也會更少。

「現在基本是短視頻的預算占大頭,線上線下的硬廣占比比前幾年少了,因為肉眼可見的效果沒有之前好了。不僅電影,包括品牌宣傳的硬廣預算都少了很多。」小李解釋道。

在雙方信息並不對等的情況下,粉絲當眾指責合作方並導致事件在網際網路發酵的行為,「絕對只有負面影響。」

「大家不知道具體的粉絲是誰,可能會影響路人對藝人的印象。對於片方或者品牌方來說,也會覺得風險不可控。」小李說。

粉絲和片方、藝人團隊之間本該存在更良性的關係。

小李覺得,即便宣傳公司或團隊存在問題,最好也不要在作品上映時影響正常宣傳流程,「粉絲跟團隊應該有溝通的渠道,而不是喊話式的輸出,影響路人觀感,對藝人也不好。」

「朱一龍本來轉型已經非常成功了,是注重作品的演員,但這次事件可能會把這種大眾認知又往回拉一點,他其實還在流量中,只是比其他流量多走了一步。」小李說。

粉絲和藝人之間更健康的關係,在路演時,朱一龍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我知道大家這次會有一些焦慮,會有些壓力。但這不該是你們承擔的壓力,這是我應該去做的事情,這是我們團隊應該去做的事情。所以大家放輕鬆,享受電影,就像你們認為我是自由的,我也希望大家都是自由的,享受我每次拍的電影,大家開心就好了,其他事情交給我們,交給我們所有的創作者。」

創作者才需要對作品負直接責任,票房、口碑都是創作者的責任。成熟的創作者應該負責,成熟的粉絲應該成為自由的觀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6ff762142c0f20217f077becd4f4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