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影視劇或者戲曲中聽過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而故事的原型就是要講的大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
趙禎(原名趙受益後賜名趙禎),其生母李氏(狸貓換太子李宸妃原型)本來是宋真宗趙恆的寵妃劉氏的丫鬟,後受幸於趙恆,生下了趙禎,後因劉美人沒有孩子,又將趙禎過繼給了劉氏。(所以因為身世的問題所以後人才杜撰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趙禎在位期間勵志變革、休養生息、任用賢臣。開創了「仁宗盛世」,他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吃的一切從簡,據說他上朝的時候一邊聽群臣的彙報一邊往衣服里塞破舊的內衣。
可以說趙禎是被人們最低估、存在感最低的一個帝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兵變得到的天下,之後就一直猜忌有兵權的人,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對此完美的詮釋。而宋朝從此一直都是「重文輕武」,沒有像漢朝的「寇亦往我亦可往」的傲世天下。也沒有「大唐盛世」的輝煌。趙禎面臨的是宋朝一直存在的遼國、西夏的問題。對外沒有一統河山。就會很少被文人墨客歌功頌德。但趙禎在位時對內虛心納諫,全國的經濟、文化、政治高速發展。
特別是這期間出現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文豪、賢臣。(柳永、晏殊、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沈括、畢昇、種世衡、范仲淹、包拯等等)對外西夏冊封李元昊,定立合約,對遼繼續維持「澶淵之盟」,四十二年止刀兵。
以至於宋仁宗駕崩後,,「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遼道宗耶律洪基知道後哀慟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隨後又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就是這樣一位連對手都欽佩的帝王。
《宋史.仁宗本記》評價: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511f7eb714bf73bd6b17424e37d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