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or毛囊炎?孩子身上這種痘到底是啥?一張圖幫你分辨

2022-09-09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痤瘡or毛囊炎?孩子身上這種痘到底是啥?一張圖幫你分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前胸後背長痘是很多人的煩!惱!

有人說那是毛囊炎,還有人說是痤瘡、濕疹······

總之說啥的都有,就連家裡的小孩背上也密密麻麻的,吃了消炎藥也不管用,每天堅持護膚也不好,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治好,真的是太崩潰了!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馬拉色菌毛囊炎在搗鬼!

是不是有人要問,它和毛囊炎、痤瘡有啥區別?怎麼才能治好不反覆?

今天科大大就來給大家解解惑!

馬拉色菌毛囊炎,人稱偽裝界大師!它喜歡偽裝成痤瘡來混臉熟,為了揭開它的真面目,必須先搞清楚痤瘡長啥樣。

痤瘡,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不過,臨床上很多人都是痤瘡和馬拉色菌毛囊炎的混合體,這種情況需面診治療用藥哦。

好發部位:面部、胸背。

表現:黑白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瘢痕。

圖片來源:網絡

好發人群:青少年。

在馬拉色菌毛囊炎眼裡痤瘡就是小弟弟,唯一不敢怠慢的是大哥毛囊炎!

毛囊炎可分為兩種:

細菌性毛囊炎,由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毛囊淺部或深部細菌感染導致的化膿性炎症。多半是「悶」出來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表現:分布散開、比較大顆的紅色充實性丘疹或丘疹性膿皰。

好發部位:頭面部、身體多毛地方,伴有瘙癢和刺痛。

好發年齡:任何年齡。

真菌性毛囊炎又叫馬拉色菌毛囊炎

馬拉色菌是存在於正常人皮膚表面的真菌,以皮脂為食物,一旦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就會過度繁殖,形成馬拉色菌毛囊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馬拉色菌毛囊炎更容易發生於濕熱氣候。也有的朋友,夏天不長,但一到冬天就長。

表現有:皮損為毛囊性半球狀紅色丘疹,散在對稱分布,像一顆顆小米粒,沒有明顯的感覺,也有的伴有灼熱和刺痛感,出汗後會加重。

好發部位:胸背、頸、肩、上臂、腰腹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種馬拉色菌毛囊炎還有一個令人討厭的地方,就是反覆發作。

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得了馬拉色菌毛囊炎的朋友,建議去醫院皮膚科做個真菌鏡檢

有很多朋友都嘗試過各種小妙招,比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那到底怎麼才能揪出馬拉色菌毛囊炎的小尾巴呢?

首先,要找到馬拉色菌為何會過度繁殖的原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Ps:藥物治療需要謹遵醫囑,醫生將根據病症情況及經驗判斷藥物用量用法,不可自行用藥。

在治療的過程中,出汗後要勤洗澡,勤換貼身衣服,防止毛囊炎的復發。

另外也要注意飲食,喜歡吃辛辣油膩食物的朋友一定要管住嘴哦,不然它會反反覆復纏上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你還有哪些痘痘問題想了解,留言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147929c0bb0224717a1072737bf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