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31億,成果轉化為0!這個地方的浪費,觸目驚心

2023-08-08     功夫財經

原標題:花了1.31億,成果轉化為0!這個地方的浪費,觸目驚心

作者:鄧新華

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的報告中指出,1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79億元,實施科研項目702個,僅有5個項目成果實現市場轉化,占比0.71%;1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31億元,實施科研項目862個,實現成果轉化0個。

花了1.31億,成果轉化0個!這數字驚呆了許多人。

高校研究成果轉化率低,這大家早就知道,但沒想到能低到這種程度。高校究竟浪費了納稅人多少錢?這一直是筆算不清楚的帳。

01 僅僅浪費了科研撥款?

看到這條消息,許多人想到的是,廣西這兩所高校,浪費了3個多億的科研經費,全國又該浪費多少?

但,這兩所高校浪費真的只是3個多億嗎?

要知道這3個多億隻是上面下撥的科研經費,並沒有計算高校教師的薪酬。

高校教師的收入比不上公務員,但放在全社會來看,肯定算是超高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全國平均工資相關數據,教育行業的年平均工資為120422元。120422元是整個教育行業的平均收入,而高校教師收入又遠高於中小學教師,城市教師收入又遠高於農村。

從網上的高校教師曬收入來看,北京、上海、江蘇211高校的副教授年收入從30到50萬不等。一個成都講師說,每年到手20萬(不算科研獎勵)。

可見,高校教師的收入,是遠遠超過普通人的。廣西經濟不如這些地區發達,但高校教師的薪酬也不會低。

所以,全國高校真實的花費肯定是遠遠超過科研經費撥款的。

當然,科研經費撥款中,有一部分是基礎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這部分本來就不能形成成果轉化。但即便扣除這部分,浪費也是非常驚人的。而許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項目,其作用也不過是讓教師能夠發論文、評職稱。

可能有人會說,高校教師除了科研,還要承擔教學任務,怎麼能說高校教師的薪酬全是浪費呢?

這說法有道理。高校有一些教學的確不是浪費,但是浪費的那部分,也是驚人的。

相信很多人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以後,都有同樣的感覺:自己在大學裡學的東西基本沒用,必須在工作中重新學習。

有人可能會說,高校教大學生思維方式,而不是具體的技能。但我要說的是,思維方式固然重要,可一個本科生,在校時間長達4年,高校除了教思維方式之外,難道就不能根據市場需求,教一些實用的東西,以減少學生的時間浪費嗎?

所以網上有段子說,藍翔技校的校長說:「我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不玩虛的,你學挖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炒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如果你不踏踏實實學本領,那跟清華北大的學生有什麼區別?」

還有更糟糕的情況。

經濟學家張維迎說,他遇到很多中青年官員喜歡干預市場。他問,你們為什麼這麼想?那些官員回答說:「大學老師就是這麼教我們的啊。」張維迎說,這的確不能怪這些官員,而是應該怪他們的老師。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官員慢慢會發現,尊重市場、尊重民營企業的產權和經營自主權,經濟才能發展得更好。

學校教的一些思維方式,實際上形成了工作上的障礙,起到了反作用,需要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自己糾正過來,這嚴重拖累了經濟發展。

可是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也嘖有煩言。他們抱怨任務太重、壓力太大,很多考核沒有必要。

前幾年,高校教師集體爆發,抱怨報銷規定太細瑣,他們要花許多時間填報銷,看系裡行政人員的臉色。上屆政府還專門就科研報銷問題進行了改革。

似乎每個人都有苦衷。那麼,問題出在哪?

02 讓高校教師去市場找飯吃吧

高校如果僅僅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倒也還罷了。以中國經濟的體量,高校浪費的資金,占總盤子的比例應該不會很大。

真正巨大的浪費是智力浪費。高校是智力最集中的地方,精英最集中的地方。當今世界,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人工智慧、可控核聚變、常溫超導等領域,任何一個變革都可能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可在這樣的大競爭時代,廣西那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居然能是0,這難道不讓人感到心慌?

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能夠通過改革,讓高校巨大的智力潛能迸發出來,那將會對中國經濟起到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

網上有人說,應該對高校科研經費嚴加監管,從立項、使用和最後結果都嚴加考核。

這是個餿主意。從高校教師的反饋來看,高校科研經費的考核已經非常嚴格了,你再加嚴,能有什麼效果?

更關鍵的是,監管者自身也並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再怎麼嚴加監管,也不可能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

要改善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只需一招,那就是讓高校教師找企業要項目,而不是找上級要項目。納稅人都給高校教師發高薪了,就沒必再要給他們科研經費了。

民營企業給高校教師科研經費,是以需定產,轉化率不需要擔心。民營企業對科研的巨大需求,也無需懷疑。

7月12日, 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號發文稱,2020至2022年市值排名前10位的平台企業累計研發投入超5000億元,年均增速達15%,授權專利總量超5萬件,專利質量明顯提升,成為數位技術創新的關鍵力量。

這還僅僅是平台經濟,研發投入就這麼巨大,全部企業的科研需求,那數字更不敢想。

一方面,企業有天量的科研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卻嚴重浪費智力資源,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校教師應該不懼變革,市場如此龐大,只要有實力,完全不愁找不到科研經費。

即便是礎研究,也應該根據企業的需求來。企業最需要哪方面的基礎研究,就搞哪方面。

相信經過改革,高校可以擺脫納稅人的質疑,獲得應有的尊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3cb5bfc94deb0c3f9f9866fc580ac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