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低價套裝、短劇營銷,韓束還能火多久?

2024-06-28     國際金融報

帶著「鐐銬」的韓束到底能跑多遠?

日前,抖音電商發布了「618」大促期間的消費數據,美妝品牌銷售榜TOP10中,韓束位居榜首。

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韓束2024年在抖音實現GMV 33.58億元,超2023年全年GMV—33.4億元;另據上美股份官方戰報披露,「618」大促期間,韓束在抖音平台的銷售額同比增速達到136%,蟬聯美妝榜、護膚榜第一。

誠然,依靠短劇營銷及抖音平台,韓束成為國產美妝品牌中的一匹「黑馬」,勢頭迅猛。去年全年,該品牌為母公司上美股份貢獻了約74%的收入,成為後者三大主力品牌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牌。

只是,下沉市場如同一把雙刃劍,它驅動了業績,也帶來了隱憂。群體特性下,韓束的品牌價值和客戶粘性都難言樂觀,而這兩個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品牌的成長周期。

難以持續的營銷

對於韓束,消費者其實並不陌生,但卻很難將它與「爆品」聯想在一起。

20多年前,做化妝品批發生意的呂義雄萌生出打造化妝品品牌的想法,彼時市場對產品差異、品牌等認知不高,他覺得這是個機會。

2003年,韓束正式創立,呂義雄將他的行業經驗運用到韓束身上,通過開設線下實體門店等方式迅速鋪開市場,布局自主供應鏈。2009年,韓束進軍電視購物,當年創下了全年銷售額9000萬元的成績;2013年又斥巨資投放四大衛視等王牌欄目,快速拉升品牌知名度。

從「0」到「1」的這一步,韓束無疑是成功的,但後來在外資品牌的擠壓下,以韓束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聲量越來越小。直到近年,消費市場發生轉變,國貨品牌躍躍欲試,想要重回大眾視野,坐上主位。

不同於「珀萊雅」,韓束復興靠的是短劇。

2023年,該品牌與網紅姜十七合作,一口氣投資了後者主演的五部短劇,如《以成長來裝束》《你終將會紅》《一束陽光一束愛》等,並結合劇情植入「紅蠻腰」系列產品。

從姜十七的帳號數據來看,包括《心動不止一刻》《你終將會紅》《全是愛與你》在內的三部短劇播放量均超10億,部分劇集中還內嵌了主角同款「紅蠻腰禮盒套裝」連結,評論區中,姜十七會下場與觀眾互動,為韓束帶貨。

踩中短劇「風口」,韓束的營銷轉換率很高,業績也迎來了爆發期。2023年,該品牌實現營收近31億元,收入占比從上年的47.4%提升至73.7%,貢獻度可見一斑。

同行也注意到了韓束的崛起。珀萊雅管理層在近期的交流會上提到,韓束引起行業震動是在去年7月,其在傳統淡季實現了4.8億元的銷售量。「重兵」抖音策略下,2023年,韓束奪得抖音美妝總榜TOP1,成為該平台首個30億級的美妝品牌。

但這一策略的成功能否延續是個難題。

今年以來,姜十七的短劇熱度明顯下滑,在其帳號上架的11部短劇平均播放量為3.67億,最高的為6.8億,最低只有1.4億。這之中,韓束投資的《讓愛「束」手就擒》播放量只有2.3億,與此前的戰績相差甚遠。

珀萊雅管理層也曾提到,姜十七前兩部植入劇的單集點贊超200萬,但如今的短劇直播中,點贊量能超10萬就已經非常好。

流量宣傳效果下降的情況下,短劇的植入成本卻在上升,繼續短劇營銷成了一筆「算不過帳」的買賣,珀萊雅管理層直言「從盈利的角度判斷不可持續」。

產品「撞型」惹質疑

這也意味著,短劇之外,韓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渠道,但這並不容易。

化妝品行業資深管理專家白雲虎向記者分析,韓束雖然通過短劇營銷實現了「絕地逢生」般的快速增長,但這種方式不利於品牌價值沉澱。

原因之一是,在流量轉化策略下,韓束瞄準的是下沉市場。長期來看,這部分群體的用戶粘性並不穩定,而忠誠消費者更加關注品牌價值,「對於高凈值型的中高端用戶,這應該是一個顧慮點」,白雲虎如此說道。

記者注意到,在抖音平台的韓束官方旗艦店中,銷量最高的產品是紅蠻腰禮盒裝,售價399元,內含5件產品(爽膚水、乳液、精華、面霜、潔面),同時購買即送贈品,包含5片面膜、爽膚水、乳液、精華、眼霜,合共14件產品,平均每件28.5元,比單獨購買精華等產品便宜不少。

這樣的售價非常吻合下沉市場的消費用戶需求,也更具備競爭性,可以快速收割更多消費用戶,但也會拉低品牌調性。更重要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品牌想要通過禮盒產品,敲開下沉市場的大門,比如自然堂、歐萊雅、歐詩漫等。

其他玩家的湧入無疑會加劇市場競爭。有行業人士判斷,由於下沉市場的群體沒有壁壘,品牌只能打「價格戰」,所以一定會導致產品價格降低、成本上升,削弱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品牌,韓束很難拿出一款令消費者信服的產品,即便是實現破圈的「紅蠻腰」也不行。

社交平台上,「紅蠻腰」的口碑分化明顯,好評的同時,也有不少消費者反饋使用後皮膚開始長痘「長痘之後就停用了,都過去一個月了還沒消」「感覺臉越來越干,難用」;有人曬出成分分析圖,顯示其成分表中存在3種致痘成分。

另一個質疑是抄襲,「紅蠻腰」系列產品的外形設計、瓶體顏色、產品名稱都與資生堂旗下的「紅腰子」十分相似。有人戲謔,「他家產品線一直抄,連視覺都是抄的」「從名字想『韓』到產品想『日』,毫無品牌自己的堅持」「他們新的活膚水,話術跟自然堂極地聖水一模一樣」……

事實上,關於這一點,韓束已經被詬病多年。

例如,2010年時,韓束請來韓星崔智友做品牌代言人,宣稱自己是韓國韓束株式會社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化妝品市場、在上海創立的上海韓束(KAN』S)化妝品有限公司,借韓貨營銷。

後來,呂義雄創立HONDO(紅道)化妝品公司,出海日本,欲效仿資生堂,結合當地配方及工廠推出本地化品牌,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在白雲虎看來,韓束是否「拷貝」資生堂,消費用戶最有發言權,「韓束目前還不是『最優選擇』,至少股價的下跌反映出二級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今年5月17日,上美股份盤中股價創下新高,為55.925港元,此後進入下行通道,截至6月27日收盤累計跌幅超23%。

二十多年時間裡,韓束依靠著廣告營銷為消費者所熟知,但究竟何時能夠通過產品走進消費者心中?

記者 吳典

編輯 孫婉秋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衝突不斷,Manner道歉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邁向更高能級
  • 當家球星手撕贊助商
  • 和府撈麵降價「自救」
  • 海底撈換帥
  • 關稅「迴旋鏢」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37d2c63a4639099404ced733693a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