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榫卯結構沒一根鐵,應縣木塔為何能千年不倒,2600噸木材太震撼

2023-12-30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全榫卯結構沒一根鐵,應縣木塔為何能千年不倒,2600噸木材太震撼

浮屠之麗,甲於宇內;遠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蓮。應縣木塔,世界之最,從這兩句描述木塔的畫中,我們也能夠初步的了解應縣木塔有多麼精美多麼高大。

應縣木塔學名為佛宮寺釋迦塔,走到木塔前,抬頭仰望塔頂,高級古樸的感覺撲面而來,一眼千年,過往雲煙好像慢慢在眼前浮現。

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到了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增修完畢。在當時是蕭太后提倡修建的,說到蕭太后,可能很多朋友會最先想到《楊家將》裡面的蕭太后,《楊家將》里蕭太后原型是正史中的蕭綽。蕭綽執掌朝政27年,叱吒風雲。後人評價「柔肩擔江山、裙衩爭風流。」但此蕭太后非彼蕭太后。

遼代有許多蕭姓太后,中原人都習慣性的叫她們蕭太后,所以一說蕭太后總是會弄混。提倡修建應縣木塔的蕭太后是遼興宗的皇后,遼道宗耶律洪基的母親蕭撻里,遼興宗駕崩以後,蕭撻里成為皇太后,並繼續把持朝政20年。因為蕭太后從小信佛,也為了彰顯家族的威望,所以就提議修建佛宮寺,並把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供奉其中,既能禮佛觀光還能登高了敵。

應縣木塔一共用了2600噸紅松木,高度達到了67.3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質佛塔。應縣木塔和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近千年來,應縣木塔經歷過多次地震,在上世紀更是受到過炮轟,但它仍然能夠屹立不倒,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和塔的結構有關係,它是一個筒中筒的構造,木塔平面設內、外柱各一周,外柱二十四根,內柱八根,木塔全部重量均由各層的三十二根立柱承擔,並自上而下依次傳遞至地基。二者之間以斗栱和梁架相連,形成無比堅固的結構體系。

其次就是整座塔沒有一根釘子,全部是都斗拱和榫卯結構組成,全塔斗栱有54種,為中國現存古建築斗栱類型之最,被譽為斗栱博物館。斗拱榫卯對於抗震來說有很大作用,木頭之間互相摩擦、錯位,可以消耗掉外來的巨大能量,保證整座木塔的穩定。

還有就是我們看到的木塔是五層,實際上它有九層,看到的五層是明層,剩下的四層是暗層,暗層里有很多斜撐,斜撐過去的術語叫「斜戧」,它產生了很多三角形的構架,也使得整座木塔更加的穩固。

最後就是因為我們在木塔周圍看到的許多飛鳥,木塔就是它們的家,正是它們的存在才有效的防止了木塔被蟲子侵蝕。

在木塔之上有許多牌匾,峻極神工四個大字是由明成祖朱棣所題,而天下奇觀則是由明武宗朱厚照題寫的,而金代的釋迦塔牌匾則是整座木塔上時間最久遠的一塊牌匾,它也把木塔的名稱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聽當地人說,應縣木塔是會運動的,它會根據地殼的運動而運動,總有一根柱子是在休息當中,我們甚至能把手指頭塞到柱子下面。

如今的應縣木塔是肉眼可見的傾斜了,在上世紀30年代,當地的一些士紳不了解木塔的結構,做了錯誤的拆除,導致之後木塔每一年都在傾斜,後來全國各地的建築學家紛紛獻策,做了許多加固措施,儘量讓木塔能夠停止傾斜,完好的保存下去,一直到今天大家依舊在努力著。說到這裡,也不得不感嘆,許多古蹟美景,想要遊覽參觀還是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