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年中最燦爛的日子

2024-06-21     驪歌聲聲慢

夏至,一年中最燦爛的日子

夏至,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

這天以後陽光燦爛的時光便越來越短,

太陽將踏上「回頭路」,一路向南。

生活沒有回頭路,多少美好可一不可再。

仲夏便是談夢想的大好時光,

夏至努力曝光生長,

下一個季節才會結出耀眼的果實。

夏 至

驕陽似火,生命蓬勃

驕陽漸近,綠意正濃,蛙聲蟬鳴中,仲夏已至,我們迎來了一年中的第十個節氣——夏至。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作為最早被古人識別確定的節氣之一,夏至有著獨特而鮮明的地理特徵。先秦時期,人們使用圭表觀測日影的長度變化,將一年中正午時表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古人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日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即北回歸線附近,所以這一天是北半球夜最短、晝最長的日子。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天時將逐漸縮短。

由此可見,「夏至」這個名字,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盛夏來臨」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萬物始發於春日,經歷了風雨陽光的滋養,此時生長發展到了極致,草木繁茂,鳥獸壯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構成了四時中最盛大的篇章。《三禮義宗》中如此解釋「至」的含義:「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夏至這一天陽氣達到鼎盛,即將衰退,而陰氣在此時萌生,此消彼長,陰陽開始轉換,所以又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

在古人眼中,物候變化與陰陽交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向前生,所以鹿屬陽獸,夏至陽氣始衰而陰氣生,鹿角便開始脫落;二候蜩始鳴,夏蟬生於盛陽,感陰而鳴;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生於沼澤地的植物,到了夏至,像半夏這樣喜陰的生物開始生長。

雖然夏至這天陽氣最盛、太陽的光照和能量最足,但還不到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俗話說「夏至不過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過了夏至,氣溫還會繼續升高,令人難耐的暑伏天氣才剛剛拉開序幕。江淮地區此時正是陰沉多雨的梅雨季節。「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纏綿不休的陰雨難免令人心生晦暗,「黃梅雨」也常被文人藉以抒發心中愁悶。

但對於農人和地里的作物來說,「夏至雨水值千金」。冬小麥剛剛收穫,北方的夏玉米和南方的水稻正值旺盛的生長期,此時溫度高、日照長,植物的需水量大,水熱同季將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也催生了田間的雜草蟲害,所以農諺云:過了夏至節,鋤頭不能歇。夏收結束,農人依舊頂著仲夏的濕熱勞作在田間,滴下的汗水飽含生命的不易,也寄託著期望、孕育著收穫。

夏至是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自古有在夏至祀地祭祖,以慶祝豐收,祈求風調雨順、獲得秋報的習俗。過夏至節的習俗演變至今,我國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在夏至前後拜神祭祖的傳統,人們用新麥製成的麵食來供奉祖先,並分享品嘗,以表達嘗新、感恩、祈求護佑之意。

現今流傳更廣的夏至習俗大概是吃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新麥製成的麵條散發著麥香,搭配時鮮過水做成涼麵,炎炎夏日食用再舒服不過。杜甫曾將喜愛的槐葉冷淘(一種用槐葉製作的涼麵)寫入詩中:「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可見古人與我們一樣貪戀清涼美味。除了麵條,各地還有其他的夏至食俗,但都離不開應季嘗鮮、清熱消夏的本意,滲透著因時而適、順應天時、天人相應的古老智慧。

陰陽消長,時序更迭,生命隨四時流轉。夏至時節萬物榮極,也正是我們揮灑汗水、耕耘不輟,在驕陽下感受生命律動的好時節!

養 生

溫補陽,覓清涼

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可見夏至之後,將迎來盛夏的高溫酷暑。夏至養生宜做到養陽當時,嬉心恰時,休息及時,食苦清心。

養陽當時

中醫認為,夏至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與之相應的,此時人體陽氣發泄,氣血運行趨外,皮膚鬆弛,毛孔張開,陽氣大量溢出體外,消耗過多則會使人體陽氣處於內虛狀態。因此,夏至養生要遵循「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吃些溫性食物,忌大熱食物,如雞肉煲湯最好,煲湯時可加入些當歸、大棗,既補氣又補血,同時稍配些生薑、花椒等溫性的調料以溫補陽氣,使氣得息。

嬉心恰時

夏在五行應心,心臟在志為喜。夏至是一年裡白晝最長的一天,但也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意思是夏至雖為陽極之至,但在此陰陽交接之時,陰氣已經開始有所生長,所以要保持心情的平靜、開闊與暢達,能更好地使人體陰陽之氣相順接,使心得悅。

休息及時

白天為動、為陽、為消耗;晚上為靜、為陰、屬修養。夏至是陰陽轉換的節點,易耗傷元氣,所以要保證休息及時。古人說:「夏至乃天地陰陽交接之大時。前後需服夏至日湯以助此陰陽之交接,如此則一年之陰陽順,故於健康關係甚大!所以,此段時期亦宜減少應酬,收攝心神,子時入睡,切切!」子時與午時是一天中陰陽相互交接的時刻,睡好子午覺就有利於一天中陰陽二氣的順接,從而適應夏至陰陽交接的自然規律。夏至過後酷熱盛行,戶外工作者應儘量縮短在烈日下工作的時間,同時注意防曬,使體得休。

食苦清心

夏至後火熱盛極,又因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人心情不寧,新陳代謝增快,導致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誘發疾病。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中醫有「夏不食心」之說,而苦味食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便可多吃苦菜、苦瓜等物以養心,另外芹菜、萵筍等皆能清泄暑熱,提神醒腦。夏季出汗多,鹽分損失也多,可多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消暑清心。

「夏至三庚數頭伏」,炎炎夏日,不如找一大樹乘涼,隨手翻讀一本好書,傾聽陣陣蟬鳴,倒也別有一番享受。待到天晚時,欣賞一下夏季繁星閃爍的星空,如此良辰美景,想來煩熱的心,也會一下子變得無比舒緩。

系列文章推薦

梁啟超:有錢的家庭,千篇一律;有趣的父親,萬里挑一

陳道明人生自白:行而正難,思無邪難上加難

斷舍離:50個原則讓生活變得極簡而且有意義

《紅樓夢》詩詞合集:萬千悲喜,終歸一夢

宋詞極簡史:27首名作,唱盡大宋王朝319年

蘇軾: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老樹畫畫:小荷一兩朵,老酒三四杯,我知有我在,管他誰是誰

四大名著最經典20副對聯,智慧滿滿,滋味萬千!

30句老話,說盡人生百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50部世界名著濃縮成50句話,耐人尋味!

左宗棠:能遭天磨乃真漢,不招人妒是庸才

國家強大,不是靠歷史賦予的機遇,而是靠人心賦予的力量

如何有效擺脫瞎忙狀態?此文給你精確答案,太受益了!

梁漱溟: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增廣賢文》精華48句,悟透人生!

康熙家訓:不想養逆子,就一定要讓他吃這五種苦

越活越年輕的12個好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荀子》經典10句:高情商的人,都很注意這10個細節

《山海經》中的10個美麗傳說,你聽過幾個?

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古人10則家訓,經典中的經典

錢鍾書先生最幽默的50句話,雋思妙語,回味無窮!

讓人靜心不生氣的24句話

蘇軾詩詞100句,無法忘懷的經典

王蒙:有些人知道挺多,但沒腦子

九首古詩,說盡了世間最美的友情

林語堂||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不要只是路過,記得留言交流

懂得分享的你最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146b649095892474a0b5ff95329bb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