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物每時每刻都處於運動之中,無論是小如電子,還是大如星球,比如說我們的地球就一直在以大約30公里/秒的速度在圍繞太陽公轉,而太陽也不是靜止不動的,它一直在與數千億顆恆星一起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其公轉速度更是高達230公里/秒左右,遠遠地超過了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速度。
另一方面來講,太陽誕生於大約46億年前,而自從太陽誕生開始,它就一直不停地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那麼問題就來了,太陽已在銀河系中高速運動了幾十億年,為什麼沒撞上其他的恆星呢?
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簡單的答案,那就是:在太陽所在的銀河系區域中,恆星的密度非常低,以至於太陽與其他恆星之間發生碰撞的機率微乎其微。
要知道銀河系中的恆星並不是均勻分布的,隨著與銀河系中心距離的增加,恆星的密度會迅速下降,比如說在銀河系的核心區域,恆星的密度最高可以達到每立方光年28.9萬顆,而當距離增加到326光年(100秒差距)時,恆星密度就下降到只有每立方米2.9顆。
根據科學家的測算,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則大約為2.6萬光年,在這種距離上,恆星的密度已下降至每立方光年0.004顆,也就是說,在太陽所在的銀河系區域中,大約每167立方光年才有一顆恆星,平均下來,該區域中恆星之間的距離大約為5.5光年。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樣說吧,假設在距離太陽5.5光年處,也有一顆與太陽一樣大的恆星,現在我們把太陽和這顆恆星都縮小成一個足球那麼大,那麼在按同等比例縮小之後,這兩個「足球」之間的距離也有大約8223公里。
據此我們可以直觀地理解到,太陽所在的銀河系區域中恆星的密度有多低,在此基礎上,再加上銀河系中包括太陽在內的絕大部分恆星,都是沿著同一個方向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這無疑使太陽撞上其他恆星的機率進一步降低,正是因為如此,儘管太陽已在銀河系中高速運動了幾十億年,它也沒有沒撞上其他的恆星。
當然了,銀河系中的眾多恆星並不能做到整齊劃一地運動,它們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相對速度,所以我們也不難想像,在長達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太陽與其他恆星的距離也不會一直不變,在有些時候,其他的恆星會遠離太陽而去,而在有些時候,其他的恆星則會向太陽呼嘯而來,甚至直接闖入太陽系之中。
實際上,在過去的日子裡,科學家就發現了一顆疑似曾經闖入過太陽系的恆星,這顆恆星被命名為稱為舒爾茨之星(Scholz's Star),它是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紅矮星,其半徑約為太陽的0.1倍,質量約為太陽的0.08倍,目前在天空中位於麒麟座方向,與我們的距離大約為19.65光年。
之所以懷疑舒爾茨之星可能闖入過太陽系,是因為都卜勒頻移測量結果顯示,這顆恆星正在遠離太陽,而觀測數據卻表明,它的切向速度幾乎等於零,也就是說,它目前正在徑直地遠離太陽而去,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將時間回溯的話,那麼在過去的某一時刻,它與太陽的距離就曾經非常近。
科學家根據觀測數據估算出,在大約7萬年前,舒爾茨之星與太陽的最近距離很可能達到了0.6至0.8光年,而這個距離,已經是進入了太陽系的奧爾特雲(Oort Cloud)範圍之內了(奧爾特雲半徑約1光年)。
更引人注目的是,根據蓋亞衛星傳回的觀測數據,科學家還發現了一顆恆星正在向太陽不斷接近,很可能在未來闖入太陽系。這顆恆星被命名為「格利澤710」(Gliese 710),它是一顆比舒爾茨之星更大的橙矮星,其半徑約為太陽的0.58倍,質量約為太陽的0.57倍,目前在天空中位於巨蛇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62.25光年。
根據「格利澤710」的運行軌跡以及它相對於太陽的速度,科學家估算出,它將在大約130萬年後闖入太陽系的奧爾特雲,預計屆時它與太陽的最近距離可以達到0.052至0.17光年。
儘管在這樣的距離上,「格利澤710」並不會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運動軌道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它的引力卻可能會造成太陽系中的眾多小天體偏離原本穩定的運行軌道,進而導致地球遭到小天體撞擊的可能大幅上升,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顯然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不過好消息是,人類還有100多萬年的時間,或許我們可以樂觀地認為,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應該比現在高得多,足以應對「格利澤710」的威脅。
總而言之,太陽已在銀河系中高速運動了幾十億年,卻沒撞上其他的恆星,這是人類的幸運,但我們卻不能保證人類在未來會一直這樣幸運下去,所以人類文明想要在宇宙長久地存在,就應該致力自身的發展壯大,爭取早日成為能夠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存在的星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