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新劇里的父女情,太好哭了

2022-03-19     24樓影院

原標題:這部新劇里的父女情,太好哭了

最近在追新劇《餘生,請多指教》

它是騰訊視頻新上線的都市情感劇,講述了都市男女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故事。細水長流的情愫娓娓道來,一反速食社會的快節奏,層層暈染開溫暖治癒的底色。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林之校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職業選擇、愛情降臨、父親患病,均擾亂了她的心。

許是年齡漸長的緣故,劇中最激發共鳴 的是親情線。父輩的生老病死、親子間的相處模式,擊中人內心的柔膩之處。

劇中對女主角和其父親的故事著墨較多:林之校(楊紫 飾)和林父之間別彆扭扭又口是心非的關係,像極了中國式親情的模樣。而那個絮絮叨叨、管天管地、嘴硬心軟的父親,則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個教導主任,管學習管早戀管摸魚。所幸,大多數人在高中畢業之後,就能逃離主任的管轄範圍。

可林之校不一樣,教導主任林老師是她的父親。即使她在念了大學,仍長期處於對方的360°無死角管控內:大至學習成績、職業規劃、愛情婚姻,細至門禁時間、娛樂場所、日常習慣。

林老師對女兒擺出在學校里對付學生的嚴厲模樣,這讓林之校深感苦惱,整日嚷嚷著要自我獨立。

父女倆的性子都倔,還好林媽媽性格溫婉和煦,能在其中斡旋調停。不過,儘管林媽媽充當著靈活智慧的潤滑劑,父女間的矛盾還是一點就燃,每逢鬧開就難以收場。

林之校和林老師的相處模式,映照出了無數中國式家庭的親子關係。

中國式家庭的矛盾來源於:父輩覺得「我是為你好」,子女認為「請讓我自己選」。不同的選擇,讓雙方處於劍拔弩張的情態中。

林之校大學裡念的是音樂系,閒暇時間都獻給了樂團排練。雖然她不是最有天分的音樂才子,但仍夢想著成為大提琴手,走向更大的表演舞台。

這種帶有夢幻色彩的職業規劃,顯然林老師是不會投贊同票的。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林老師認為,考研+當老師才是最完美的未來規劃。

有時候說著不相關的事,林家父女繞著彎兒都能吵到職業規划上。可見,兩人都心存芥蒂,攢足了勁兒想說服對方。

此情此景,到底是誰錯了?

或許雙方都沒錯,只是思考問題 的角度不一樣。

年輕人總想去外面闖一闖,挑戰自我潛能的上限,心儀工作與愛好掛鉤;父輩卻想把他們庇佑在自己的羽翼下,更看重工作的穩定性,公務員和老師是首選之選。

曾經看過一組投票: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制定完美人生,你會按下按鈕嗎?20%的人選擇了為孩子制定人生。他們想贈予孩子,自我認知里最好的路線規劃。這誠然是為人父母的苦心,但問題是:他們的選擇就是最好的嗎?

父母的選擇是出於自己對這個世界 的認識,他們的經驗來自自己走過的路,但孩子並不會完全復刻父母的人生經驗,因此也常常選擇在其所控範圍外的其他路。

《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當了一輩子軍人的石光榮,也想讓兒子們去當兵。其實大兒子想念大學,用知識建設祖國,但無奈拗不過父親,只能選擇了父親為其規劃好的人生。輪到小兒子高中畢業時,石光榮想讓他去當海軍,其妻想讓他去學音樂。但熱愛文藝的小兒子斷然拒絕了,他認為父母的理想與他無關。

也許,父輩和子女間最需要的是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前者放下強硬態度和家長架子,後者放下叛逆情緒和離家情結,雙方作出更理智的決定。

《餘生,請多指教》中,家庭變故是一次契機,林老師變得更加溫和,林之校也逐漸成熟起來。而林之校對理想職業的勢在必得、勤勤懇懇,或許也會在日後打動林老師,讓他放手容她去闖蕩打拚。

彼此深愛卻羞於說愛,父輩和子女都很含蓄。中國人沒有把愛說出來的傳統,只會默默為彼此付出。

林之校和林老師的關係之彆扭,也來源於此: 我愛你,但我就是不說

女兒過了十點還未歸家,林老師心急如焚,不顧胃痛,衝到外面去找她。明明憂心忡忡,但見到了女兒卻一句好話也說不出來,直接把她拖回家狠狠教訓。

林老師有些諱疾忌醫,他擔心癌症會給三口之家帶來驟風暴雨,但還是收不住自己對妻女的糟糕脾氣。

住院後,林之校伺候在左右。林老師明明心裡很是感動,但口邊的家常話里仍帶著幾分尖銳。就像林之校9歲那年離家出走,憂心如酲的林老師見了女兒第一句話便是「我要把你的腿打折」。

有其父必有其女,林之校和父親一個脾性,一樣「口是心非」。

一開始,她有些擔心父親的胃潰瘍,卻不明著問母親,反而選擇偷偷跟蹤到醫院,偷拍父親的病理報告。如果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憂慮,那就和沒心沒肺和父親吵嘴的人設太不搭了。

父親住院後,林之校又開始擔心醫生的診斷。為了讓父親得到更權威的建議,她私下裡託人托關係,試圖找來其他專家會診。

林之校經常為父親的病痛而暗自流淚,但每日進病房前都會好好收拾自己的心境和表情,和父親見了面又是一副裝出來的樂天派模樣。

明明填滿了愛,卻不好意思講出來,大家都覺得有些矯情,這樣的父女關係在很多作品裡都能找到影子。電影《狗十三》中,父親連慟哭都想避開女兒,一邊唏噓流涕,一邊狠狠捂住女兒的眼睛。

表露情感,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種難堪。不僅有淚不輕彈,有愛也不傾吐,複雜的情緒全部藏在心底。

俗語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前者粗獷沉默,後者溫柔靈活。父親比母親,更容易「嘴硬」,更喜歡「什麼都藏著掖著」, 嘴上得理不饒人,心裡卻牽掛擔憂

《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動輒對子女吹鬍子瞪眼,擺出嚴厲的樣子,實則內心永遠記掛著他們的點點滴滴,並傾其所有。

《餘生,請多指教》中的林老師亦是這類「中國式父親」的典型, 說最硬的話,做最暖的事。如果用心去挖掘生活日常,會發現濃密的愛意早已包裹在了點點滴滴中。

中國式親情的破局之道在於:講出深愛與誤會,彼此溝通和理解。

《餘生,請多指教》用了前6集,構建了一對父女關係的破冰。林之校和林老師的矛盾本處於不斷升級的狀態,但突如其來的病痛變故改變了一切。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兩人終於擁有了溝通的機會。

而診斷病情的顧魏,在父女之間搭建了一道橋樑,他不僅對病患認真負責,還打動了林之校的心。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林老師確診胃癌後,林之校突然長大了。前來探病的好友說,「你變成熟了。」

生老病死的壓力扼住了林之校,她只能學會堅強。比如在母親流淚時默默靠過肩膀安撫她,比如在無人的天台才敢痛快哭一場。

在生死考驗前,代際間的溫情和牽掛被無限放大。 有些話,再不說,可能就沒有時間說了。

林之校和父親的親情轉機出現在他手術前,他瞞著眾人偷偷溜出醫院,購買了回老家的火車票。林之校在顧魏的陪伴下,匆匆趕往火車站。本想打聽父親下落,卻發現自己手機里連一張他的照片也沒有。

候車廳內,林老師正在和周圍旅客攀談,說起女兒眉眼中是掩飾不住的驕傲和得意。他從來吝惜對女兒的半點誇讚,卻一股腦說給了陌生人聽,誇她「懂事也貼心,是大提琴手。」

林之校找到林老師時,他卻出乎意料地提出要去肯德基吃頓飯。在店內,兩人終於又坐到了同一張桌子上,並展開了一場令林之校感動的長談。

原來,林老師之所以來肯德基吃飯,是因為他記得這是女兒童年時期寫在作業里的願望。多年前,她一筆一划寫下的「想和父親一起做的100件事」,他始終記憶猶新。

林老師害怕手術凶多吉少,所以一定要對女兒講出自己的歉意和虧欠。

也正是因為這次溝通,林之校才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苦衷,也學著像父親一樣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顧魏始終陪伴著她,悉心撫慰著她的情緒。

回醫院途中,她喃喃叫他「爸爸」——一個多年沒叫的稱呼。林之校還特意在家中翻箱倒櫃地找出全家福,存在了手機和錢包里。

當全家福照片出現的那一刻,這對父女才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冰釋前嫌。幸運的是,他們還有時間並肩而行;而有的親人卻永遠失去了促膝談心的機會,只留下了一聲長嘆。

正如林海音在《城南舊事》的結尾寫道:「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可親可敬的父親因病去世,但她剛剛小學畢業。她只是懵懵懂懂地體悟到父親的深情,卻來不及和他好好交談、好好告別。

說回到《餘生,請多指教》,林父在顧魏的照料下,順利進行了手術,並開始按期回醫院化療。林之校非常心疼術後胃口不佳的父親,在 的幫助下,特意為父親準備了素餛飩。

共同見證了林父的胃癌治療後,林之校和 的關係也逐步升溫。林之校覺得 是值得信賴之人, 也欣賞她的堅韌和孝順。兩個都不太擅長表達感情的人,開始笨拙真誠地向對方示好。

我們欣慰地看到代際間的霧霾漸漸散去、林之校的愛情和事業逐漸明朗,但也為林父並不明朗的未來所擔憂。

或許是因為它的親情線寫得很落地、很真誠,所以總能無數次擊中我們,聯想到我們和父輩的關係。

吵鬧、和好、敵視、理解……出走半生,兜兜轉轉,仍在守護支持我們的,只有他們。

追劇之餘,不要忘記了給父母一個擁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1144e41f4d8ef6bf2e5f27fa04eee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