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節目,我覺得情景劇又有希望了

2022-06-21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看完這節目,我覺得情景劇又有希望了

暴露年齡的時刻到了,作為一個看著《我愛我家》和《家有兒女》長大,日常用《武林外傳》下飯的90後電視兒童,斯文相信一定有不少觀眾,像我一樣苦內娛情景喜劇斷代久矣。

因為這幾年「叫好又叫座」的情景喜劇越來越少,所以當我知道東方衛視搞了一檔名為《開播!情景喜劇》的競演綜藝時,心情簡直又期待又害怕。

期待是因為這節目集齊了一眾情景喜劇「老炮」,有《我愛我家》的導演英達、《武林外傳》的導演尚敬,《家有兒女》里的夏東海(高亞麟 飾)和夏雨(尤浩然 飾),《武林外傳》里的白展堂(沙溢飾)、邢捕頭(范明 飾)、祝無雙(倪虹潔 飾)…

好傢夥,光看這陣容就讓人覺得「我們情景喜劇又有希望了」。不過話又說回來,節目開播之前斯文其實還挺擔心的,畢竟我們的娛樂環境今時不同往日,尤其是在能夠快速抓人注意力的搞笑短視頻衝擊下,看似「費時又費力」的情景喜劇還能有市場嗎?

抱著這樣的疑慮,斯文從《開播!情景喜劇》剛播出的時候就在關注它,現在一路追到第六期的踢館賽,終於敢放心安利給大家。咱就是說,跟我一樣愛看情景喜劇的小夥伴可算有福了,咱們終於不用再劇荒啦!

在剛剛播完的第六期中,讓斯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楊超越組。他們在上半場的比拼中,分數不僅領先於前來踢館的辣目洋子組,甚至還暫時戰勝了真·大前輩尚敬導演,現在回頭去分析,楊超越組一路領先的觀眾評分功不可沒。

雖然三位首席顧問一致認為尚敬導演的《薪劇場》在專業性上更強,但在現場觀眾投票環節,楊超越組《家有姐妹》的播出值就已經遙遙領先,比第二名的《薪劇場》多出了將近50個播出值。

節目組還出了個「損招」,給集結間裡的20位劇評人每人安排了5個播出值,但不是讓他們給各組加分用的,而是覺得哪一組這次表現不夠好,就可以在當面說明緣由後扣除。在這個環節里,楊超越組只被一位劇評人扣了分,是三組裡被扣最少的那個。

觀眾的認可本來就能說明很多問題,更何況這集《家有姐妹》真的很絕。斯文太懂那些觀眾為什麼會把票投給楊超越組了,因為他們這期討論的是父母催婚和年輕人婚戀觀之間的碰撞,這種話題就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你看老父親方明(范明 飾)這波催婚,左一句「我好多朋友的孩子都結婚了,歲數跟你差不多大」,右一句「你再不找對象,爸爸就要讓你相親去了」,不管你在幹什麼他都能唱一句「你不找對象就是lonely you」的架勢,是不是多少有點似曾相識?

姐姐方紅(倪虹潔 飾)以退為進,前一句還在支持「妹妹年輕不著急,正是需要小浪漫的時候」,後一句就話鋒一轉,強調愛情就是為了最後踏踏實實過日子,「現在踏實的人可不多了,不過姐姐這裡是有的」,說著就想幫妹妹安排相親。

而妹妹方向(楊超越 飾)則認為,上學的時候父親不讓她談戀愛,一畢業就來催她結婚生孩子,這很不合理。她看重愛情里的眼緣,想要「一看到對方就知道彼此想說什麼」、「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這樣默契滿滿的靈魂伴侶。

品品這「坐等緣分」、「寧缺毋濫」的感情觀,當代年輕人誰看了不得說一句「世另我」?可能跟楊超越組的編創團隊整體都偏年輕化有關,《家有姐妹》這幾期所涉及到的社會話題,都是我們這代人普遍比較關心的那種。

小女兒方向畢業之後就沒找過所謂的「正經工作」,但她也不是真的在家啃老,而是宅在家裡拍視頻、做直播、化仿妝。做的是當下年輕人最嚮往的「網紅」職業,老父親卻日常為她操碎心,因為在並不了解新媒體的父親看來,女兒的生活著實不太穩定。

大女兒方紅則跟妹妹相反,她在外打拚多年,已經是公司里的高管。從職場上看,方紅作為女強人無疑是成功的,但她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哪怕再雷厲風行也扛不住親爹這麼一句,「你再不著家,孩子們都快不認識你了」。

更何況,女高管的生活也不總是事事如意。方紅剛開場沒多久就遭遇中年危機,年近四十的她被公司裁員,雖然肯吃苦能力強,但求職市場總是偏好「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更便宜,也更能熬。

待業在家的方紅試著當了一陣全職媽媽,但家務對她來說又是新的領域,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撫養孩子,做飯、洗衣服、喂魚遛狗、打掃衛生…這些瑣碎卻繁重的任務,講真一點也不比在職場上打拚輕鬆。

被閨女折騰夠嗆的老父親想辦法讓她在家裡「重新找回職場的感覺」,可有些似曾相識的事情,平時發生在辦公室里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這要是擱家裡,申請、審批、報銷、填表…此處一定有不少辦事繁瑣的單位被內涵到。

咱就是說,《家有姐妹》這一家三口,視角涵蓋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看似平凡又極具代表性。他們的劇情,真就每一期都能精準拍出至少一個當代觀眾的痛點,看他們就像隔著螢幕在看我們自己的生活,忍不住想追更100集!

其實不光是楊超越組,《開播!情景喜劇》的每一個劇組都在關注著一群人的生活。每次看到他們的情景劇,斯文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會被逗笑,之後就開始感慨「人間真實」。

如果說《家有姐妹》凝聚著一個家庭的縮影,觀眾總能從中隱約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他們提供的是普通家庭特有的溫暖和陪伴,留給觀眾的是對家庭關係的反思,那麼《瀋陽這一家》則更傾向於用「東北一家人」的形式,來呈現傳統的東北喜劇。

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生活在一起,既可以演出堅守傳統的老東北人,和在迷茫中尋找方向的新青年發生思想碰撞,共同尋找傳承的意義,也可以演出個體的故事,圍繞公司選拔「形象大使」來討論容貌焦慮。

對於愛看東北喜劇的朋友而言,小瀋陽夫婦的形象、語言、包袱,可以說是精準長在了笑點上。不論他們在戲裡鬧還是喪,得意還是倒霉,總有一種能把觀眾逗得嘎嘎樂的魅力,不得不承認,「東北人說啥都搞笑」的特質,不失為一種高超的喜劇天賦。

尚敬導演曾經通過講述同福客棧故事的《武林外傳》封神,小小的一間客棧,卻描繪出了江湖的風起雲湧、市井的人情世故。這次他帶來的《薪劇場》,故事就發生在一群開民宿劇本殺的年輕人中間,前幾期就「投資」一個主題,也講出了無限趣味來。

在劇本殺行業的風口與困境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資金鍊斷裂後,一邊自費水電苦苦支撐,一邊積極尋找新的投資。在尋找投資的過程中,他們將體會朋友的陪伴、父母的支持、感情的羈絆…用有限的布景講回味悠長的故事,沒錯,就是尚敬導演那味。

在《再見愛人》中出圈的編劇王秋雨,這回在節目裡搞了個叫《再見愛人!》的同名情景喜劇,再加上國家話劇院的「青年台柱子」吳彼擔當導演,《再見愛人!》可以說是全場最創新、也最現代化的一個劇目。

它的故事圍繞三對情侶展開,涉及相遇、相愛、結婚、分手等現實的情感話題,但劇中加入了不少突如其來的歌舞元素,不僅在無形中消解了這些現實話題的沉重,還形成了一種獨特又奇妙的笑點。

給人感覺最「跨界」的李雪琴組,集齊了脫口秀才女李雪琴、相聲演員孟鶴堂、歌手金志文,他們組的劇目《今天有演出嗎》,講的也是一個跨界創業的故事。「鐵子樂園」酒吧從前期籌備到正式開張,發生了太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五個失意的普通人聚在一起,要理想也要生活。剛開始大家都沒錢,勁兒往一處使的時候是真·鐵子模式,但在市場的衝擊下,理想和現實發生了劇烈的碰撞,是妥協賺錢還是不忘初心?這恐怕是每個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在路上必將經歷的一場修行。

還有王祖藍和一眾TVB演員帶來的《無限訓練班》,演出前原本是顧問團最擔心的一組。因為大家語言不同、笑點不同,TVB的表演方式更讓人直觀感覺和情景喜劇之間「有壁」,萬萬沒想到,他們愣是用自己的實力把自己的「格局打開了」。

咱就是說,槍林彈雨、武打動作、甚至爆破…你敢想這是會出現在情景喜劇里的元素?《無限訓練班》就通過講述TVB新人演員在各個不同的劇組裡訓練、拍戲的故事,把不少港劇元素融合進了情景喜劇,用最輕描淡寫的方式,道出無數新人演員的辛酸。

這六期節目看下來,斯文最想說的是,我們之所以如此懷念情景喜劇,大概就是因為這種誰都能在劇中找到「我」,又能夠在高度共情的人物關係中,跟劇中人一起化雞毛蒜皮為笑點的既視感,是其他劇種都不具備的、唯情景喜劇獨有的核心魅力。

最新的這期節目中,幾位新嘉賓的加入,也讓斯文看到了情景喜劇未來發展中新的可能性。辣目洋子組的《廣白城小事》,是目前唯一一個將情景設置在古代的劇組,講的是侍女冒充公主嫁到鄰國,又在陰差陽錯下留下來、幫助他們免於戰火的故事。

這個作品怎麼說呢,嚴格來算其實並非我們熟知的傳統情景喜劇,反而更像是當下流行的網絡短劇。內容顧問團也提出了這方面的質疑,但從喜劇效果來看,辣目洋子組依然成功逗笑了不少觀眾,這對「喜劇」本身無疑意義重大。

就連首席顧問團的高亞麟老師也表達了他對這一組題材的認可,誰說只有符合傳統標準的才算是情景喜劇呢?只要觀眾是滿意的,市場是認可的,高亞麟當場就向辣目洋子承諾,「沒關係,萬一被淘汰了,這劇我也會陪你們做完」。

孟鶴堂在《今天有演出嗎》中跟李雪琴雙雙跨界,幾期下來「笑果」都非常不錯,第六期中因為提前晉級,甚至「榮升」客串了一把主持人。他的師兄弟燒餅、秦霄賢也在這期中分別加盟助力了尚敬導演的《薪劇場》和隔壁《家有姐妹》。

秦霄賢本色飾演他自己,演一個跑路逃避經紀人卻意外闖入方向家,又被方向的爸爸、姐姐誤認為是方向男朋友的「倒霉蛋」。燒餅演的是戲中戲,出場時是可以給劇場救急的「天使投資人」,最後被揭穿身份,只是來還店長前男友的人情。

他們在劇情中的客串新奇又加分,雖然情景喜劇和相聲的包袱節奏不同,但每當「德雲三兄弟」在舞台上賣力表演,斯文總能聽到台下觀眾的笑聲。至少從搞笑成功這一塊來看,相聲演員和情景喜劇的適配性,比我想像中要高得多。

雖然不知道節目播到後幾期,節目組還會請來哪些神仙嘉賓,但目前播出的部分已經足夠讓我看明白,那些年我們熱愛的情景喜劇,其實從未在影視市場消失,它只是換了一種形式陪伴在我們身邊。

就像節目中聚集的這麼多喜劇人,他們原先可能是做短視頻的、說脫口秀的、講相聲的、演小品的、綜藝感強的、唱音樂劇的、拍喜劇電影的…但不論如何,只要有機會,他們同樣可以做出優秀的情景喜劇,一次次逗樂觀眾。

我們這代在情景喜劇陪伴下長大的觀眾,曾經被高潮迭起的短視頻奪去注意力,好在《開播!情景喜劇》巧妙選擇了競演的方式,請來一批這個領域的老炮和新人,將情景喜劇重新拉回了觀眾視野。

即便是在短視頻的衝擊下,情景喜劇仍然有自己的市場和受眾,因為情景喜劇這些年來也在不斷創新。《開播!情景喜劇》所做的,正是試圖建立起一個融合了各類喜劇元素的終極喜劇體系,向我們示範情景喜劇的未來。

反正我現在已經養成了每周末在東方衛視蹲情景喜劇的習慣,我期待這檔節目後續還會給觀眾帶來更多歡笑,也相信人類對快樂的本能追求,因為只要有笑聲在的地方,情景喜劇就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