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們流口水不要太正常,就是媽媽們換洗口水巾換得有點崩潰,那個時候支撐下去的念頭就是「嗯,長大點就好了……」
有的寶寶長大點了,嘴裡的這個「水龍頭」確實就關掉了,可有的寶寶就「水費不要錢麼?」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一段口水滴答的時期,無法控制地飛流直下三千尺,順帶一臉無辜的表情。
實力大眼網紅咘咘小時候也是躲不過
於是看到這裡的你默默鬆了口氣?不好意思,當媽就是操心的命。1歲寶寶整天流口水,同時也是疾病的前兆。
北京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快1歲的孩子——仍然整天流口水、不能翻身,到醫院,被確診腦癱。
初為人父人母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月齡段的孩子隨時流口水是異常情況。
寶寶一歲前動作發展是腦發育正常的重要指標。也就是說孩子的不良症狀,會通過異常情況表現出來。
等發現孩子動作和姿勢不對勁時,多半快一歲或更大,有的甚至耽擱到兩三歲才去醫院,這對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
為什麼寶寶總愛流口水?
口水,口腔內的三大唾液腺分布的液體,屬於消化系統的組成部分。而唾液分泌,和口腔自我調節、大腦中樞神經有著莫大關聯。
剛出生的寶寶口水並不多,到3個月左右,才會正式開始分泌唾液。一旦開始長牙,就可以準備口水巾了。
1、流口水的原因
2歲前的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生理現象,在7個月左右到達巔峰時期;一個無齒的笑容常常伴隨著長長的口水。
輔食添加、長牙、口欲期、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都會發生口水大量分泌然後奔騰的景象。
2、流口水的時間
3個月以前:幾乎不會流
新生兒時期,寶寶唾液腺還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嘴裡沒有多餘唾液流出。
另外,母乳和配方奶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所以唾液腺分泌量很少,基本不會有流出長條的機會。
4-6個月:開始外流
隨著輔食的加入刺激,寶寶消化功能的發育,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寶寶小而淺的口腔,還不熟練的吞咽,口水多了就會往外流。
6-8個月:激流直下
牙齒開始冒出來,口水量會大大增多。長牙時,寶寶的牙齦部位會腫脹,周圍的神經會受到刺激,從而誘發了唾液腺的分泌。
隨著寶寶長大發育,學會控制吞咽流,口水的現象應在2歲左右停止。爸爸媽媽注意觀察。
寶寶流口水伴隨這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1、伴有口角長水泡
如果寶寶流口水的時候口角還長了水泡,有可能得了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炎。口腔不適時,寶寶可能會出現吞咽困難,甚至拒絕進食。
建議:家長可以為寶寶準備較軟爛的流食,方便寶寶進食。口水浸泡口角及下巴等部位的皮膚,會導致局部皮膚發紅,甚至脫皮。因此,當寶寶流口水時,家長要馬上用柔軟的小毛巾給寶寶輕輕擦拭乾凈。
2、伴有行為異常
如果寶寶流口水伴有行為異常的情況,有可能得了神經方面的疾病,如面部神經麻痹等,家長一定要注意。
建議:伴有行為異常時,家長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3、伴有發燒、流鼻涕
如果寶寶流口水還伴有發燒、流鼻涕的情況,有可能得了咽喉炎或扁桃體炎。扁桃體炎往往伴隨著咽喉部的紅腫不適,會導致寶寶吞咽困難。
建議:此時,家長要讓寶寶多喝水,如果是低燒的話,除了讓寶寶多喝水,還可採用其他物理方法降溫,若病情嚴重,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寶寶1歲內發展異常
1個月
不會吸吮、吸吮無力;十分安靜,哭聲弱或持續哭鬧;自發運動減少,出生後不動,全身鬆軟。
3個月
趴著不能抬頭,頸部不能豎直;四肢頻繁抖動或異常用力屈曲或伸直等,屬發育異常表現。
4個月
表情呆板,對逗引沒有絲毫反應。眼睛不靈活,身體僵硬,不伸手抓東西,有下肢交叉等。
6個月
對聲音沒有反應,手眼動作不協調,手抓東西很快鬆開或不持久、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7個月
頭背屈、肩後伸;肌張力增高,上肢有時內旋,手時常握拳狀,不能獨坐片刻。
8個月
不會左右傳遞對敲玩具,不會翻身,俯臥位雙手不能支撐身體,不能直腰坐,不會爬,全身僵硬或鬆軟。
10個月
不能模仿家長的簡單手勢動作,不能無意識發音;不會拇食指捏物,不能扶站靠站。
12個月
聽不懂家長說的簡單指令,雙手拇食指不能捏小物件,不能拿筆亂畫,不能獨站,不能扶物行走,不能牽手走則屬異常。
預防總比治療更省心省力
預防總比治療更省心省力,孩子能少一點吃藥、打針和輸液……的經歷,對孩子和家長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懂一些兒童健康知識和護理技巧,很有必要。即使孩子生病後也可減少去醫院來回折騰的次數。
可能你會擔心:「我不是專業醫護人員,根本沒學過怎麼辦啊?」
別急,咱們可以先從最基礎的兒童常見病症預防、辨別和護理開始學。
【明星推薦】影視明星、「國民媳婦」海清,向您推薦的這門課程,是由擁有34年臨床經驗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望京醫院的兒科主任肖和印針對新手爸媽精心打造了《0~12歲育兒醫學寶典,孩子少生病》系列音頻課程,用最直白的語言,傳遞最科學的育兒知識,幫助寶寶建立穩固可靠的健康防線!
原價99元,粉絲特惠59元,一經購買,永久回聽!
《0~12歲育兒醫學寶典,孩子少生病》系列課
點擊下方,立即免費試看
課程介紹:
熟悉中醫兒科學的朋友可以在很多書上看到肖和印的名字,包括國家級規劃教材、基層醫生教材還有執業中醫師資格指導用書等等。
肖和印,師承我國頂級的兒科專家李素卿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兒科主任,擔任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小兒推拿專業學會副會長、也是我們國家的基本藥物評價專家。
關於寶寶這些具體而實用的知識,家長可以通過我的音頻課程《0~12歲育兒醫學寶典,孩子少生病》好好學習。把孩子脾胃搞好了,整個人的體質才會慢慢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