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2023-04-14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日影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作者 / 無念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今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特別多

可能有人會說,日本電影不是每年都會上映很多嗎?

確實,日本電影一直都是國內進口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動畫電影在國內也一直都有相當穩定的票房產出。儘管過去幾年,日影引進沒有暫停過,但今年尤其多。而且,作為疫情結束後的第一個自然年份,在目前已經過去才一個季度多的情況下,已經上映的、還沒上映的、有望上映的,七七八八加在一起都已經快要接近過去幾年全年的上映數量了。

更別說《鈴芽之旅》重新刷新了日影在內地票房的紀錄,《灌籃高手》也即將上映,多部熱門影片齊發,一定程度上也讓人對未來的日影生態,重新燃起了興趣和信心。

因此,在如今好萊塢大片整體境遇不如以前,且大的批片環境也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日片,作為受眾相對穩定的進口批片片種,恐怕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整個進口片市場最重要且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了

今年日影特別多

截至目前,上映20多天的《鈴芽之旅》已經取得了超過7億的票房,超過了此前多家媒體對其的票房預測,並仍在不斷上升中。影片未上映前,預售票房便已破億,上映後更是憑著勢不可擋的熱度,刷新多項好成績,並進一步抬升了日影在內地票房最高紀錄的天花板。

這樣,日本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冠亞軍,都被新海誠牢牢占據。《鈴芽之旅》第一,《你的名字。》第二,還有一部《天氣之子》,票房2.88億,排在第五名(不含好萊塢與日本合拍片),成績同樣不錯。

不僅如此,本月初上映的《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即便這是一部20年前的劇場版,而且首周是通過藝聯發行的形式上映,表現也同樣不錯,目前票房已達到了4000萬。本周五還有高口碑愛情片《稍微想起一些》,估計同樣也能吸引到一批忠實的日影觀眾進場。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下周六4月20日將要上映的《灌籃高手》了。毫無疑問,這將是在五一檔之前,甚至是整個四月份,最熱的一部影片之一。豆瓣9.2的超高評分,貓淘雙平台超過170萬的想看指數,以及各大社交平台上壓倒性的討論熱度,濃重的情懷加持,這些都是影片的重要優勢。即便目前影片的宣傳熱度有限,但依舊有望續寫上個月延續的《鈴芽之旅》的熱度和佳績。

就在昨天,川村元氣執導的導演處女作《我和媽媽的最後的一年》(原名《百花》)官宣定檔5月12日全國公映。這樣的話,加上520檔期的《餘生那些年》,4月才過一半呢,5月都已經定了兩部日片了。另外,根據資料顯示,新海誠的《秒速5厘米》也正式開通了官博,有望在大銀幕進行公映。

情報君整理了今年從開年以來國內已經上映/上線、定檔,以及未來有望引進的一批日片,整理了如下表格。

可以看到,列出來的電影里,已經定檔/上線的,就已經有多達十部了,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過去一整年內地上映的日本片數量,然而今年才剛剛過去一個季度多一點。如果再加上像是《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這樣的美/日合拍片,以及未來《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這樣的劇場版「年貨」,上映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疫情之前的很多年份,毫無疑問如果接下來日片引進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頻率的話,今年將有望成為繼2019年後,成為又一個日影大年

日影引進變遷史

作為國內電影進口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電影一直都是繼好萊塢影片後,引進數量第二多的片種,這其中尤其以日本動畫最被看重,也是國內不少批片方爭搶的對象。但其實,別看日本片如今炙手可熱,這也不過是疫情前幾年才有的光景。

歷史上看,日影引進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60年代。根據現有資料顯示,不少經典影片,如山本薩夫的《箱根風雲錄》、山下惠介的《二十四隻眼睛》、新藤兼人的《裸島》等等,都曾被引進過國內。當時引進的日影,內容上主要還是以反抗帝國主義壓迫或反對戰爭為主。

70年代起,日影的引進工作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停滯期,畢竟當時我們正在經歷十年浩劫,電影以及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同一年,中日雙方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那之後,隨著鄧小平訪日,中日關係也進入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高倉健的《追捕》,就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引進的第一部日本電影。

可以說從7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初,日本電影也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引進頻率,基本上每年都有好幾部日影與國內觀眾見面。1982年,中國和日本還共同製作了第一部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由佐藤純彌和段吉順共同執導。另外,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龍貓》《風之谷》也正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次引進的。

到了1994年,「348號文件」的發布,意味著以好萊塢大片為首的「好萊虎」開始席捲國內市場。隨著《亡命天涯》的引進,以注重視覺體驗和刺激效果的好萊塢大片成為了內地觀眾的新寵,中國電影開始逐漸進入市場化商業化的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政治因素也成為了引進別國影片時不得不參考的重要標準,兩國發展進入微妙期。在21世紀的頭個十年內,只有極少數的日本電影被引進到國內,其中還有不少是中日合拍片。甚至,直到2012年,本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受釣魚島事件等影響,中日關係也沒有得到全面的緩和,僅僅只是上映了兩部中日合拍片和一部奧特曼系列的電影,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直到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順利引進,才正式讓中日之間的影片交流重歸常態化。這部《哆啦A夢》的引進,在當年看來,具備重要意義。首先就是上面說的,讓日本電影重新回到了內地的市場;其次,打開了批片引進的大門,民營電影公司也可以自購外片版權,並且因為那幾年整體的市場發展勢頭很好,批片的生態處境自然也會相對樂觀。另外在那一年之後,哆啦A夢還有柯南劇場版就開始成為國內市場的「年貨」項目,每一年都順利得到引進,直到現在。

2016年,一共有11部日影得到引進機會,其中真人電影有兩部。這個引進數量放到當時看是打破紀錄的。不僅如此,當時的票房紀錄保持者《你的名字。》也是在那一年進入的國內市場。2017年跟前一年的引進數量基本持平,動畫電影也依舊是日本引進片的主流選擇。

到了2018-19年,日本的引進數量不僅大大提升了,引進的類型也比以前多元了很多。除了常規的經典日漫IP的劇場版以外,經典重映,以及不同類型的真人電影也都開始進入國內與觀眾見面。比如,2018年的金棕櫚得主《小偷家族》就順利引進到國內,窗口期也比較短,直到現在依舊是日本真人片在國內的票房冠軍。

還有像是《鎌倉物語》《浪矢解憂雜貨店》等奇幻片、《生存家族》《戀愛迴旋》等喜劇片、《念念手紀》《跨越八年的新娘》等愛情片、《祈禱落幕時》《檢察方的罪人》《22年後的自白》等犯罪懸疑片等等。雖然這些影片體量各異,票房也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豐富了內地市場的多元類型,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的日影觀眾。

2020年起,疫情突至,電影市場進入了難熬的三年。這幾年裡,進口片生態變了天,但好在,日本片受眾相對固定,且受窗口期的影響相對有限,所以整體的體量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歷年的日片冠軍也依然能保證1-2億+的體量。甚至,去年上映的《花束般的戀愛》,在引進窗口長達一年多,外加冷檔期和影院營業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依舊達到了9600萬+的票房,也足見日片粉絲的底盤之穩固。

日影引進,多多益善

如今,三年疫情暫告一段落,進口片引進恢復常態化,日片的上映數量也已遠超去年。而在當下的後疫情時代,大量的日片獲得引進機會,並且像《鈴芽之旅》這樣的熱門片重新打破紀錄,顯然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首先,未來一段時間內,日片恐將成為進口片底盤的重要組分,甚至有望和好萊塢片共爭高下。

大家都知道,即便好萊塢大片也開始重回國內,但是顯然內地觀眾對其已經逐漸失去了興趣。截至目前,在那麼多大片輪番上映的情況下,今年依舊只有漫威的兩部影片成功破億,多部好萊塢影片,包括超英片在內,都沒有取得預期中的好成績。而反觀日片,一部《鈴芽之旅》的票房,就已經超過了今年目前所有好萊塢影片的累計票房之和,不可謂不令人震驚。

當然了,長遠點看,年內還有幾部好萊塢大片有望衝擊10億+的機會,而日本片除了接下來的《灌籃高手》,以及情懷加持的《天空之城》外,暫無其他熱門選手了。因此,日片的整體票房肯定還是不敵好萊塢影片。但至少,在當下好萊塢影片整體疲軟的情況下,這幾部影片的表現讓人看到了引進日片的價值和必要性,或許遠甚於好萊塢超英片

其次,日片的票房體量似乎還有進一步探高的可能性。

《鈴芽之旅》的好成績打破了所有人的預期,也改寫了內地影史日片的票房天花板。而接下來的《灌籃高手》,不出意外的話,拿到5億+甚至更高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距離10億這個門檻,日片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更不用說日本真人片,到現在連破億這個門檻都還沒有實現。這也說明了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

印度片都能誕生10億+,日本片真的就這麼難嗎?其實也不一定。不過日本片最大的問題或許在於,想要突破那個界限比較難。就比如,有很多在電影節展上一票難求的熱門日片,等到真正上映了,反倒熱度平平,甚至無人問津。最近上映的《平家物語:犬王》,其實就是這樣的結果。這說明忠實粉絲和普通觀眾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壁壘的。而想要儘可能做到下沉,打通這一點,光靠口碑的傳播和忠實粉絲的底盤,還是遠遠不夠的

最後,從批片這個領域來看,日片的有利可圖也能給廣大的批片片方再增添一點信心。

在印度片不斷清庫存仍「上一部撲一部」的情況下,在歐洲國家批片仍舊只是小眾圈子的心頭好的情況下,大概也只有日片,作為整個批片大範圍內的「獨苗」,能夠讓人看到一點點希望。而不少日片片方也開始找到了院線發行之外的新方式。從去年的《新奧特曼》《駕駛我的車》,到今年初的《惠子,凝視》,不少國內的日片版權方也開始通過網絡發行的形式讓影片與廣大觀眾們見面,這對於未來的日片引進工作,不僅能提供更多的參考,也能給予觀眾在院線片以外的更多選擇。

綜合來看,在當下,日片引進仍然是十分有意義的,甚至是多多益善的。我們也希望,未來的電影市場能夠出現更多的像《鈴芽之旅》《灌籃高手》這樣的日片頭部動畫選手,以及更多能夠打破門檻刷新紀錄的日本真人片,帶動進口片大盤的上漲,也給整個批片生態帶來更多的驚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0ca9e287e44a501fe6fdbe495a9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