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伊朗暫停與美國對話,以色列報復引而未發,局勢又到關鍵節點?

2024-10-15   上觀新聞

在以色列報復引而未發、各方神經緊繃的背景下,當地時間10月14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表示,伊朗與美國的非直接對話因為當前地區形勢而暫停。他說,伊朗多次明確表示不尋求戰爭,但伊朗也為發生任何情況做好了充分準備。此前一天,美國國防部稱將向以色列提供「薩德」反導系統並派遣相關軍事人員,以幫助以方提高防空能力。

伊朗暫停與美國的非直接對話表明何態度?報復伊朗,以色列為何引而未發?美國向以色列提供 「薩德」目的何在?圍繞相關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

伊朗為何暫停對話?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阿拉格齊14日在訪問阿曼期間說,在當前危機能被解決之前,伊朗看不到與美國進行非直接對話的基礎。他還表示,阿曼一直努力在伊朗和美國的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伊朗與美國通過阿曼建立了非直接對話。

近期,阿拉格齊接連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伊拉克、阿曼等地區國家。有說法稱,伊朗正通過外交渠道要求海灣國家遊說美國阻止以色列襲擊伊朗石油設施。

伊朗暫停與美國的非直接對話,表明什麼態度?

劉中民:這是伊朗對近期美國在伊朗和以色列關係上兩面性的回應。

近期有報道稱,伊朗和美國正通過第三方頻繁互動。伊朗方面希望通過美國影響以色列,避免伊朗要害目標受打擊。有說法稱,美國也給了伊朗一定承諾。

但與此同時,美國也在軍事和輿論層面不斷提升對以色列的支持,不僅在口頭上發出「保衛以色列」的口號,還將向以色列提供「薩德」反導系統並部署百名美軍。

不過,對於伊朗暫停與美國非直接對話的後果,也不應看得過於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伊朗的外交策略。

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做法,伊朗需要展示強硬,但並不會徹底關閉與美國之間的溝通渠道。本質上,避免以色列對伊朗進行過於嚴重的打擊,防止衝突升級並將美國牽涉其中,仍是美國與伊朗的共同訴求。

以色列或降級報復行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10月1日,為回應以色列此前一系列襲擊暗殺,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大量彈道飛彈,打擊以方軍事和安全目標。以方此前稱將以「致命、精準、令人驚訝」的方式對伊朗發動報復打擊。

據新華社報道,《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告訴美國政府,以色列將打擊伊朗的軍事設施而非石油或核設施。消息人士還稱,以色列將在11月5日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之前對伊朗採取一系列報復行動,將避免給外界造成以色列「政治干預美國選舉」的印象。

以總理辦公室當地時間15日對此回應稱,採取何種報復計劃,將根據以色列的需要來決定。

以色列報復伊朗有哪些選項?為何遲遲不動手?

劉中民:以色列之所以半個月仍未動手,最重要的原因是,打擊目標難以拿捏和把握。

伊朗的核設施若遭到襲擊,不僅是對伊朗自身安全的打擊,也將造成核擴散風險。石油設施則關係到伊朗的外匯及整個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

因此伊朗多次重申,核設施和石油設施是其「底線」。若以色列打擊這些目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衝突下一階段發生「質的變化」。美國也在向以色列施壓,要求其不要打擊伊朗戰略性目標。美國、伊朗、以色列之間仍在就此進行複雜博弈。

目前來看,壓力之下,以色列可能會將打擊降級,選擇伊朗軍事設施作為打擊目標的可能性較大。以色列將緊張期拉長,也是希望在此過程中尋求一個「下台階」和謀得體面的機會。

仍不排除以色列會將「懸念」留到美國大選之後。如果以色列對美國大選製造的麻煩過大,屆時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上台,都將有損以色列與美國新政府的關係。

美國提供「薩德」目的何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美國國防部13日說,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薩德」反導系統並派遣相關美軍人員。

在以色列對黎巴嫩軍事行動日益升級且誓言報復打擊伊朗的背景下,美國這一舉動被認為給中東緊張局勢火上澆油。伊朗方面已回應說,「在保護伊朗人民和捍衛國家利益方面,伊朗沒有紅線」。

美國為何要向以色列提供「薩德」,是否意味著其政策轉變?

劉中民:美國的做法仍是這一年多來一貫政策的延續,只不過針對具體問題,在軍事手段和軍事工具上進行動態調整。

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一旦衝突有所升級或外溢,美國都會採取實質性措施,包括向地區增兵,增派航母,對胡塞武裝、真主党進行威懾等。這既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也是美國通過威懾來遏制和控制衝突升級的不得已選擇。

10月1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飛彈襲擊後,有報道稱多枚飛彈擊中以空軍基地,摧毀數十架F-35戰機。如果伊朗再加大襲擊飛彈數量,以色列「鐵穹」等防空系統將面臨更大威脅。在這一背景下,部署「薩德」不僅是對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和支持,也是美國勸以色列降級對伊朗打擊的「資本」。

局勢正處關鍵節點?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連日來,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多次遭以軍襲擊,多名維和人員受傷。內塔尼亞胡聲稱,拒絕撤離將危及聯黎部隊人員及以軍士兵的生命安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3日則表示,聯黎部隊仍將繼續堅守在所有陣地。以色列為何盯上聯黎部隊?

劉中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色列正在執行「戰爭邊緣」政策,施壓聯黎部隊撤退,為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緩衝區創造條件。

以色列未來很可能謀求在加沙南部、黎巴嫩南部建立緩衝區,隔離哈馬斯和真主黨對以色列的安全威脅,聯黎部隊屆時勢必將成為障礙。

以色列的冒險行為不僅是對黎巴嫩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威脅,也是對聯合國權威的蔑視以及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挑戰。不過,儘管內塔尼亞胡向古特雷斯發出「最後通牒」,其仍對與聯合國爆發衝突、造成維和人員傷亡的可能性有所顧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如何看待當前的中東局勢?外交斡旋能否在接下來的地區局勢中發揮作用?

劉中民:目前局勢正處關鍵節點。和10月初的劍拔弩張相比,儘管以色列與伊朗仍可能走向大規模衝突,但控制、斡旋衝突的可能性也已出現。

不僅伊朗、美國有為衝突降溫的訴求,以色列也在「七線作戰」(加沙、約旦河西岸、葉門、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中應接不暇。目前以色列軍事重點已轉移至黎巴嫩,在加薩走廊的衝突已轉向零星作戰,對胡塞武裝方面的空中打擊任務則多由美英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中東外交活動密集。特別是在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相對冷淡、超脫的海灣地區,外交熱度正在上升。伊朗外長9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和外交大臣費薩爾會晤。這不僅是基於沙特能對美國和以色列施加影響的考量,也有維護沙特與伊朗和解局面繼續保持的考慮。

中國也在為衝突降溫發揮作用。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分別同以色列外長卡茨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通電話。同一天,外交部副部長鄧勵應約同沙特外交部副大臣胡萊吉通電話。

無論是沙特、埃及、約旦、阿曼等地區國家,還是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域外大國,都不願看到衝突進一步擴大,這些因素將有利於衝突降級。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