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5-10歲的孩子,領悟這3點,比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2023-04-26     樊村聊教育

原標題:家有5-10歲的孩子,領悟這3點,比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讓孩子擁有良好未來。也正是因為這樣,父母在自己剛剛有孩子的時候,就會想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變著法的來教育孩子,從一開始的胎教,再到早教,再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就變得不一樣了。因為家長們漸漸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即便自己已經幫孩子安排了多種教育方法,想了1萬個處理問題的技巧,卻仍然趕不上孩子帶來的「意外」。

這主要是媽媽們準備好的理論,跟孩子的實際情況有衝突的原因,而又因為很多新手爸媽並不真正懂得怎樣教育孩子,所以他們往往找不到主心骨。因此,在這方面,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去尋求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再做安排。

例如:清華教授應教授,應教授他就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為了得出這套理論,他曾經做了幾十年的青少年教育研究。

應教授認為:5歲以上,10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分數,也不是獎狀,而是勝負心,自主性,自律性這三個方面。

他表示,孩子小學的學習成績只能夠影響孩子的小學生涯,並不能作數,也並不會對孩子未來的人生,真的產生很大的影響。可是如果在這三個方面不注意的話,就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勝負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有勝負心是一種不好的表現,這證明孩子非常極端化,父母也認為這樣的孩子性格非常要強。可是實際上恰恰相反,只要父母利用好孩子的勝負心,也能成為激發孩子潛力和動力的好幫手。

爸爸媽媽要注意的是,在關注孩子勝負心的時候,也不要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性格,因為這樣的性格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未來。

自主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家庭變得越來越富裕了,再加上現在獨獨生子女眾多的緣故,所以出現了很多「公主」般的孩子,「皇帝」般的孩子。這種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都由家長照顧得好好的,因此,他們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大多都沒有得到發展。

所以,比起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能夠做的事情。例如: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出去活動,完成作業等等,這些都能夠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照顧自己的能力。因為家長的大包大攬,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懶惰,最終與時代脫軌「變成啃老族」。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幫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因為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捨不得讓孩子去做一些可能會受傷的事情。但是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成長道路總是包含了挫折的,如果不讓孩子承受任何一點小挫折,那麼孩子以後怎樣自己去走向社會,自己去工作呢?如果自己孩子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能力都沒有,以後怎麼離開父母的懷抱呢?

自律性。

有些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會表現的很乖,也很有自律,比如:會自己學習安排學習任務。可是如果一旦失去了家長和老師的監督,比如:步入大學,步入社會後,就會失去自律性,很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頹廢。也正因為這一點,從小自律性強於他人的孩子,在社會上也更具有競爭力。

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學會「慎獨」,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去規劃自己的方方面面。例如:讓孩子自己規劃學習任務,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責任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選擇要自己去承擔後果的道理,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給孩子提供建議就可以了。

應教授的話是「實踐出真知」,經過實驗後得出的,父母可以相信他。

另外,雖然現在中國是應試教育,家長們承受了很多來自孩子學習成績方面的壓力。很多時候父母也是被迫不得不去更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父母也千萬不能顧此失彼。因為光有成績,沒有自主性、自律性、勝負心的孩子,即便到了好大學,找到好工作,也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因此,父母一定要儘早重視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089d422a84155538abb40403e1d0f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