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國資委聲明,南寧市長道歉,都因為一件事

2023-05-25   抱朴財經

原標題:昆明國資委聲明,南寧市長道歉,都因為一件事

政府要有「乙方思維」。

作者:今綸

這兩天,昆明和南寧輪番上熱搜。

「昆明銀行口專家路演要點」和《昆明城投專家會議紀要》的文件在網上掀起風波。這些文件透露出信號:昆明部分城投企業(地方融資平台)到期債務償還困難較大,地方政府正多方籌措資金,但仍面臨較大壓力。針對上述事件,昆明國資委、海通證券、民生銀行等各方均發表了闢謠或說明。

5月23日,南寧市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近期廣大市民和網友反映該市道路停車收費標準偏高、停車位劃定不合理、收費存在亂象等問題作出回應。南寧市委副書記、市長侯剛表示深刻的檢討和深深的歉意。

發布會現場,南寧市長侯剛鞠躬道歉

無論是昆明國資委的嚴正聲明,還是南寧市長道歉,都因為一件事:某些地方政府確實財政困難。

01 昆明的事是一團迷霧

昆明的事兒比較蹊蹺,我們作為吃瓜群眾確實無法證實「要點」和《紀要》文件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認同昆明國資委的闢謠聲明,畢竟是權威部門,但是這個闢謠聲明只是一個立場聲明,沒有用證據一一反駁細節。

很有意思的是海通證券發表聲明稱,上述外部參會人員言論僅代表其個人,不代表公司的觀點和立場,後續將持續強化內部管控,加強對參會人員的管理要求。

海通證券的意思是外部參會人員與我無關,它沒有否認「債務償還困難較大」。

民生銀行也緊隨其後表示,昆明分行普通員工馬某某在工作時間之外,以個人名義參加海通證券組織的外部會議,並在會上發表不實言論,馬某某參加此次活動從未經民生銀行昆明分行批准和授權,系員工個人行為。

民生銀行則乾了兩件事:第一,甩鍋;第二,員工馬某的言論不實,但怎麼不實,它沒說。

說白了,這三份闢謠和聲明都是表達立場,但沒有拿出有力的數據、細節反駁謠言,也沒有人表態說所有債務都會按時支付,所以,大家議論紛紛很正常。

該如何闢謠?在不涉及機密的情況下,公布「要點」和《紀要》的一部分如何?數據可以不公布,觀點可以公布吧。

但昆明似乎也沒有這個意思,反正就是說網絡傳的是謠言,這個其實難以服眾。

第二,也有人說這可能是在下象棋「將軍」,就是說故意把事情在大眾領域引爆,尋求更多支援。這個也只是猜測,沒有證據。

不過「要點」和《紀要》真的是寫得有鼻子有眼,不太像外行杜撰的,至少是內行偽造的。

所以,昆明的事兒其實是一團迷霧,我們不敢妄下結論。

但是昆明的帳本是公開的,擺在那裡的。

昆明市財政局的網站上有一份報告——《關於昆明市2022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裡面記錄非常詳細:

截圖來源:昆明市財政局官網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5.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70.8%、調整預算的102.9%,較上年決算數下降(下同)26.7%,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下降13.6%,加上級補助、調入資金、債務轉貸等669.1億元,收入合計1,174.3億元。

支出863.3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89.9%、調整預算的102.3%,下降7%,加上解上級、地方政府債券還本等311億元,支出合計1,174.3億元。收支平衡」。

一句話,想各種辦法,2022年昆明的帳是做平了的。

昆明市的財政收支在去年神奇做平了,但是也說了實話「政府性基金收支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受房地產市場下行影響導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收,相應減少安排土地成本等支出。」

再說得更明確一點,2022年1-12月,昆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23.6億元,同比2021年下降70.4%

昆明

今年如何?

2023年1-3月,昆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8.0億元,同比增長344.9%,1-4月,昆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8.8億元,增長2.8%。儘管2023年前四月土地市場有所復甦,但仍未超過2019年1-4月的181.8億元。

2023年全年會如何?估計也就是一兩百億。

以上這些都是公開數據。

昆明國資委已經發了嚴正聲明,我們只能相信昆明的部分城投企業(地方融資平台)到期債務償還沒有問題,別的也無法說什麼,總之不信謠不傳謠。

還是真心希望昆明能渡過難關,希望旅遊、製造業等諸多行業能持續恢復,畢竟涉及到很多家庭的吃飯問題。

02 南寧市變成了「慧泊市」

南寧的情況會更複雜一些。

首先是真沒錢了,南寧財政局的官網數據顯示: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73.06億元。但是這裡面上級補助收入453.16億元,較2021年增加105.66億元,這不就是轉移支付嘛,占了42%。

截圖來源:南寧市財政局官網

大家都懂。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1073.06億元,和昆明一樣,都是神奇實現收支平衡。

轉移支付功莫大焉。

不過,和南寧一樣,土地財政難以持續了。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435億元。其中,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34.08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50.93%,下降57.2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導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

你說怎麼辦?公職人員工資、教師工資、醫療、基本公共服務都是硬開支。

於是南寧有關機構在想辦法搞錢,怎麼搞?方法之一就是在2017年12月註冊成立慧泊停車,這是一家南寧市國資委間接100%控股的公司,目前是南寧軌道交通集團的二級子公司。

慧泊停車不是民營企業,不是所謂的資本。

慧泊停車把南寧市變成了「慧泊市」——南寧城市道路的停車泊位為46908個、停車帶71944米,其中免費停車泊位16373個、免費停車帶35036米。南寧全市的道路收費停車位,皆由慧泊停車管理和收費。

慧泊停車還經營非機動車保管點82處,管理黨政機關共享停車場8個、公共停車場2個、公交集團停車場30個。

南寧市道路臨時停車位收費時段為7:30~21:00,其餘時段免費開放。收費時段中,前15分鐘免費,之後按照不同的區域級別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折算後每小時3~8元不等。

收費高的路段一天停車費超過百元,除了機動車停車位,電動車、自行車停車也都要收費,也算是「南寧市創新」。

如果某人敢欠費,法院會找當事人麻煩:2021年9月,慧泊停車發布一批停車欠費車輛,欠費金額在2萬至6萬元不等,其中一輛停車欠費高達63990.5元。

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與慧泊停車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慧泊停車加快追繳停車費案件辦理提供便利。

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高院已責成青秀區法院與慧泊公司解除了《合作備忘錄》。

慧泊玩得很大,有市民和網友指出慧泊公司貸款72億,南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竑介紹,這是金融機構根據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慧泊公司未來25年經營權使用收入的評估值,並沒有發生72億元的實際貸款。

萬一這72億貸款的事兒成了,南寧人民可就負擔重了。

慧泊這麼幹當然是不對的,正在整改中。南寧市委副書記、市長侯剛也表示歉意。

昆明、南寧這樣在財政上困難的城市其實不少,譴責、痛罵、嘲笑都意義不大,接下來該怎麼辦,這才是最重要的。

03 以理性冷靜策略應對債務問題

「開源節流」這四個字看似很簡單,但要做到實際上很難。

比如說開源,抱朴財經認為最好的開源不是去圈更多停車位來收費而是從金融貸款等諸多方面支持民營企業,在招投標等環節央企國企民企一視同仁,破除更多的行政限制藩籬,這是在激活民間力量。

讓民營企業家敢投資,敢幹活,敢擴張,這才是開源。現在很多城市正在這麼做,而且有鮮明的表態,值得鼓勵。

南寧

通過停車位的擴張來與民爭利,通過壟斷某種資源來開源,很容易激起矛盾,而且是非常直接和尖銳的矛盾。

和某朋友聊天,他提到了一個詞,就是政府要有「乙方思維」,這方面,珠三角長三角其實是做得比較好的。

信心這個事兒也急不得,只能以繡花功夫慢慢養成。

再就是節流,比如可以正常使用的道路是否可以不挖?招投標環節是否足夠透明?是不是真正的市場化競爭?有沒有把納稅人的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抱朴財經認為這裡面的潛力很大,越透明,成本越低,越公平,成本越低,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

如果你是民營企業的負責人或者銷售負責人相信對此感觸良多,我最近在幾個城市調研看到了很多民營企業負責人的無奈和彷徨。

最後就是大家要共同過「緊日子」和「苦日子」,真的是「共同」,不能內外有別。

宏觀面上,根據2023年3月16日《介面新聞》的報道,2023年,城投債到期規模合計約近5.7萬億元,達歷史峰值。

2023年是中國經濟形勢複雜的一年,但同樣是世界形勢波詭雲譎的一年,穩住債務問題,深挖內部潛力,全力衝刺科技創新和先進位造業,這些事都不容易達成,但又必須去達成。

一些地方的債務問題恐怕會逐漸暴露出來,早介入,早處理,早解決是值得採取的理性冷靜策略。

等事情發酵出來再闢謠,或者採取某些急功近利的手段之後又來道歉,對於城市的發展不是最優選項。

2023年,我們就祈求一個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