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迪娜誤爆好友戀情,許晴吐槽嘉賓不正常,而他,被真人秀害慘了

2019-08-04     雲圖娛塘

近日,一條名為「麥迪娜道歉」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具體內容是麥迪娜發博文表示「是自己錯怪節目組了,節目組有和公司對接,是公司的人沒有了解詳細內容就隨口答應確認了」,以此向節目組道歉。

接下來,我們回顧一下事情的起因,麥迪娜之前在參加該真人秀節目時,談及了好友海陸和其前男友于小彤的戀愛狀態,並稱「兩人總是吵架」。節目播出後,麥迪娜發文稱:「說好不錄,也沒有戴麥,為什麼被剪出來」「不會再被利用了」。

博文一出,頓時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評論里網友們也是各執一詞:「有誰能做到和朋友聊天不吐槽的?又沒說什麼壞話」「節目組已經和麥迪娜說好不錄了,為什麼還播出來,這完全不怪麥迪娜好嗎?」「麥迪娜情商太低了,不應該在真人秀中議論自己的朋友」。總的來說,評論分為兩方,一方是指責節目組沒有信守承諾,導致藝人被罵;另一方則表示,不管是打抱不平還是吐槽,在背後議論朋友本來就不好。於是便有了上文所說的「麥迪娜道歉」。

按照娛樂圈現下的風氣來看,這或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亦或是單純因為溝通不當所產生的問題,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明星在鏡頭面前表達真實的自己確實無可厚非,而無論何種類型的節目,為了好的播出效果以及一定的討論量,節目組都會在後期製作過程中,對拍攝畫面進行大量剪輯。也就是說,節目組在明知嘉賓言行不當的前提下,依然為了營造噱頭,選擇了保留該對話內容,這種行為本就是「充滿惡意」的。

在綜藝節目《花兒與少年》第二季中,嘉賓們為了促進感情,圍坐在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期間鄭爽問許晴,是參加上一季時比較開心,還是這一季開心?許晴直截了當的回答道「上一季」,而此時倚在許晴身上的井柏然,第一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為了緩解尷尬,趕緊問道「為什麼是上一季啊?」許晴回答「因為上一季的人都正常」。

此話一出,全場氣氛陷入冰點,陳意涵試圖用笑聲緩解氣氛,然而聽起來也並不是怎麼發自內心,楊洋則是皺緊眉頭沒有說話,在場的嘉賓完全被兩人直來直往的聊天方式弄得措手不及。

在之前的節目中,鄭爽和許晴曾就因性格、行事風格等原因產生過一些矛盾。如今許晴這樣回答,言下之意,就是說鄭爽「不正常」。問題的源頭在於,鄭爽在提問的時候,已然給出了一個選擇性的題目,想讓回答者強行選擇一個;而作為演藝圈的前輩,許晴完全可以用「兩季都挺開心」這樣溫和且不會引起爭議的方式進行回答。

然而,許晴偏偏沒有給鄭爽這個面子,這也讓節目組找到了可乘之機,甚至在這次事件中,節目組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真人秀節目中,這種對抗性的片段經常因為怕影響藝人形象,由節目組後期剪掉不予播出,但是《花兒與少年》節目組不但播出了,還把事件剪的更加引人注目。例如,節目組後期剪輯時,在許晴回答完畢後,突然加上了緊張的音樂;在幾個你來我往的回答中,鏡頭同時也在捕捉其他嘉賓最真實的反應,加重渲染了現場氣氛。語言「博弈」、「對抗」的越激烈,內容就越容易吸人眼球,節目的知名度便會隨之擴大,收視率也會大幅增長,歸根結底,節目組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嚮往的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嘉賓吃到黃磊做的飯菜之後都會拍手叫好,再加上節目組的剪輯,最終呈現出的效果簡直是天花亂墜。然而,據知情人士爆料,其實黃磊做的就是家常便飯,味道也是正常味道,並不像節目中播出的那麼勾人食慾,也就是說,嘉賓們的表演太誇張了。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播出伊始就廣受好評,在第七期預告中,節目組採訪易烊千璽,他面對採訪的回答原話是「我沒想過淘汰誰」,然而,在正式節目播出時,字幕卻變成了「我沒想過淘汰」。本是謙虛的表達隊員都很優秀,可節目組剪輯後卻刪減原話,愣是營造出了一種隊長狂妄自大的效果。

因為節目組的剪輯問題,易烊千璽的負面評論激增,對此,粉絲們提出了合理訴求:如果節目組不道歉,將不再觀看節目,不再配合一切節目宣傳。於是便有了,「這就是街舞節目組道歉」話題9102.6萬的閱讀量。由於播放量的急劇減少,幾天後《這就是街舞》導演發文解釋了一些質疑:「會選擇少量精華鏡頭予以播出」「為了確保視覺呈現上的相對完整性」,然而,他對引戰行為隻字未提,節目組道歉的同時,也沒有對第七期進行重新剪輯。對此,粉絲表示:事件發酵後給藝人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無法挽回,希望節目組可以秉承街舞的初心,不要再惡意剪輯。

節目組這次玩脫了,畢竟任何節目的播出都是依賴於數據之上,巨大數量的粉絲是保證流量數據的基礎,節目組惡意剪輯導致粉絲缺失、播放量下降,也是正常情況。換個角度來看,巨幅下跌的播放量,讓節目組產生了強烈的求生欲,然而求生欲卻一次次的掩蓋了道歉的真心。

國內的綜藝節目套路大抵如此。

第一種,為藝人建立各種「人設」。張藝興「小綿羊」人設,迪麗熱巴「吃貨」人設,雷佳音「大頭」人設,黃磊「好廚子」「老狐狸」人設,鄭愷「小獵豹」人設等等。也就是說,他們會通過藝人的某些表現來制定「專屬」人設,有了固定的人設,就會吸引一批定向的粉絲,電視節目播出後再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誇張。由於節目中人設的既定模式,藝人也不太容易擺脫觀眾的固定思想。

第二種,人為炒作各種關係,尤其熱衷於炒「CP。像鹿晗迪麗熱巴、李沁魏大勛、楊紫張一山等,都是通過節目強行建立的關係。與此同時,節目會衍生出大量「cp」粉,如此一來,數據流量就不僅僅是一個明星創造的,而是由明星A粉絲、明星B粉絲和明星AB的「cp」粉絲三方組成,產生了翻倍的流量數據。

​第三種,節目組剪輯。都說綜藝節目的播放量不依靠導演,不依靠編劇,而是依靠後期,後期剪輯完全可以決定節目的走向。關係線無中生有,事件線有也變無,雖然不是根據事實的情節發展,但是卻會因為節目剪輯創造出極大的播放量甚至討論量。從本質上說,其實不是節目本身更吸引人,而是節目後期剪輯的更加吸引人。

國內綜藝真人秀節目發展越來越偏向電視劇化,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演,為了觀眾樂呵,為了播出效果。真人秀太「真」,會失去一定的話題製造點;太「秀」,又會失去節目本身的創造意味。這種畸形現象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普遍的節目亂象。

做到「真」與「秀」並駕齊驅,是國內綜藝節目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我認為,首先,應該保證節目的真實性,同時保證明星在節目中所呈現出來的真實度;其次,節目組應儘量公正客觀地去還原拍攝中的最真實情況,不能為了追求「作秀」,而肆意誇大或縮小事實。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要靠節目本身的質量來獲取熱度。總的來說,「人」是真人秀的主體,只有同時做好「真」和「秀」的平衡,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你們說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weJXGwBUcHTFCnfj0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