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七十年 走進新蓬安」系列報道:文旅融合引領產業蝶變

2019-10-16     蓬安零距離

新中國成立以來,蓬安的文化旅遊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產值不斷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顯著增強。現如今,文化旅遊產業已經成為我縣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管理體制落後,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較小,文化產品存在供需矛盾和「結構性短缺」等問題,文化產業發展一直徘徊不前。

文化愛好者 邱敏:我是80年代就在蓬安縣文化館參加一些文藝活動,也經常參加當時的文化館組織的一些演出,但是當時規模很小,到現在蓬安縣的文化從內容、精神和宣傳都有非常大的提高,是一個質的飛躍。

與此同時,旅遊方面受到環境變化的挑戰和自身發展的束縛,一直存在經費投入不足、業務管理滯後、特色。

滕金臣:我是蓬安嘉陵江邊長大的,與新中國同齡,對旅遊景點嘉陵第一桑梓,我就是見證者,以前我們這邊沒有打造之前,房屋破爛。現在旅遊方面,像下河街房屋保持了旅遊點形象,像錦屏濕地公園現在搞得轟轟烈烈,還有百牛渡江也是打造得非常漂亮,在這種情況下,外地的遊客大量湧進蓬安縣來參觀。

伴隨著文化旅遊相結合,我縣通過知識講解、故事講述、歷史重現、實景表演等,增加旅遊的知識性、趣味性。同時發展民俗游、風情游、文化游等旅遊項目,積極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文化寶庫展現在人們面前。

嘉陵江船工號子傳承人 唐文涌:我們蓬安縣的文化這塊變化非常大,傳承了嘉陵江船工號子、司馬相如文化、薅草歌、婚嫁歌這些,與此同時,還挖掘了一些新的,即將失傳的文化,比如說金錢板、水龍、彩龍、火龍、荷花龍這些。

「奮進七十年 走進新蓬安」系列報道:文旅融合引領產業蝶變

近年來,我縣因地制宜,通過用文化來提升旅遊的內涵和質量,用旅遊來增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積極培育發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努力挖掘歷史典故,運用戲劇、舞蹈、音樂、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著力擦亮相如故城金字招牌、持續唱響百牛渡江生態奇觀、成功創建嘉陵第一桑梓4A級景區、花好月圓3A級景區、紅豆村3A級景區、大深南海2A級景區,大力提升相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文旅格局,展示蓬安的魅力形象,不斷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相如鎮油房溝村黨支部書記 王元國:我們油房溝村過去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過去是看到縣城走到哭,遇到洪水是根本無法到縣城去。這些年通過國家政策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我們村打造了百牛渡江這一品牌,在2015年,獲得中國十大最美的鄉村之一,現在我們村已經成為鄉村旅遊示範典範村了。

相如鎮下河街社區工作人員 劉玲傑:我是從十幾年前去北京讀書,兩年前回到家鄉蓬安,看到蓬安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讓我感覺到非常的驚喜,這些景點都非常具有人文特徵,一點都比那些大景區差,我也為家鄉的文化旅遊發展這麼好,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我縣將堅持「抓點、連線、擴面、全域」的發展思路,以文化為魂、全域旅遊為突破,牢牢抓住項目牛鼻子,緊緊扭住文化產業大發展、旅遊產業大振興、其他產業大融合,努力實現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全面建設文化強縣、旅遊名縣。

來源蓬安融媒 蓬安融媒記者:陳思衡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衷心感謝您對蓬安零距離的關注與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qWp2W0BMH2_cNUggcs0.html












緊急叫停!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