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糖尿病人沒三多一少症狀,就得了糖尿病?

2019-10-16     糖尿病同伴

沒「三多一少」症狀,就不會得糖尿病了嗎?

在候診室,聽見一個阿姨跟旁邊的糖友說:我剛診斷糖尿病沒多久,讓我覺得很疑惑的是,明明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也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咋還也得了糖尿病呢?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糖友經常問的。通常我們所說的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這些症狀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所以就會很多人會以「三多一少」症狀來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其實,這是一個對糖尿病認識的典型誤區。

一般說來,血糖水平超過10 mmol/L以上,尿中才會出現糖,進而才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這個血糖水平叫腎糖閾,就是超過這個閾值,通常腎臟就不能把血液里的血糖完全重吸收回來了。

而正常人的血糖空腹通常在3.9mmol/L~6.1mmol/L,餐後2小時≤7.8mmol/L,所以,有絕大多數的患者在早期是不會出現這些症狀的,而是表現為其他不典型的症狀,如頭昏、疲勞、乏力、視物模糊、傷口不易癒合等。

所以糖尿病的診斷並不單靠症狀來判斷,如果靠症狀來診斷,可能就已經很晚了。

那麼糖尿病到底是怎樣診斷的呢?

其實很簡單,根據靜脈血糖檢測結果就可以了。符合以下條件即可確診糖尿病:

1

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

2

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應再重複一次,仍然達到以上指標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所以,對於空腹血糖水平超過7 mmol/L,但低於10 mmol/L的患者,他們的「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但同樣也要診斷糖尿病。

老年人腎糖閾值高,雖然血糖已經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但仍然可能沒有尿糖,所以「三多一少」症狀可能在患病多年後才出現。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就否認或忽視糖尿病的存在,一定要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治療,進而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日常生活中要多監測、多運動、多學習,少貪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另外,更要提醒的是,中國人常以餐後血糖先升高為主,而通常體檢抽血測的是空腹血糖,這往往會導致漏診很多人,即一些人餐後血糖高了,但卻沒有被及時診斷。

所以建議:年齡超過40歲,體重超重,平時運動較少,擔心有血糖問題的朋友,可以每年查一次靜脈的餐後2小時血糖,以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p4J1m0BMH2_cNUgTH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