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先鋒」書店們正在逃離城市,出走鄉村

2020-07-21   一夜美學

原標題:中國的「先鋒」書店們正在逃離城市,出走鄉村

無論是我們曾分享過的鄉村個人住宅,還是坐落在鄉村的未來感建築,「鄉建」這個話題都有意無意地在被反覆提起。鄉村漸漸地不再被逃離,而迎來「回歸」。除了建築設計,我們發現藝文領域也開始走入鄉村,獲取大自然的養分,今天我們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來自鄉村的那些絕美書店。

疫情的出現,給今年許多行業的生存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

誠品敦南店關門、讀庫甩賣書籍、單向街呼籲書友們眾籌……很多實體書店因為不能開張,都面臨巨大的虧損,甚至是倒閉。

正在大部分書店斷臂求生紛紛關店時,來自南京的先鋒書店卻做了不一樣的事情。

他們不但沒有停止開店的步伐,反而將書店開到了鄉村。

5月,雲南沙溪白 族書局開啟。

雲南沙溪白族書局,攝影來自蘇金泉

作為南京的一張城市名片,先鋒書店從創立至今,一直收到不少讚譽。

CNN評出中國最美書店、《英國衛報》全球十二家最美書店、《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十佳書店、《明鏡周刊》全球最好書店等,都有它的身影。

去年夏末,來自韓國著名的indecom紀錄片團隊還為先鋒書店拍攝了紀錄片,連張東健也來打卡。

韓國知名演員張東健

而把書店開進鄉村,是他們近幾年來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這樣的書局,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已經開設了5家。

先鋒,安徽黟縣碧山書局

先鋒,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圖片來自CHINA DAILY,攝影出自DIUDIU

先鋒,廈地水田書店,攝影來自卓育興

先鋒,浙江桐廬雲夕圖書館,圖片來自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由先鋒書店提供

雲南沙溪白族書局外面的風景 先鋒員工拍攝

年輕人紛紛選擇逃離的鄉村,先鋒書店卻在逆流而上,重新發現中國的鄉村之美。

01

將歷史遺存的糧倉改成書店

白族村落里的大理沙溪書局

雲南沙溪白族書局坐落於黑潓江東岸的北龍村,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由書店、咖啡館、詩歌塔所組成,是目前品牌所有分店中面積最大、書籍種類最多的一家書店。

書店所在的建築由村內的糧倉改造而成,呈現出標準的對稱格局。

高聳的牆面上,仍能清晰地窺見夯土牆粗糙的紋理,在原木屋頂的映襯下,工整中透著粗獷的氣息。

沿襲著原有建築的形態,雲南沙溪白族書局的內部空間格外開闊,四周的書架上,整齊地排布著琳琅滿目的書籍。

十根排列整齊的柱體筆直地向上,支撐起層層堆疊的屋樑,一直通往屋頂。

攝影來自錢小華

在700平方米的空間內,還有一座獨立出來的咖啡館。

先鋒詩歌咖啡館 攝影來自蘇金泉

而位於書店的另一側,是由烤煙塔改造而成的詩歌塔。

順著螺旋樓梯登上最高層,古居、田野和遠山便可盡收眼底,富有詩意而令人沉醉。

攝影來自沙溪白族書局店長劉雅婷

開業一個多月,來店裡讀書的人從早到晚都絡繹不絕。

有專程來旅遊目的地挑選書籍的遊客;拄著拐杖結伴而來的當地村民;放學路上經過的小學生們。

「沙溪書局是目前先鋒書店15家分店裡,人流量和收入最好的一家。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幾千人光顧。」 書店負責人張瑞峰介紹到。

攝影來自沙溪白族書局店員吳漾

而書店所處的沙溪古鎮,在歷史上一直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地標性位置,見證著西南地區各種文化的融合。

左起依次是作家阿乙、音樂人鍾立風、詩人梁小曼、詩人陳東東、詩人宋琳、建築師黃印武

攝影來自錢小華

2016年,書店創始人錢小華在詩人北島的推薦下來到沙溪考察。

在旅途中,他被四周開闊的夯土房子、歷史建築和原生態的自然風景所吸引了。

「將書店開在這裡,不僅能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還能將中國特有的鄉村文化傳遞給更多熱愛閱讀的人。」

先鋒詩歌塔,攝影來自 沙溪白族書局店長劉雅婷

參與此次改造的建築師是東南大學畢業的建築高材生黃印武。

從2003年至今,黃印武一直都在這片土地參與由瑞士聯邦理工大學聯合劍川縣政府共同發起「沙溪復興工程」。

作為沙溪最大的白族村落,北龍村專屬的糧食加工站是村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場地。

但因為年久失修,糧食加工站早就變得破敗不堪,在它的邊上還有一座同樣殘破的老式烤煙房和房舍棚屋,改造難度不可謂不大。

從策劃打造鄉村書店到實際落地, 黃印武的團隊一共花了3年時間。

雲南沙溪白族書局,攝影來自蘇金泉

他們堅持追求在地化,就連原始材料也都使用當地,所有細節都要精雕細琢到最好。

建築原本的格局和材質被保留了下來,再加以修繕和改造。

沙溪先鋒詩歌塔,攝影來自沙溪白族書局店長劉雅婷

他將原來悶蓋的瓦頂抬高,修補曾經漏風的夯土牆,四周牆基也都加嵌了密石確保穩固。

黃印武的苦心經營,最終讓過去和現代在這棟建築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雖然書店是新近落成,但你並不會覺得它在這片古樸的村落中顯得突兀,仿佛它原本就存在於這裡一般。這也恰恰是雲南沙溪白族書局最吸引人的地方。

攝影來自錢小華

02

先鋒書店:

誕生於現代都市的文化承載者

在走進鄉村之前,先鋒書店的發展,一直和現代的都市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創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先鋒書店,一直都是文藝青年最愛光顧的書店之一。

憑藉著高品質的社科、人文等書籍和優美的空間設計,先鋒書店先後被多家國際媒體評選為全球最美的書店。

最早的先鋒書店開在南京的太平南路,面積只有17平方米。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書店因為拆遷被迫搬到馬府街9號一樁居民住宅的樓下,後來又因為空間太小,挪動到了相隔十幾米的173號巷口。

結果在裝修不到兩個月的深夜,幾位醉酒駕車的年輕人連人帶車一起栽進了書店裡,兩扇玻璃大門被撞得支離破碎,書也跟著撒了一地。

那是錢小華創建書店,風雨飄搖的第一年。

創業初期的錢小華

隨著書店的再次搬遷,先鋒書店的總店選在了南京五台山。

也是從這裡開始,先鋒書店逐漸從一家傳統書店向著現代式的文化中心轉型。

五台山總店是由一個地下車庫建成的防空洞改造而成。

它有書、音樂、咖啡和周邊文創,時不時還會舉辦作家新書的分享會。

南京先鋒書店五台山總店

在當時那個網購還不算髮達的年代,幾乎每個內心嚮往文藝,在南京上學的大學生,都會放學之後來這裡閱讀和買書。

沿著標示性的黑色十字架一路往上走,左邊是書籍區域,右邊賣著文創和周邊。直到天色從魚肚白轉為深紅,才依依不捨的回到學校。

在那時,幾乎沒有人會想到,極具現代氣質的先鋒書店會出現在堪稱偏遠封閉的鄉村,並且能和當地傳統氣息濃厚的氛圍融合為一體。

攝影來自行攝匆匆

03

逆流而上,把好書帶到鄉村裡去

先鋒書店開始嘗試將書店開進鄉村裡,是恰逢2013、2014年剛好是中國實體書店的轉折點。

許多傳統的書店因為網際網路的加速被迫尋找新的運營方式,而更講究外部建築設計感的「網紅」書店也如同春筍般湧出。

但先鋒書店的創始人錢小華,心中卻在暗暗盤算著另一條道路。

浙江麗水松陽縣陳家鋪村,攝影來自林樂知

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錢曉華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情感和獨特的認識。

他經常跟往來的作家和詩人們在全國各地採風,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

安徽黟縣碧山村

2014年,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安徽黟縣的碧山村。

作為徽州文化的核心區域,碧山村一直都是最能在中國代表古典文化的鄉村之一。

錢小華心想,都說年輕人為了逃離農村,不斷前往大城市。那我為什麼不在農村裡開一家這樣的書店,讓它逐漸改變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留住村裡的年輕人?

即使在當時,幾乎書店團隊內部也沒有人支持做這樣一件事情,都在想「我為什麼要到鄉村去。」

攝影來自先鋒書店提供

頂著壓力和質疑,碧山書局還是開始動工了。

為了融入當地,錢小華在碧山村住了下來,每天跟著建築師四處考察當地文化,一待就是半年多,幾乎所有在村裡的居民都能第一眼認出他。

碧山書局最終的落成,證實錢小華的想法—— 詩人、作家、藝術家,在美國芝加哥、法國、墨爾本留學的學生等,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從城市中來到這裡去了解鄉村。

2018年先鋒遊學團在碧山村

03

鄉土的,才是更具有國際化的

在八年左右的時間,錢小華帶著團隊一共在全國各地看了幾百個鄉村項目,最終從中開出了5家。

除了剛開業的大理沙溪書局,先鋒書店還開設了 安徽碧山書局 浙江桐廬雲夕圖書館、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和福建屏南先鋒廈地水田書店。

每一家鄉村書店,不管是選址、業態、還是空間設計都遵從著唯一性,從未出現同質化。

浙江桐廬雲夕圖書館

比如浙江桐廬畲族600多米高山上的雲夕圖書館。

書店位於中國畲族第一鄉浙江桐廬莪山鄉的戴家山古村,而雲夕圖書館是作為先鋒書店的第一個公益項目,落戶在這裡的。

整座圖書館由圖書館、活動空間和咖啡館組成,通過一條Z形走廊將彼此之間連接在一起。

為了更好的展示浙江古村落的在地文化,先鋒書店融入了畲族民族文化、歷史、公益方面的相關圖書,甚至開發了具有本土文化的文創產品,讓更多到訪的遊客來了解這裡。

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

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所在的古村落陳家鋪村,堪稱浙江的眾多古村落中一塊未經開發的璞玉,有著600多年的歷史。

陳家鋪村,攝影來自侯博文

整個村落依傍于海拔800米的山崖上,被竹林、水田、古樹所包圍,動靜之間都展現著中國鄉村的絕色美景。

陳家鋪平民書局內景,攝影來自侯博文

依託地形和景觀,陳家鋪平民書局2層的四周被完全打通,只需通過一條窄窄的樓梯便可自由上下。

位於2樓的閱讀室,通過窗戶就可以窺見村落的崖居樣貌。

陳家鋪平民書局閱讀活動區, 攝影來自侯博文

福建屏南先鋒廈地水田書店

福建屏南的廈地古村,被譽為屏南唯一、最動人的古村。

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廈地的氣質樸素、完整,讓人身處其中丟掉了身上的沉重感,反而回歸到了最天然舒適的境界。

廈地水田書局就在廈地古村的北側。

從遠處眺望,書店就像被包裹在廣闊的水田裡。兩百多平方米的書店空間,柱體之間都被貫通,再通過向上提升,令空間分散成不同的幾何尺度。

在2樓懸挑的咖啡館裡,人們可以一邊品味咖啡的香氣,一邊透過露台將外部的山坡稻田盡收眼底。

這樣將書店和大自然風光完美結合在一起的設計,即使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廈地村,攝影來自 卓育興

從做一家單純的書店到如今的文化復合空間,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先鋒書店一直都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

而堅持將書店開到鄉村裡,錢小華和先鋒書店不止是期待可以為村民帶來一家單純的書店。

更重要的目的是,讓書店吸引更多年輕人注意到這些被忽視已久的鄉村,以及它們所承載的、古老而珍貴的文化。

與此同時,先鋒書店也可以幫助這些鄉村重新恢復活力,並逐漸與當代社會產生聯結。

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下,原本就已式微的傳統書店,生存狀況變得更為嚴苛,種種跡象都表明,傳統書店真的到了轉型的路口。

以新奇設計、適合拍照的內部裝潢、多元的經營方式取勝的「網紅書店」,似乎已是大勢所趨。

但散落於鄉村的先鋒書店卻始終在證明著,儘管時代的浪潮總是裹挾一切,我們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試著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們也期待著在未來,先鋒書店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文/冷麵

圖片來自先鋒書店提供

書店空間設計理念出自《隱秘的寶藏書店中的希望之光》、《群山之巔,便是書店》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外灘TheBund」(ID:the-bund),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